性伴侶

概述

性伴侶是一個被廣泛使用但很少被明確定義的概念。一般稱發生性行為的對象為性伴侶。根據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等的不同,每個人對性和性伴侶的定義、性伴侶的選擇、數量、相處模式都不盡相同。在與性伴侶的交往過程中,有發生暴力的風險,需要正確應對可能發生的性暴力或其他身體暴力。正確認識性伴侶,了解如何處理與性伴侶相關的親密關係和健康風險,有助於培養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明確指出,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教育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2021)指出,學校要樹立以生命關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提高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將“適齡兒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兒童性健康服務可及性明顯提高”作為“兒童與健康”維度的一條主要目標,並提出“將性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增強教育效果”的策略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伴侶
  • 外文名:sex partner
  • 別名:性夥伴
定義,性伴侶的選擇,現狀,來自固定性伴侶的暴力及應對,家庭暴力分類,家庭暴力現狀,親密伴侶相關性暴力的預防和應對,應對性暴力,中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檔案,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相關國際檔案,《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1993),《婚姻自願、結婚最低年齡和結婚登記公約》,相關研究,性伴侶數量與疾病的關係,預防性傳播感染的方法,性伴侶與亞文化,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學習目標,青少年與性伴侶有關的常見疑問,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內容的教育,

定義

性伴侶(Sexual partner)指的是一個人的性行為對象,彼此的關係不一定是情侶。性伴侶並無性別或是性傾向之分。一個人的性伴侶不一定只有一個,性伴侶的身份可能是情人、夫妻、性夥伴或是陌生人。由於對性行為的定義有所差異,不同個人對性伴侶的判斷標準也並不相同。但性伴侶一詞通常用於知情同意的性關係,而不是強迫性關係。
在一項針對加拿大大學生的調查中,約98.8%受訪者傾向於將發生陰莖-陰道性交的人定義為性伴侶,只有較少人將發生互相自慰(34.1%)、舌吻(8.5%)、口-乳接觸(26.4%)的人稱為性伴侶。

性伴侶的選擇

性伴侶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性觀念,包括:發生性行為前是否必須有愛情、是否贊成婚前性行為、是否贊同一夜情、結婚前是否應該保持處男/女之身、是否容易被周圍的性觀念所影響等因素。
國內外很多地方的法律法規都對某些性行為進行了限制,例如亂倫、與未成年人的性行為、賣淫、強姦、同性性行為、婚前和婚外性行為。這些都對性伴侶的選擇提出了要求。宗教信仰在有關性交或其他性行為的個人決定中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相關內容在國內外一些特定地區/宗教的律法和公序良俗中有時也有所體現,例如是否應該保持童貞。相同宗教中針對不同性別的觀點和同一宗教不同宗派之間的看法也往往差異很大。
性教育對於引導性伴侶的選擇也具有重要作用:基於課程的性教育方案有助於減少受教育者的性伴侶數量和風險行為次數,同時降低性傳播感染的發生機率。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帕梅拉·里根(Pamela C.Regan)博士和埃倫·伯奇德(Ellen Berscheid)博士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對於短期性伴侶和長期性伴侶的選擇標準是不同的:在短期性伴侶的選擇上,男性和女性都更傾向於身體上有吸引力的性伴侶。在婚姻配偶的選擇上,與女性相比,男性更在乎伴侶的身體是否健康;與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相比於男性,女性並沒有表現出對社會或經濟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更多的偏愛。

現狀

一項針對中國廣西南寧市部分大學生的性行為現況調查顯示,大學生只有一個性伴侶的比例占49.2%,2~5個性伴侶占21.5%,有五個性伴侶以上的比例占9.2%。大多數受訪者在性交前採取避孕措施,以使用保險套為主(占76.1%);被調查者普遍存在不安全的性行為;30.4%的被調查者承認一夜情性交中只偶爾使用保險套,約30%受訪學生存在多個性伴侶,這些情況可能增加未來的性傳播感染風險。
研究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美國25~49歲之間有性經歷的男女生里一生中異性伴侶的中位數:女性為4.1名,男性為6.4名,在該報告中,性伴侶定義為受訪者與異性伴侶發生了陰道性交、口交或肛門性行為。2019~2020年,中國計畫生育協會、中國計生協中國青年網路、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並實施了“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在發生過性行為的大學生中,性伴侶數平均為3.14人。男生有過的性伴侶人數更多,平均比女生多約1.5人。男生性伴侶平均數為3.78人,女生平均為2.3人。

來自固定性伴侶的暴力及應對

家庭暴力分類

根據有關國際公約、國外相關法律以及被普遍認可的學界理論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經濟控制四種類型,這些暴力可能來源於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或異性伴侶。
身體暴力:加害人通過毆打或捆綁受害人(包括對身體各部位的各種攻擊,如毆打、推搡、打耳光、抓頭髮、腳踢、用兇器攻擊等),使受害人產生恐懼的行為。
性暴力:加害人強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懼、牴觸的方式接受性行為,或殘害受害人生殖器官等性侵犯行為;包括攻擊受害者胸部、陰部,強迫發生性交行為或其他性接觸等。
精神暴力:加害人對受害人使用侮辱、謾罵、威脅、恫嚇、貶損、指責,或不予理睬、不給治病、不肯離婚、干擾睡眠或飲食;限制受害者工作、行動,或與外界聯繫;利用孩子,如讓受害者覺得對不起孩子、不讓或揚言不讓受害者接觸孩子等手段,對受害人進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產生屈辱、恐懼、無價值感等的作為或不作為行為。
經濟控制:加害人通過對雙方共同財產和收支狀況的嚴格控制(包括對受害人事實剝奪、減少或妨礙其財產、收入和其他經濟來源;惡意損毀其財產,如拿走或控制其金錢,讓其無法支配自己的財產、沒有獨立的收入、得要錢才能維持家庭生活),摧毀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以達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家庭暴力現狀

對女性而言,親密夥伴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很常見。據估計,全球30%的女性報告曾遭受丈夫、親密伴侶或前伴侶的身體或性暴力。親密關係暴力包括生殖脅迫和性脅迫。生殖脅迫包括妨礙避孕或懷孕的行為,性脅迫是指強迫他人發生性行為的行為。這些暴力可能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身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
男性也會遭受家庭暴力。吼叫、尖叫和咒罵等形式的口頭虐待很常見,這種侮辱、貶低和恐嚇的方式可能對伴侶造成傷害。研究表明,在家庭衝突中,女性更有可能採用扔東西、拍打、踢、咬和用拳頭或者物體打人的暴力形式,也可能選擇在伴侶睡著或因吸毒或飲酒而無反抗能力的情況下攻擊伴侶。有些女性會使用性作為懲罰或操縱手段,要求對方與自己發生性行為,然後在對方無法履行性行為時嘲笑伴侶。
與異性戀者相比,性少數(即具有異性戀以外的性傾向身份)和性別少數(即與出生時的性別不同的性別身份,例如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者)的大學生遭受性暴力的風險大於其他同齡人。有關性侵害的研究表明,順性別男性報告受到性侵害水平最低,其次是順性別女性,而跨性別或非異性戀女性受到性暴力的機率是順性別女性的兩倍至三倍。類似地,與異性戀學生相比,同性戀、雙性戀學生或不確定其性別認同的個人報告受到性侵害水平更高。
2009年中國女同性戀和雙性戀者家庭暴力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調查的419份個案中,曾經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的比例為68.97%;其中,來自原生家庭的暴力比例最高,為49.16%,其次是同性伴侶之間的暴力,為42.64%。從暴力類型上,精神暴力是該群體遭受的主要暴力,主要來自原生家庭。

親密伴侶相關性暴力的預防和應對

父母在預防孩子遭受親密伴侶相關性暴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父母應當了解科學的性教育知識,並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性教育,其中包括關心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等。強調安全的重要性,讓孩子了解校園內可能發生的性暴力事件,如何分辨,如何應對。學校應該和家庭聯手進行公開化、科學化的性教育,開設性教育課程,創建健康的校園文化。
現實生活中的校園性暴力大部分是被隱藏起來的,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家庭、社區需要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校園中的性暴力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規來加以監督與制止。
應當建立健全對於施暴者和受暴者的輔導或救助機制,目前普遍的看法可能只有受暴者是受害者,需要救助,但其實施暴者同樣是父權文化的受害者,他們也需要得到應有的幫助。另外要加強媒體對防範校園性暴力的宣傳工作,編寫性教育讀本和防範校園性暴力的知識讀本或宣傳手冊,廣泛發放並大力宣傳。提升每個人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讓社區能夠了解校園性暴力的現狀、危害和相關法律知識。鼓勵和培養大家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的意識。受害者如何求救,向誰求救,他人發現如何舉報,怎樣舉報,通過什麼樣的程式可以給予性暴力事件的受害者精神安慰和後續服務等問題,都需要全面的法律保護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建設和完善。

應對性暴力

校園性暴力
應對策略指的是當校園性暴力事件被公開後,當事人、家庭成員、學校、警察、社會服務機構等所要採取的一系列的危機干預措施。個人如果認為自己遭受到了校園性暴力,必須採取一定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教育和宣傳,受暴者更有可能擺脫“羞恥感”而勇敢地告知父母或他人,傳統文化下的性暴力事件,在家庭層面可能是“家醜不可外揚”的,家人多採取非理性的處理方式,極少數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家人必須積極行動,保護受害者不要遭受“二次傷害”,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理性的面對校園性暴力事件。警方如果介入,需避免造成“二次傷害”。香港警方辦理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則主張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遵循“一次會談”原則和保密原則,即為了避免被害人因多次反覆地回憶和描述遭受性侵害過程而加深精神痛苦。
親密伴侶的暴力
遭受伴侶性暴力的女性可以尋求專業醫療保健提供者的幫助,他們在服務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保障求助者的隱私。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Organization,WHO)出台了對親密夥伴暴力進行例行詢問之前必須制定的四個最低要求:
1. 關於標準親密夥伴暴力回響程式的協定;
2. 員工如何提問的培訓以及適當的最低反應準則;
3. 私秘環境,並確保回應的機密性;
4. 推薦適當的支持服務的系統。

中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檔案

在中國,根據性伴侶的角色不同,所適用的法律規定也不相同。狹義的夫妻關係由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進行具體規定。
從法律概念上看,許多性伴侶適用於“非婚同居”的概念。根據中國現行法律,廣義的非婚同居制度將婚外同居分為了違法的婚外同居和不違法婚外同居。違法的婚外同居主要包括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和其他違反法律的同居行為。違反一夫一妻制,是同居關係中的一方或雙方與第三方存在合法婚姻關係。國外直接稱為polygamy(多配偶)。中國法律稱為“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若是以夫妻名義,則構成事實上的重婚;若不以夫妻名義,則是被人們俗稱為“包二奶”、“包二爺”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這種同居行為傷害夫妻感情,影響婚姻家庭關係的穩定,嚴重破壞一夫一妻制,法律不予保護。這種違法的婚外同居,除了構成離婚的法定理由以及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定事由之外,還可能會觸犯刑法而導致刑事制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258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59條規定,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違法的婚外同居行為有:故意與未滿十四周歲的少女及精神病患者(含痴呆者)同居,“以強姦論,從重處罰”違反對方意願採取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手段迫使對方違反意願與其同居的強迫同居行為,可能觸犯刑法第236條強姦罪或第238條非法拘禁罪。
對於不違反一夫一妻制和其他強制性法律規範的婚外同居關係,中國現行法律採取“不制裁、不保護、不干預”的態度。而事實上,各種形態的不違法的婚外同居關係日益普遍和盛行,由此產生的社會關係已無法迴避。按照中國現行法律,非婚同居期間所生子女由於其父母沒有合法婚姻關係而被稱為“非婚生子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明確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父母的非婚同居關係,並不影響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中國目前沒有針對同性伴侶這個群體的專門立法,因此對同性伴侶權益保護現狀的描述,是基於中國現行針對一般民事主體的法律進行的。除開對同性伴侶關係認定存在缺失之外,中國同性伴侶權益保護現狀還體現為財產權利的缺失由於同性伴侶不屬於婚姻法的適用群體,也就導致同性伴侶共同生活期間的財產問題不能按婚姻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正確處理與性伴侶的關係,發展健康安全和負責任的性關係是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性關係與人的生殖健康、身體發育、社會性發展等多方面成長相關,也與預防和應對性侵害、提高自我防範意識等內容相關,應包含在有關“身體發育”“法制教育”“公共安全”等教育內容中。中國各部委發布的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多有關於認識身體、身體保健和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相關的教學目標要求,具體內容如下: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國小4~6年級
模組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了解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國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了解青春期常見問題的預防與處理;形成維護生殖健康的責任感;
  • 學習識別毒品的知識和方法,拒絕毒品和菸酒的誘惑。
高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自覺抵制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具備潔身自好的意識和良好的衛生公德;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中國小法制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 了解社會生活中有規則,法律是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強制性的規則。法律規定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特定條件下能夠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或禁止做什麼;
  • 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體會法律代表公平正義,維護秩序,保障自由,保護人身、財產等權力不受侵犯;
  • 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權利的基本內容,了解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受監護權、休息權、隱私權、財產權、繼承權、受教育權等基本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增強權利意識;
  • 掌握初步的自我保護方法,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了解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
國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 懂得未成年人權益應當受到國家保護,知道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學會採用訴訟或者非訴訟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普通高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 理解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了解公民權利的主要內容,懂得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法定義務,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和義務觀。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水平一(國小1~2年級)
  • 生命孕育、成長基本知識,知道“我從哪裡來”。
水平二(國小3~4年級)
  •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誕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
  • 初步了解兒童青少年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自己。
水平三(國小5~6年級)
  • 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
  • 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男性、女性第二性徵的具體表現);
  • 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
  • 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
  • 毒品對個人和家庭的危害,自我保護的常識和簡單方法,能夠遠離毒品。
水平四(國中階段)
  • 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
  • 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水平五(高中階段)
  •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 青春期常見的發育異常,發現不正常要及時就醫
  • 網路交友的危險性。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水平三(5~6年級)
身體健康
  • 了解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及保健常識。如知道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女生月經初潮和男生首次遺精及其意義,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與體育鍛鍊有關的青春期保健常識(如女生知道經期體育鍛鍊的注意事項)等。
水平四(7~9年級)
身體健康
  • 知道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 了解異性交往的原則,學會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

國小階段
  • 初步理解性器官在人生中的意義;
  • 識別性騷擾與性侵害行為,提高預防意識,初步掌握防範性騷擾及保護自己的方法。
中學階段
  • 掌握與異性交往的方式,理解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
  • 初步了解性倫理、性道德。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心理健康
  • 努力控制由於性吸引產生的干擾;
  • 正確認識正常的異性交往和性罪錯的區別;
  • 增強性問題上的守法觀念。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性與生殖健康
  •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 常見生殖健康問題與自我保健方法。
安全應急與避險
  • 防範網路安全風險,甄別不科學、不健康信息的技能與方法。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 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 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愛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相關國際檔案

有許多國際檔案倡導更為平等、和諧、健康的性伴侶間關係。《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1993)列舉了對婦女暴力行為的範圍,要求各國政府承擔義務,譴責對婦女的暴力行為,維護婦女的人權和基本自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婚姻自願、結婚最低年齡和結婚登記公約》(Conventions onConsent to Marriage, Minimum Age for Marriage and Registration of Marriage)(1962)要求契約國對婚姻自由與最低法定婚齡進行相關規定,保證婚姻自由和禁止童婚。這些檔案都保證了性伴侶的基本權益,避免雙方受到暴力與脅迫。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1993)

第1條
為本《宣言》的目的,“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一詞系指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進行這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而不論其發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
第4條
各國應譴責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不應以任何習俗、傳統或宗教考慮為由逃避其對消除這種暴力行為的義務。各國應以一切適當手段儘快採取政策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為此目的:
......
(j)應採取各種適當措施,特別是教育方面的措施,以改變有關男女行為的社會和文化模式,消除基於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思想和基於男女角色的陳規定型觀念的偏見、風俗和其他各種習俗;
(l)應採取措施,消除對特別易受到暴力傷害的婦女施加暴力的現象。

《婚姻自願、結婚最低年齡和結婚登記公約》

原則一
(甲)婚姻非經當事人雙方完全自由同意,不得依法締結,此項同意應由當事人依法律規定,經適當之通告後,在主管婚姻之當局及證人前,親自表示之。
原則二
會員國應採取立法行動,明定結婚之最低年齡,無論如何不得少於十五歲;凡未滿此年齡者不得依法結婚,但如有重大理由,為顧全男女雙方之利益而經主管當局特許免除年齡限制者,不在此限。

相關研究

性伴侶數量與疾病的關係

每增加一個新的性伴侶,一個人發生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因為新的性伴侶會在一段性關係中引入潛在的感染源。此外,個人可能不太了解新伴侶的性經歷和健康狀況。由於青少年與新的性伴侶的關係往往是短期的,這可能會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帶來很大風險。獲得新的性伴侶可能是導致青少年性傳播疾病高風險的關鍵因素之一。

預防性傳播感染的方法

美國聯邦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說明,避免性傳播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避免口交、陰道性交和肛交,或者與未被感染的伴侶保持長期的、彼此忠誠的一夫一妻關係。對於那些正在接受非愛滋病性傳播疾病治療的人(或其伴侶正在接受治療的人)來說,在完成整個療程之前,鼓勵禁慾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暴露前接種疫苗是預防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和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使用保險套、宮頸膜、男性包皮環切術等方式,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預防性傳播感染。

性伴侶與亞文化

在尋求性伴侶的過程中,催生出了多種亞文化。有廣泛地出現不同性別、性向中的,有的僅存在於特定的群體中。文化會湧現,也會隨著時間消失。
約炮文化
概念
“約炮”或“勾搭”(hook-up)指的是不處於一段嚴肅浪漫關係的人們之間發生的簡短的(brief)、不給任何承諾的(uncommitted)性相遇(sexual encounter)。雙方會發生親密的、帶有性意味的身體接觸,但未必發生插入式的性交行為,也對關係的發展不抱期許。雙方通常為隨意性伴侶(casual sexualpartners),建立的關係是隨意、沒有承諾的性關係。
現狀
在美國大學校園中,有60%~80%的大學生曾經參與過約炮36。2007年一項針對美國4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他們最近一次約炮過程中,31%的受訪者曾經有親密的觸碰,但並沒有生殖器官的接觸;16%有過手-生殖器官接觸;15%有過口-生殖器官接觸;38%有過性交。在尋找約炮對象的數量方面,平均數是7人,中位數是5人。2010年,美國賓漢姆頓大學生物科學與人類學系、進化研究所博士克里斯·瑞博(Chris Reiber)與賈斯汀·R·加西亞(Justin R.Garcia)的統計表明,81%的美國本科生都曾嘗試過某種形式的約炮:58%有過腰部以上的性撫摸,36%為對方實施過口交,35%接受過對方的口交,34%進行了性交。在更年輕的群體中,約炮行為也相當流行。一項綜合了7年級、9年級和11年級美國青少年群體的研究發現,32%的受訪者有過性經驗;在有性經驗的群體中,61%報告了曾經在戀愛關係之外有過性經歷(sexualencounter)。
2019~2020年,中國計畫生育協會、中國計生協中國青年網路、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並實施的“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顯示,在全體受訪大學生中,8.39%的大學生嘗試過和網友“約炮”,但只有4.49%的大學生實際發生過網約性行為,男生有過約炮意願和實際發生的比例都明顯高於女生。
約炮文化與性別
在約炮文化與約炮行為中,體現出三個性別方面的不同。
其一,在約炮過程中,男性更多是交往的發起方,特別是性行為的發起方。
其二,相比女性,男性在約炮行為中更頻繁地體驗到高潮,並且男性的性愉悅被置於更優先的位置。一些男性還會將沒有在性活動中給自己帶來高潮體驗的女性稱為“冷感者”(frigid)或“玩弄者”(a teaser)。
其三,約炮行為存在性別上的雙重標準。男性會因為勾搭到更多的性伴侶而產生社會地位上的提升。女性卻會因為結交多個性伴侶,而產生社會地位和聲譽上的下降。
因此,父權文化仍然交織在約炮文化中,使得不同性別在約炮中的體驗、後果各不相同。
手帕準則
手帕準則(hankie code或handkerchief code),又稱為香蕉準則(banana code),是北美男性同性戀用來向其他同類傳達性趣、尋找性伴侶的符號文化。
男同性戀者們將彩色的手帕或者香蕉放到褲子背面的口袋中,用其顏色和放置的位置來告訴同類自己的性趣。例如,如果手帕放在左後口袋,即暗示自己是主動方(active,或top);如果是在右後口袋,則暗示自己是被插入的一方(passive,或bottom)。手帕的顏色則表示性的類型。例如,如果一個人在左後口袋放著一條淡藍色的手帕,暗示他希望找個人給自己口交;如果在右後口袋放著一條深藍色的手帕,則暗示了他希望他人對自己肛交等。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手帕準則在美國大城市的男性同性戀社群中很流行。這種流行是出於一種謹慎和隱蔽的需要,因為在當時,同性戀者仍然被視為非規範的(non-normative),可能面臨牢獄之災。因此,男同性戀者們用手帕隱蔽地傳遞著性偏好,尋找潛在的性伴侶。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發現,同性戀群體與同性性行為遭遇了敵視和攻擊,手帕準則變得不那么流行了。而在二十一世紀,手帕用來尋找性伴侶的功能消失了,回歸了原本作為裝飾品或清潔用品的功能。

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

學習目標

如何作出與性伴侶有關的正確決策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個人都有決定發展親密關係或性關係的時間、對象和方式的權利;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尊重他人的選擇。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2個主題“友誼、愛及戀愛關係”;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下的第2個主題“性行為與性反應”;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下的第3個主題“理解、認識與減少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風險”等,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和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核心概念1:關係
主題2:友誼、愛及戀愛關係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不平等地位和權力的差異(由於社會性別、年齡、經濟、社交或健康狀況等原因)會嚴重影響戀愛關係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不平等地位和權力的差異如何對戀愛關係產生消極影響(知識);
► 回憶社會性別規範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戀愛關係(知識);
► 認識到關係中的不平等和權力的差異可能是有害的(態度);
► 對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和權力不平衡提出質疑(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人與人之間存在健康與不健康的性關係
學習者將能夠:
► 比較健康與不健康的性關係所具有的特徵(知識);
► 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健康與不健康的性關係(態度);
► 展示避免不健康的性關係可採用的方法(技能);
► 辨別可信賴的成年人,並展現當處於不健康的性關係中時如何向其求助(技能)。
要點: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喜歡和愛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在健康的性關係中表達喜愛的一系列方法(知識);
► 認識到性行為並不是表達愛的必要方式(態度);
► 運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喜歡和愛(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了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有害的,如遇到這種暴力可以尋求相應的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性層面)(知識);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並且可以擺脫這種虐待關係(態度);
► 展示在自己經歷此類暴力時如何向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
主題2:性行為與性反應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在性行為上做出明智決策很重要,包括決定是否推遲性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 對推遲性行為和開始性活動的利弊做出比較或對比(知識);
► 理解禁慾是指選擇不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或自行決定什麼時候與誰發生性關係;禁慾是避免懷孕和包括愛滋病病毒感染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最安全的方式(知識);
► 反思個人在性和人際關係問題上的決策會如何影響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態度)。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明智的決策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明智的性決策(例如有足夠的知識和自信來決定是否、何時、以及與何人發生性行為)會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福祉(態度);
► 認識到是否要開始性活動是個人的決定,這個決定會隨時間而變化,同時該決定在任何時候都應受到尊重(態度);
► 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負責任的決策(技能)。
要點:可以通過採取措施避免或減少危害健康和福祉的性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減少性行為帶來的風險,實現人生規劃(知識);
► 解釋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可以降低性行為帶來的風險(如愛滋病病毒感染、性傳播感染或非意願懷孕)(知識);
► 明白非插入式性行為不會導致非意願懷孕,而且能夠降低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同時也能帶來性愉悅(知識);
► 認識到人們可以選擇減少性行為帶來的風險並實現人生規劃(態度);
► 做出明智的性行為決策(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性行為能帶來愉悅,同時伴隨著與健康和福祉相關的責任
學習者將能夠:
► 總結性愉悅和性責任的關鍵要素(知識);
► 知道很多人在一生當中會有性接觸空白期(知識);
► 解釋為什麼良好的溝通有助於改善性關係(知識);
► 反思社會性別規範和刻板印象如何影響人們對於性愉悅的期待和體驗(知識);
► 認識到了解身體的性反應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確定身體各項機能是否良好,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幫助(知識);
► 認同作為性伴侶的雙方均有責任避免非意願懷孕,以及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態度);
► 就性的需求和底線進行溝通和交流(技能)。
核心概念8:性與生殖健康
主題3:理解、認識與減少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風險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愛滋病病毒或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降低愛滋病病毒感染或傳播風險的不同方法,包括病毒暴露之前(例如使用安全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男性自願包皮環切手術,或採取愛滋病病毒暴露前預防並同時使用安全套)和之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採取愛滋病病毒暴露後預防)(知識);
► 描述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步驟(知識);
► (在有供應的地方)描述在什麼年齡以及在什麼地點可以接種生殖器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知識);
► 展示通過溝通、協商和拒絕等技能來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或果斷表達採取安全性行為的意圖,包括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各種性傳播感染,如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感染(淋病)、蒼白螺旋體感染(梅毒)、愛滋病病毒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尖銳濕疣)等,都是可以被預防的,治療或控制的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發生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不同途徑(如通過性接觸傳播;在懷孕、生產或哺乳時傳播;通過含有病原體的血液傳播;共用注射器、針頭或其他鋒利器具而傳播等)(知識);
► 描述不發生性交是預防愛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最有效手段(知識);
► 解釋如果一個人處於性活躍期,也有一些特定的方式可以降低愛滋病病毒或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其中包括: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避免插入式性交行為;實行“雙方保持單一配偶”;減少性伴侶的數量;避免同時擁有多名性伴侶;接受性傳播感染的檢測和治療(知識);
► 解釋在某些愛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髮生率很高的環境下,年齡差距很大的個體之間的親密關係或代際親密關係會增加感染愛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知識);
► 展示如何協商安全的性行為和拒絕不安全性行為(技能);
► 展示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步驟(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溝通、協商和拒絕技巧可以幫助年輕人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或強化其採取安全性行為的意圖(比如堅持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一個人的協商技巧會受到社會規範、權力不平等、關於自我決策權的個人信念和信心的影響(知識);
► 使用有效的溝通、協商和拒絕技巧以抵禦違背個人意願的性壓力、採取更加安全的性行為策略(技能)。
要點:對進入性活躍期的人,採用何種策略降低感染風險會受多方面影響,包括個人的自我效能、感知到的風險水平、社會性別角色、文化和同伴規範的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對可能影響處在性活躍期的人做出降低自身感染風險的決定的所有因素進行批判性分析(知識);
► 認識到對一些群體的社會排斥和歧視會增加其感染愛滋病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態度);
► 制定和執行提升個人健康與福祉的計畫(技能);
► 展示獲取安全套的不同方法(技能)。

青少年與性伴侶有關的常見疑問

作為一名青少年學生,我可以有性伴侶嗎?
年輕人的性行為表達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選擇推遲或發生性行為都是正常的。在認真對待親密關係,具備相關健康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的身份不妨礙青少年做出是否應該擁有性伴侶的決定。
不論是否是學生,每個人都有對決定發展親密關係或性關係的時間、對象和方式的權利;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尊重他人的選擇。
以下是健康的性行為和良好的性伴侶關係所應該具備的要素:
1. 能夠有效與家人和性伴侶溝通:可以向所信任家人(如父母)開展溝通並尋求建議;在發生性行為前,與可能的性伴侶充分溝通,了解並尊重對方的意願並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 準確掌握性健康知識,理解性行為的風險、責任和結果,能夠採取行動降低性行為風險。了解有關性傳播疾病的基本知識,充分認識與性行為、性伴侶相關的疾病風險,同時能夠通過預防手段(如合理使用保險套等)儘可能降低風險;對自己和伴侶負責,充分溝通雙方的身體健康信息,如果沒有生育計畫應做好規範的避孕措施,了解安全套的正確使用方法並堅持使用安全套。
3. 有能力形成和維持健康的關係。應當正確審慎地選擇性伴侶,與可能的伴侶維持相互尊重、友善互動的健康人際關係。
4. 了解全面的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的信息,包括遭受性虐待或性侵犯等問題時的應對措施,例如如何尋求社會心理支持、如何進行愛滋病病毒暴露後預防,以及如何獲取涉及懷孕、性傳播感染和愛滋病病毒等方面的服務。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內容的教育

國小如何進行相關教育
國小階段,與性伴侶相關的性教育主要涉及人際關係、性決策、婚姻家庭等教育內容。
中學如何進行相關教育
國中階段,在“關係”單元,學生將學習有關婚姻關係與浪漫關係的相關知識,了解如何構建健康、平等、尊重的親密關係。在“身心健康技能”單元,會通過“良好溝通”“溝通技能的運用”“有效尋求幫助與支持”“性決策”“同伴影響”“媒介中的虛假形象”等主題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做出與性相關的理性決策,並了解同伴壓力與媒介信息是如何影響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決策行為的。通過學習,學生將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維護自身的健康與福祉,也避免對性伴侶施加暴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