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

跨性別

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醫學界也經常使用性別焦慮、性別認同障礙或性別認知障礙來解釋跨性別者。

跨性別這個詞是個集合名詞,它並不像LGBT中的LGB一樣單指性取向,它涉及到各種與性別角色部分或全部逆轉有關的個體、行為以及相關群體。不過,對於跨性別這個詞的定義問題還有很多爭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性別
  • 外文名:Transgender
  • 詞源:維吉妮亞·普林斯
  • 創造時間:1970年代
相關知識,詞源,定義,程度分類,分類,產生原因,人口比例,性取向,其他細分,指南,爭議,

相關知識

詞源

在最初,英文的Transgender(跨性別者)這個字是美國的維吉妮亞·普林斯在1970年代創造的,用來與Transsexual(變性者)這個名詞作對照。

定義

儘管跨性別的定義到目前為止依舊未被完全確定,不過已經有一種定義被廣泛的接受:跨性別,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跨性別者不一定會進行醫學性別重整治療(medical gender reassignment therapy),而且他們可能也不會對這種步驟感興趣。有些跨性別者不主張通過手術來改變,而有些跨性別者迫切希望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性人
當我們說到兩個基本的跨性別者時,通常使用的名稱為:Trans man(跨性別男性,女身男心,FtM)、Trans woman(跨性別女性,男身女心,MtF)。在過去,人們認為MtF的數量要比FtM多,然而實際上,兩者比例接近1:1。
跨性別者存在著和性取向一樣的認同問題,即有部分跨性別者明明感受的到自己多多少少有些性別焦慮,卻因為不完全符合典型跨性別者(FtM、MtF,想變性)的特徵,而拒絕承認自己是跨性別者。

程度分類

其實跨性別有許多種類,也分輕重程度:
輕度跨性別者並不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生理特徵,不想變性。但是喜歡在形象打扮上效仿異性,異裝原因各式各樣,但統一表現為拒絕或不怎么情願換下異裝。長期做順性別的著裝打扮會有不舒坦、不是自己的感覺,最重要的是穿著異裝時,不會產生性興奮性滿足感。
中度跨性別者會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別或第二性徵,在穿著異裝時,也可能會刻意遮擋部分生理特徵。通常表現為:生理女性排斥胸部,覺得胸部噁心、難看或覺得它是一種負擔;生理男性排斥生殖器官,想要將其弄平、遮蓋。有部分人會想通過手術、吃藥來消除或減輕自己的生理特徵,也有部分人可以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但就是反感自己的第二性徵,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表現如何,都是跨性別者。
重度跨性別者則反感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生理特徵,強烈希望通過手術來完全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
無論是哪種程度,都是跨性別者,最重要的還是認同自己的跨性別身份,而不是去排斥、掩蓋、牴觸自己是跨性別者的事實。

分類

跨性別者包括了許多種人,例如:變性者、扮裝者、性同者。通常異裝癖者不包含在裡面,因為異裝癖者是指那些性別認同無礙,單純喜歡穿異性服裝,並由此可引起性興奮和性滿足的人。而跨性別者中的扮裝者和性同者,以及變性前的變性者是因為不認同自身的生理性別,認為自己應該是異性,才導致其穿異性服裝,做異性打扮的,並且跨性別者不會因為穿異裝而引起興奮和性滿足。不過,異裝癖者和跨性別者之間的確存在著分辨問題,人們很難去判斷一個喜歡穿異性服裝的人,究竟是異裝癖者還是跨性別者。
另外,跨性別者不止有FtM(女身男心)和MtF(男身女心)兩種類別,還有心理性別處於中性(男女之間)或第三性別(男女之外)的跨性別者。打個比方:一個人生理性別為女性,但心理卻不認為自己是女人,也不認為自己是男人,而是位於中間或之外的性別。
以及跨性別者也分為想要變性和不想變性兩類,前者通常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生理特徵有強烈的排斥感或不快感,迫切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後者雖然也反感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生理特徵,但並不會像前者那么強烈,也不像前者一樣希望通過手術來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一般只會選擇穿異性服裝,並用特殊衣物來遮蓋自己的某些生理特徵,通常多見於心理性別為中性或第三性別的跨性別者。
關於雌雄同體者(intersex)是否應該包含在跨性別里是很受爭議的。並非所有雌雄同體者會對他們被指定的生理性別感到焦慮,也並非所有雌雄同體者會有性別認同的問題。不過,有這些問題的雌雄同體者就常常會被包含在跨性別之中。

產生原因

跨性別者的形成成因至今沒有定論,除了胚胎期性染色體分化對腦部的發育影響和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分泌水平的影響因素外,學術界通常認為與後天的成長環境也密不可分。
最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對孩子的性別不滿,將其從小當做異性撫養,給其做異性打扮,取異性愛稱。孩子幼小時,父母不在意或根本意識不到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性別認同問題。
有資料表明,美國男性先天跨性別的幾率為10萬分之1,女性為40萬分之1;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男性先天幾率為2.4萬分之1,女性為15萬分之1;在新加坡,男性先天幾率為10萬分之35.2,女性為10萬分之12。總體而言,男性的先天跨性別幾率比女性高,約為3萬/1,而女性約為10萬/1,這也是為什麼醫學界在早期會認為MtF的數量要比FtM多。但女性的後天跨性別幾率卻比男性要高,人數比例幾乎可以靠後天追平,甚至在某些國家還超出男性不少。
一部分後天跨性別者的成因會略顯幼稚、畸形、病態,這時候理應適當進行心理開導,尤其是強烈表示想要變性的此類後天跨性別者,因其日後後悔的幾率也比先天跨性別者和其他後天跨性別者大,所以為了TA們自身著想,也不可隨意任其進行變性手術。同時,先天跨性別雖然無法扭轉,但是後天跨性別卻是完全可以避免並改善的,父母理應從小多多培養孩子的性別認同感和順性別審美,並注意孩子的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是否正常、明顯。

人口比例

由於跨性別者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不像性取向在學術界已經有較為一致的結論,所以在各國各地的比例都不同。
目前國內沒有關於跨性別者人數比例的統計數據,但據香港大學專門從事性與性別研究的薩姆·溫特估算,在香港,每300個人里有一個跨性別者。北京性少數機構跨性別小組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目前一些與跨性別者有關的論壇規模來看,這一人群的比例不會低於萬分之幾,而國外的統計資料有關這一人群的比例,則從十萬分之幾到百分之幾都有。
據美國國家跨性別平等中心估計,美國跨性別者的人數在75萬~300萬之間,占人口總數不到1%的比例。而印度跨性別者身份合法化的報導中顯示,印度跨性別者的人數有300多萬。

性取向

有很多人誤以為跨性別是種性取向,或者直接認為跨性別者都喜歡生理同性,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跨性別和性取向沒關係,每種性取向都存在於跨性別者之中,但要把性取向顛倒一下。
跨性別者的性取向基本有以下幾類:
1、跨性別男異性戀——女身男心,只能對女人產生愛情和性慾。
2、跨性別女異性戀——男身女心,只能對男人產生愛情和性慾。
3、跨性別男同性戀——女身男心,只能對男人產生愛情和性慾。
4、跨性別女同性戀——男身女心,只能對女人產生愛情和性慾。
5、跨性別雙性戀——身心性別不一致,對男女兩性皆能產生愛情和性慾。
6、跨性別泛性戀——身心性別不一致,對任何性別皆能產生愛情和性慾。
7、跨性別無性戀——身心性別不一致,對任何性別都產生不了愛情或性慾。
性取向指向或包含跨性別者的有以下幾類:
1、泛性戀——對任何性別皆能產生愛情和性慾。
2、Skoliosexual——只能對性別模糊或超脫男女兩性的人產生愛情和性慾。

其他細分

雙性別——認為自己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這兩個性別。
間性別——認為自己是介於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性別,既不想要接近典型的男性,也不想要接近典型的女性,只有這樣性別模糊的狀態才能滿足自己。
流性人——對自己的性別認知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在男女兩性之間變換。
無性別——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一種性別。
多性別——認為自己擁有兩種以上的性別。
泛性別——認為自己擁有所有性別。
性別存疑——不確定自己是哪一種性別。
注意: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內在性格、興趣喜好、言行舉止偏異性,覺得自己不符合所屬性別該有的傳統性格,就斷定他人或自己是跨性別者是不對的。同理,也不能因為所謂的內在性格、興趣喜好、言行舉止還是很有男子氣概or很小女生等理由,就斷定他人或自己不是跨性別者。因為男女在這方面的差異還是很細微的,不如個體差異大,認為某種性格、愛好、言行是某性別的專屬是性別刻板觀念;而拒絕承認男女兩性在其他方面真實存在的區別,認為任何東西都無性別特屬,追求社會中性化或無性化,則是政治正確觀念,這兩者都是過於極端的兩極化思想主義。
判斷他人或自己是否為跨性別者,應當從外在生理、形象打扮入手,這些是男女確切存在的差異區別,也是跨性別者不快、不滿的所在。如果十分喜愛穿異性服裝,拒絕或不怎么情願做順性別打扮,那么就該考慮其是否有輕度的跨性別傾向,而不是異裝癖傾向(異裝癖者身著異裝時會產生性興奮)。
當然,許多跨性別者為了融入社會也會穿順性別的服裝,但終歸還是覺得異性服裝更適合自己,更讓自己感到舒坦。所以,認知自己是否為跨性別者,可比認知自己的性取向要複雜多了,應當結合自身的情況,謹慎判斷。

指南

喜歡穿異性服裝,做異性打扮,但並不認為自己是異性,是跨性別者嗎?
判斷自己或他人是否為跨性別者,得從異裝原因入手,其中有三類是不在跨性別範圍內的。
一種是異裝癖者,很容易自行判斷,看穿著異裝是否能引起自身性興奮即可。因為異裝癖本質上可以算作一種特殊性癖,當異裝癖者身著異裝時,就好像異性在自己身邊或“擁抱”著自己,因此可引起性興奮。
另一種則是對異性過於愛慕所致的異裝者,和異裝癖者的差別在於,穿著異裝時,並不會有性興奮感。源於過度偏向異性的病態審美觀,導致其從外在打扮到言行舉止都會處處效仿異性。通常並不會持續到長達數年,最長一年之內就會醒悟過來。但也有一部分人就這么成為了跨性別者,這也是跨性別者的後天成因之一。
以及最後一種只發生於雙性戀者身上的情況,部分雙性戀者與同性交往時會做異性裝扮或多多少少增加外形上的異性元素,與異性交往時又會做順性別裝扮,與常人無異。此類雙性戀者多半是雙異性戀者,即雖然可以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但更為偏愛異性的人。TA們的思維模式和異性戀者基本相差無幾,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在戀愛關係上也更偏向異性戀模式,即便和同性交往也習慣區分性別角色,不是對方扮異性,就是自己扮異性,但TA們並不是跨性別者。
至於諸如其他:從小穿習慣了/從小喜歡扮異裝/自身長相身材更適合異裝/覺得異裝和異性打扮更好看/異裝符合自身個性/異裝舒服、方便,令人感到舒坦等一切理由,都屬於跨性別範圍內。因為這種審美偏愛、邏輯思維、感官喜好都是潛意識里的跨性別本能所致,自我是認知不到的,而其多數屬於輕度跨性別者,因此自然不會認為自己是跨性別者。
其實,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其是否喜歡異性,如若完全不喜歡異性還做異性打扮,那么即可判定為是跨性別者。因為無論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還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類都不可能在既對異性無感又性別認同無礙的情況下長期自願做異性打扮。而對異性有感的異裝者則較難斷定是否有跨性別傾向,TA們可能是跨性別者,也可能不是,亦或許哪天就成了後天跨性別者。
至於因為特殊工作原因,短時間內做異性裝扮的人,並不屬於跨性別者。但業餘時間內依然做異性裝扮,對此十分熱衷,並且希望自身的長相身材能夠更加適合異裝、貼近異性的人,則有跨性別傾向。
以前做異性打扮,現在不了,算是跨性別者嗎?
結合上述進行對比,如若以前的異裝原因並不在跨性別範圍內,那么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不是跨性別者。如果曾經的異裝原因在跨性別範圍內,但現在生理、心理、外在、內在的一切跨性別傾向和特徵都完全消失了的話,那么現在可算作順性別者。
部分後天跨性別者的跨性別傾向是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減輕,甚至消失的。有些人的跨性別傾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強,有些則會變弱,而跨性別傾向減輕或消失的原因則多半與其思想的改變有關係。
對於此類跨性別者而言,現在是順性別者就作為順性別者來看待,曾經是跨性別者,那么用跨性別者的標準去看待曾經的TA即可。例如:曾經是跨性別男性(FtM,女身男心),喜歡男性,屬於跨性別男同性戀;現在是順性別女性,那么則屬於異性戀。但並不能因此指稱曾經的TA是異性戀或現在的TA是跨性別男同性戀,應當區分開各階段的TA。
自稱都是順性別稱謂,否定自己是跨性別的人,真的不是跨性別者嗎?
有些人會在現實或網路中看到一種現象:一部分異裝者聲稱自己並非是跨性別者,自我性別認同無礙,認為自己就是男性/女性(TA的生理性別),穿異裝只是因為XXX(原因各式各樣)。如果異裝原因並不在跨性別範圍內,那么自然不是跨性別者。但如果異裝原因有潛意識的跨性別傾向影響的話,那么可以判斷其是自我認同感不高的跨性別者。
性別認同和性取向一樣有認同感問題,有些人對自身真實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並不滿意,甚至會表現出強烈的牴觸反感情緒。跨性別者雖然在醫學上又稱性別焦慮、性別認同障礙、性別認知障礙,但是“性別認知障礙”這項別稱表述不怎么正確,因為跨性別者是清楚自身生理性別是男是女的。
也因此即便是已認知到自己是跨性別的跨性別者,也普遍存在現實中對外掩飾跨性別身份的現象。更不用說本來就沒意識到自己是跨性別者,對跨性別這一身份認同感頗為淺薄的潛在輕度跨性別者了,TA們可以用順性別者的方式自稱,也不反感他人依照生理性別稱呼TA們,除了外在打扮之外,一切表現都足以讓相關知識並不怎么全面的人相信TA們並不是跨性別者,包括TA們自己。
通常而言,不需要擔憂重度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問題,因為TA們的跨性別傾向已經嚴重到自己都無法漠視欺騙的程度了。輕度跨性別者則大多數對跨性別身份認同感低,甚至在他人懷疑其是否為跨性別者的時候,會表現出強烈的否定反抗態度。所以判斷一個人是否為跨性別者,大多數時候並不能光靠對方口頭表述的一面之詞決定,應該由其外形打扮、言行舉止、審美喜好而定。

爭議

很多變性者反對使用跨性別者來指他們,因為這些變性者認為自己屬於變性後的性別。也就是說,這些變性者希望人們把TA們當成真正的天生男性或女性,而不是仍然記住TA們變性前的性別。變性者認為自己是“女性身體裡的男性”或“男性身體裡的女性”,進而希望通過手術改變性別。而跨性別者則擁有跨越性別的含義,其包含了諸如間性別、無性別、雙性別等多種性別焦慮人群。所以為尊重不願意使用跨性別者稱呼的變性者,這個詞建議不要隨意用在變性者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