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地理學與大氣學術語)

急流(地理學與大氣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急流(jet)是指風速30m/s 以上的狹窄強風帶。是大氣環流中的一個重要特徵。在天氣圖上觀察到的急流帶環繞地球自西向東彎曲延伸達幾千千米,水平寬度約上千千米,垂直厚度達幾千米到十幾千米。根據急流的形成區域和結構不同可分為極鋒急流、副熱帶急流、熱帶東風急流極夜急流。按急流出現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為高空急流低空急流

由於急流同大氣熱量角動量的輸送有關,是全球大氣環流的重要環節。急流又往往同鋒區相聯繫,因此和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急流是天氣學中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流
  • 外文名:jet
  • 定義風速30m/s 以上的狹窄強風帶
  • 分類:溫帶急流、副熱帶急流等
  • 水平寬度:約上千千米
  • 垂直厚度:達幾千米到十幾千米
定義,性質,分類,高空急流,低空急流,

定義

急流是指風速30m/s 以上的狹窄強風帶。是大氣環流中的一個重要特徵。

性質

在天氣圖上觀察到的急流帶環繞地球自西向東彎曲延伸達幾千千米,水平寬度約上千千米,垂直厚度達幾千米到十幾千米。急流中心強度最大區稱急流軸。急流軸是準水平的,其南北兩端存在著強大的垂直風速切變(每千米 5—10m/s)。一般情況下,急流中心風速可達 50—80m/s,強急流中心風速達100—150m/s 或更大。根據現有資料,位於東亞海洋上和日本上空的急風速分布並不均勻,有一個或幾個強風中心。急流軸線在有的地方出現分支,有的地區出現匯合。

分類

按急流出現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為高空急流低空急流

高空急流

高空急流是指出現在對流層頂附近或平流層中的一股強而窄的氣流。一般指風速大於或等於30米/秒的強風帶。在這股強氣流中,風速的水平切變 為100公里5米/秒,垂直切變為每公里5-10米/秒。高空急流長度可達幾千公里,寬約幾百公里,厚約幾公里。急流區大多與對流層上層水平溫度梯度很大的鋒區相對應,因而也和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在對流層上層已經發現有下列三種急流(溫帶急流、副熱帶急流熱帶東風急流)。另外,平流層里也發現了極夜西風急流。
(1)溫帶急流
溫帶急流又稱極鋒急流,位於南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上空,是與極鋒相聯繫的西風急流。急流的平均高度在冬季約8—10km,夏季約9—11km,平均厚度約3—10km。急流的位置經常在變動,冬季平均位於40°—60°N 間,甚至伸展到更低緯度(圖4·42)。夏季平均位置北移到70°N附近。溫帶急流的中心最大風速一般45—55m/s,甚至達105m/s。一般是冬季強、夏季弱。急流軸有明顯的分支和匯合現象。
(2)副熱帶急流
副熱帶急流又稱南支西風急流,位於200hPa 上空副熱帶高壓的北緣,同副熱帶鋒區相聯繫,是一支相當強大而穩定的急流。急流軸位於25—32°N 的11—13km 的高空,位置比較穩定,夏季向高緯推移10—15 個緯距。冬季中心最大風速約50—60m/s,強中心風速可增至100—150m/s,甚至可達200m/s。夏季風速減半。其分支、匯合現象以東亞最清楚。
(3)熱帶東風急流
熱帶東風急流主要出現在夏季北半球亞洲、非洲副熱帶對流層頂附近(100—150hPa)處的一支急流,盛夏其平均位置在北緯10°—20°間,最大風速平均30—40m/s,個別達50m/s,風向穩定,強中心在阿拉伯海上空。
(4)平流層極夜西風急流
平流層極夜西風急流,簡稱極夜急流。在冬半球的平流層里,由於極地長期處於黑夜,大氣因輻射而冷卻,但在中、低緯度地區平流層中的臭氧,卻直接吸收太陽的紫外輻射而增溫,形成了很強的溫度梯度,產生了直接經圈環流。在科里奧利力作用下,向極地流動的氣流逐漸向右偏,在極地區域50~60公里上空,形成了一支西風急流,它向下可延伸到20~30公里高度處,因此在50百帕等壓面的圖上,就可見到這支急流。

低空急流

低空急流在我國經常出現的是低空西南急流,一般出現在3000-1500米的中低空。一般有12米/秒左右的強西南風,有時可高達16米/ 秒,其平均長度1000-2000公里左右,寬度約數百公里。對我國有較大影響的低空急流-西南風低空急流,常在華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間出現。由於西南風低空急流可從海洋上輸送大量暖濕空氣到我國華南、江淮等地區。因此,常在低空急流左側附近出現大暴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