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通過思維活動為了實現特定思維目的所憑藉的途徑、手段或辦法,也就是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思維方法屬於思維方式範疇,是思維方式的一個側面,是思維方式具體而集中的體現。思維方法是由諸層次、諸要素構成的複雜系統。按其作用範圍的不同,可以把思維方法劃分為三大層次:一般的思維方法、各門具體科學共同的思維方法和各門科學所特有的思維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維方法
  • 外文名:Thinking method
  • 釋義:實現特定思維目的所憑藉的途徑
  • 劃分層次:三大層次
定義,作用,內容概括,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比較思維法,因果思維,遞推法,逆向思維,系統思維,唯物辯證,陰陽思維,邏輯與哲學,內因與外因,現象與本質,相對與絕對,靜止與運動,量變與質變,普通與特殊,實與虛,偶然與必然,流程及判定,傳輸流程,判定方式,創新思維,發散與收斂,聯想思維,多角度思維,側向思維,U型思維,思維補充,

定義

辯證關係
任何思維方法都是主觀性客觀性的辯證統一。其辯證關係具體表現在:
1、思維方法歸根結底是客觀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規律的反映。
2、思維方法的發展受到社會實踐的規模和水平、實踐方式的發展程度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並隨著社會歷史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3、思維方法的選擇和評價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在於思維方法的適用性,即思維方法是否與認識對象和實踐對象相一致、相適應。

作用

思維活動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思維對象、思維主體和思維方法是思維活動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三個要素。思維對象是思維活動的原材料;思維主體是具有認識能力及相應思維結構的人;思維方法是思維主體對思維對象進行加工製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
在思維活動中,思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構成了思維主體和思維對象發生聯繫的中介和橋樑。沒有科學的思維方法,人們的思維活動就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

內容概括

一、基礎邏輯思維: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對比(求同、求異),原因與結果(正推:原因推理結果,逆推:結果推理原因,因果鏈:原因產生結果,結果作為原因產生下一個結果。)
二、系統:上下層次的事物是歸屬關係,同一層次的事物是並列關係(通常相互合作),系統是變化的,系統接口和漏洞。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矛盾相互補充或相互消減。
四、靜止與運動(不變與變化):增、刪、改(變化類型),量變與質變(變化類型),相對與絕對(變化類型),現象與本質(變化類型),內因與外因(變化原因),偶然與必然(變化原因)。
五、結構:一對一(線狀結構、環狀結構),一對多(一分為多的事物彼此並列,樹狀結構,星狀結構),多對一(並列的事物結合為一),多對多(網狀結構)。
六、判定與篩選:是否的判定、條件的判定,判定起到了篩選作用。
七、邏輯與、邏輯或、邏輯非,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
八、假設法、排除法、反證法。

邏輯思維

歸納與演繹

歸納:從多個個別的事物中獲得普遍的規則。例如:黑馬、白馬,可以歸納為馬。演繹:與歸納相反,演繹是從普遍性規則推導出個別性規則。例如:馬可以演繹為黑馬、白馬等。

分析與綜合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側面、屬性,分別加以研究。是認識事物整體的必要階段。
綜合:綜合是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面、屬性按內在聯繫有機地統一為整體,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分析與綜合是互相滲透和轉化的,在分析基礎上綜合,在綜合指導下分析。分析與綜合,循環往復,推動認識的深化和發展。事例:在光的研究中,人們分析了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認為光是微粒,人們又分析研究光的干涉衍射現象和其他一些微粒說不能解釋的現象,認為光是波。當人們測出了各種光的波長,提出了光的電磁理論,似乎光就是一種波,一種電磁波。但是,光電效應的發現又是波動說無法解釋的,又提出了光子說。當人們把這些方面綜合起來以後,一個新的認識產生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抽象與概括

抽象:抽象是從眾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性的特徵,而捨棄其非本質的特徵。具體地說,科學抽象就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對於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製作,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概括: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即從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屬性的事物中抽取出來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具有這些屬性的一切事物,從而形成關於這類事物的普遍概念。概括是科學發現的重要方法。因為概括是由較小範圍的認識上升到較大範圍的認識;是由某一領域的認識推廣到另一領域的認識。

比較思維法

按照對象,比較分為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和不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按照形式,比較分為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在相似中,求不同處:事例:香港有一家經營粘合劑的商店,在推出一種新型的"強力萬能膠"時,市面上也有各種形形色色的"萬能膠"。老闆決定從廣告宣傳入手,經過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萬能膠"廣告都有雷同。於是,他想出一個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廣告",把一枚價值千元的金幣用這種膠粘在店門口的牆上,並告示說,誰能用手把這枚金幣摳下來,這枚金幣就奉送給誰。果然,這個廣告引來許多人的嘗試和圍觀,起到了"轟動"效應。儘管沒有一個人能用手摳下那枚金幣,但進店買"強力萬能膠"的人卻日益增多。在不同中,求相同或相似處:事例:人類發明飛機時參考了鳥,發明潛水艇參考了魚。

因果思維

簡單是說,因果關係的邏輯就是:因為A,所以B,或者說如果出現現象A,必然就會出現現象B(充分關係)。這是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而且是原因A在前,結果B在後。(1)一切先後關係不一定就是因果關係,例如:起床先穿衣服,然後穿褲子,或者說先涮牙後洗臉,這都不是因果關係。(2)並不是一切必然聯繫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關係的必然聯繫,才是屬於因果聯繫。
因果對應關係:
(1)一因一果:既一個原因產生一個結果。
(2)多因一果:既多個原因一起產生一個結果。
(3)一因多果:既一個原因產生多個結果。
(4)多因多果:既多個原因一起產生多個結果。

遞推法

遞推就是按照因果關係或層次關係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有的原因產生結果後,這個結果又作為原因產生下一個結果,於是成為因果鏈,因果鏈就是一種遞推思維。例如:英國民謠:“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失一位將軍;損失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法與因果思維法相反,逆向思維法是由結果推理原因。逆向思維的事例:例如:大家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的朋友掉進大水缸里了,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例如:當時,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思想已傳入英國,法拉第受其影響,認為電和磁之間必然存在聯繫並且能相互轉化。他想既然電能產生磁場,那么磁場也能產生電。

系統思維

(1)系統結構:系統的上下級是歸屬關係,同級之間是並列關係。例如:某所高中系統,分為高一、高二、高三這三個子系統,其中高一這個子系統又分為一班、二班。可見,系統的上下級之間(年級和班級)是歸屬關係,同級之間(年級之間或班級之間)是並列關係。
例如: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既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其中的消化系統又由消化管和消化腺這兩個子系統組成。其中的消化管又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這些更小的系統組成。其中的小腸又由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這些更更小的系統組成。
思維方法
(2)同級的事物之間的關係:系統中,同級的事物之間,通常按組織結構分為合作對立兩種。第一,合作關係:例如:餐館是一個系統,裡面的廚師、服務員、老闆他們相互合作。例如:消化系統中的小腸是合作關係,都是在消化食物。第二,對立關係:例如:全國足球聯賽是一個系統,裡面兩隻比賽的足球隊是對立關係。例如:激素系統中的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是對立關係,胰島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合作關係與對立關係的事例:在一個群落系統中,羚羊之間是合作關係,一批羚羊休息時,另一批羚羊要放哨,而羚羊和獅子是對立關係。第三,同級的事物之間也可能沒有相互關係。例如:一個超市系統中,假設其中的顧客彼此互不認識,那么這個超市系統的顧客之間就沒有相互的關係。
(3)系統變化:通常,系統是發展變化的,靜止只是相對的靜止或暫時的靜止。變化形式分為漸變和突變。
(4)系統接口:系統接口是一個系統與另一個系統之間傳輸物質、能量、信息的地方。例如:從地理而言,中國這個系統和印度這個系統的系統接口就是兩國的邊境關口,而邊境關口之外的兩國邊界線上則不能有人或物的傳輸,所以不屬於系統接口,如果有人或物的傳輸,就是非法入境了。
(5)系統漏洞:系統中只要存在漏洞,就可能影響到系統的其它部分,因為系統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要防止系統有漏洞。
(6)系統中的連續性與無限性:連續的事物是由有限個或無限個事物組成的。一條直線作為一個系統,可以看成由無數個點所組成的,這無數個點就是這個系統中的成員,所以這個系統是一個無限大的系統。實數作為一個系統,可以看成由無數個數字組成的,這無數個數字就是這個系統中的成員,所以這個系統是一個無限大的系統。
(7)系統中,同級事物之間的對應:一對一:一個事物對應一個事物。一對多:一個事物對應多個事物。多對一:多個事物對應一個事物。多對多:多個事物對應多個事物。
思維方法
(8)系統立體化:不僅要畫出系統的上下級之間關係(歸屬關係),還要畫出系統同級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組成立體化的系統。
思維方法
(9)系統層次化:
根據系統的組成關係,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
思維方法
(10)系統的本質特徵:整體性特徵: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超越於系統內個體之上的整體性特徵。個體性特徵:系統內的個體是構成系統的元素,沒有個體就沒有系統。關聯性特徵:系統內的個體是相互關聯的。結構性特徵:系統內相互關聯的個體是按一定的結構框架存在的。層次性特徵:系統與系統內的個體之關聯信息的傳遞路徑是分層次的。模組性特徵:系統母體內部是可以分成若干子塊的。獨立性特徵: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是相對獨立的。開放性特徵: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又會與其它系統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發展性特徵:系統是隨時演變的。

唯物辯證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有三條: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例如: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人奮鬥,從而把理想轉化為現實。
(2)質量互變規律:事物、現象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發展是通過量變和質變的互相轉化而實現的。例如:吹氣球。一點一點的吹(量變),吹到一定程度,氣球就爆炸了(質變)。
(3)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的發展是通過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事物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統一。當肯定方面居於主導地位時,事物保持現有的性質、特徵和傾向,當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戰勝肯定方面並居於矛盾的主導地位時,事物的性質、特徵和趨勢就發生變化,舊事物就轉化為新事物。否定是對舊事物的質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變革和繼承相統一的揚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否定,同時它自身也被後一階段再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複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徵,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陰陽思維

(1)陰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2)陰陽相互包含,陰中含陽,陽中含陰。例如:我國古代經典名著《三十六計》的第一計“瞞天過海”中說道:“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有些情況下,陰在陽的裡面,使人不易發現,而不在陽的明顯的對立面上。“瞞天過海”的故事講述唐太宗帶大軍來到海邊,一位海上民宅的主人請求見駕,稱已經準備好海軍糧草,敬獻皇帝,並邀請皇上去海上民宅做客,那個海上民宅的四周用布包圍,看不見外面,其實可以漂浮,所以等皇帝發現陰謀,那個海上民宅已經漂浮到茫茫大海之中,主人早已坐船跑了。有些事情表面是好的(陽性),而裡面卻藏著壞事(陰性)。
(3)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向對立面轉化,所以有時陽多一些,有時陰多一些,陰陽並非總是均等的。例如:人生有時快樂(陽)大於悲哀(陰),有時悲哀(陰)大於快樂(陽)。
(4)判斷陰陽:一些情況下,性事物的性質正性的、向外的、釋放的、奉獻的、發亮的、發熱的、中心的、集中的。一些情況下,性事物的性質負性的、向內的、吸收的、獲取的、發暗的、發冷的、周圍的、分散的。例如:白是陽性,黑是陰性。例如:熱是陽性,冷是陰性。例如:原子核是陽性的,周圍環繞的電子是陰性的。
(5)陰陽的互補消減:有的陰陽是互補的(例如:男人和女人),有的陰陽是相互消減的(例如:熱水和冷水)。
(6)陰陽的混合與中和:等量的紅沙子和藍沙子混合在一起,成為紅藍交織的沙子,紅沙子和藍沙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而等量的紅油漆和藍油漆中和在一起就成為了紫色的油漆,原來的紅油漆和藍油漆都不復存在了,可以看出這就是混合與中和的區別。陰陽可能發生混合,也可能發生中和,也可能都發生。
思維方法

邏輯與哲學

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
外因:事物變化、發展的外在原因,即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事例:雞蛋可以孵化出小雞,而石頭不能孵化出小雞,因為石頭缺少內因(生長發育的功能),開水鍋里的雞蛋也不能孵化出小雞,因為開水鍋里的雞蛋缺少外因(合適的孵化溫度)。

現象與本質

從觀察表面現象到發現本質規律。表面現象是事物的外在體現,而本質規律是事物的內在體現。

相對與絕對

相對與絕對是反映事物性質的兩個不同方面的哲學範疇。相對是指有條件的、暫時的、有限的。絕對是指無條件的、永恆的、無限的。

靜止與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從一定的關係上考察運動時,運動表現出來的特殊情況,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靜止的兩種情況:(1)一切事物雖然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但是某一具體事物在某種場合下可以不具有某種特定的運動形式。就其不具有這種特定的運動形式這一點而言,它是靜止的。例如:地面上的建築物就其對地面沒有作機械運動這一點而言是靜止的,但是這種靜止僅僅是從一定的“參考系”看來才是如此,從別的“參考系”看來又是運動的,如建築物隨地面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轉,又隨太陽系一起在銀河系中運轉。(2)一切事物雖然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但是並非在任何時候都發生質變。當事物還沒有發生質變時,這個事物還是它自己,在這個意義上它是靜止的。

量變與質變

量變:量變又稱“漸變”。與質變相對。指事物在數量上的增加或減少以及場所的變更,是一種連續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事物運動的基本狀態之一,它由事物內部矛盾著的各個方面又統一又鬥爭而引起,是事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連續不斷的變化,因此,它具有客觀普遍性。
質變:事物從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事物運動的基本狀態之一。同量變相對。又稱突變。質變是在量變的基礎上發生的,標誌著量的漸進過程的中斷。

普通與特殊

對於一些事物的考察,要從普通狀況和特殊狀況兩個角度來考慮,因為有些事物的某些性質只有在特殊狀況下才會顯現出來。

實與虛

實與虛是相結合的。
(1)虛中含實:沒有完全的、純粹的“虛”,因為任何“虛”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實”的基礎上。例如:遊戲的虛擬世界是“虛”的,但是這個虛擬世界需要建立在電子設備的基礎上,而電子設備是“實”的,此外,虛擬世界裡的很多規律也是現實世界裡的。例如:電影《黑客帝國》描述了一個虛擬的世界,一切都是信息,但是這個世界的大部分規則還是根據現實世界的規則而建立的。
(2)實中含虛:例如:電腦的視頻聊天,是和一個真實的人聊天,但是看到的是他的圖像,而圖像是虛的事物。例如:看到一個紅色的蘋果,我們從物理學的知識可知:蘋果的紅色是蘋果反射的特定頻率的光波到達人眼形成的圖像,紅色和綠色的差別不過是光波的頻率不同而已,所以蘋果本身是不帶顏色的,看到的紅色只是特定的光波頻率對人的大腦形成的效果,所以是“虛”的。

偶然與必然

必然性偶然性的辯證關係: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繫和發展中一定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繫和發展中不確定的趨向。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2)二者是對立的,它們是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趨向,產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統一的,其表現是:第一,必然性總是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由此為自己開闢道路,沒有脫離偶然性的純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必要補充,偶然性的背後暗藏著必然性並受其制約,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關係的原理,對指導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有重大意義。例如: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時,嘗試了上千種材料之後,才找到了鎢絲,表面看來,愛迪生髮現鎢絲是偶然的事情,實際上,沒有愛迪生“努力”這個必然因素,愛迪生是發現不了鎢絲的,因為沒有“努力”這個必然的因素,愛迪生可能嘗試幾百種材料後,就累的不想做了。

流程及判定

研究系統,需要研究系統中事物的流程關係和流程判定,這在電路設計和軟體開發等工程中,是比較常見的邏輯形式。

傳輸流程

很多系統中,同級之間的事物通過傳輸來實現合作。
(1)順序與並列:順序形式:事物按照先後次序運行。並列形式:事物同時運行。
思維方法
順序形式分為線形結構和環形結構,線形結構表示事物在末端終止,而環形結構首尾相接,表示事物的循環。
思維方法
(2)集中與分布:根據是否存在功能上中心事物,來判斷是集中式還是分散式。
思維方法
(3)反饋:反饋分為正反饋負反饋兩種。正反饋:反饋信息與原輸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輸出信息進一步增強的調節。例如:在排尿反射過程中,當排尿中樞發動排尿後,由於尿液刺激了後尿道的感受器,後者不斷發出反饋信息進一步加強排尿中樞的活動,使得排尿一再加強,直至尿液排完為止。負反饋:反饋信息與原輸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輸出信息減弱的調節。例如:血糖降低會促進使胰島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而當血糖恢復正常值以後又會抑制胰島細胞繼續分泌胰高血糖素。
思維方法
(4)模組:模組作為一個局部的整體,好比一個盒子。模組有三個重要方面:輸入、處理方法、輸出。

判定方式

一些情況下,需要通過判定,來決定怎樣操作傳輸。判定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什麼事物可以進來。(如圖:事物A的左邊的位點)第二階段:事物進來後,應該怎樣操作。(例如:加工、修改、完善等)第三階段:操作完成後,輸出什麼事物,向哪裡輸送。(如圖:事物A的右邊的位點)
思維方法
(1)是否的判定:根據是否符合條件來決定相應的下一步的操作。例如:下圖的數值x可以是等級、積分等。
思維方法
判斷是否的條件還有很多,例如:今天是否下雨,考試是否及格。
(2)多選一判定:多個選擇中,根據符合其中的某一個條件來決定相應的下一步的操作。
思維方法
(3)循環判定:根據是否符合條件來決定相應的操作和是否循環。
思維方法
(4)與、或、非的判定邏輯與:所有限定的條件都具備才會產生指定結果。邏輯或:只要具備限定的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就會產生指定的結果。邏輯非:不具備限定條件中的任何的條件才會產生指定的結果。

創新思維

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的一般區別
1)思維形式的區別。邏輯思維的表現形式,是從概念出發,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 形式而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創新思維則不同,它一般沒有固定的程式,其思維方式大多都是直觀、聯想和靈感等。
2)思維方法的區別。邏輯思維的方法,主要是邏輯中的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抽象和 概括、歸納和演繹,而創新思維的方法,主要是一種猜測、想像和頓悟。
3)思維方向的區別。邏輯思維一般是單向的思維,總是從概念到判斷再到推理,最後得出 結論。創新思維的思維方向則是很多的,結果也是多樣性的。
4)思維基礎的區別。邏輯思維是建立在現成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離開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邏輯思維便無法進行。創新思維則是從猜測、想像出發,沒有固定的思維方式,雖然也需要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但不完全依賴知識和經驗。
5)思維結果的區別。邏輯思維嚴格按照邏輯進行,思維的結果是合理的,但可能沒有創新 性。創新思維活動既然不是按照常規的邏輯進行,其結果往往不合常理,但其中卻有新穎性的結果。

發散與收斂

發散思維: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
收斂思維: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儘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序列中去,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範的結論。

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法是在不同事物之間產生聯繫的一種沒有固定思維方向的自由思維活動。聯想思維的類型:接近聯想。是指時間上或空間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間的聯想。比如,當你遇到大學老師時,就可能聯想到他過去講課的情景。相似聯想。是指由外形、性質、意義上的相似引起的聯想。如由照片聯想到本人等。對比聯想。是由事物間完全對立或存在某種差異而引起的聯想。其突出的特徵就是背逆性、挑戰性、批判性。因果聯想。是指由於兩個事物存在因果關係而引起的聯想。這種聯想往往是雙向的,既可以由起因想到結果,也可以由結果想到起因。

多角度思維

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發現。事例:有個小男孩說:“蘋果里有顆五角星。”這讓人難以理解,小男孩把蘋果橫放在桌上,然後攔腰切開,就會發現蘋果里有一個清晰的五角形圖案。事例:有一家手帕廠生產的錦緞白手帕銷售受阻,庫存積壓20萬條。按照習慣思維,手帕總是用來擦手,揩汗的。但銷售人員換了一種思維方式,手帕除了實用的功能外,應該還有美化功能,而市場上沒有一家手帕廠是以美化功能進行定位的。這個發現讓他們欣喜不已,他們對庫存的20萬條手帕重新進行加工,在上面印上圖案,配上說明書,重新投放市場,結果大受歡迎,這批滯銷的手帕成為了暢銷商品一售而空。

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法就是思考問題時,不從正面角度,而是將注意力引向外側其他領域和事物,從而受到啟發,找到超出限定條件以外的新思路。事例:一百多年前,奧地利的醫生奧恩布魯格,想解決怎樣檢查出人的胸腔積水這個問題,他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自己父親,他的父親是酒商,在經營酒業時,只要用手敲一敲酒桶,憑叩擊聲,就能知道桶內有多少酒,奧恩布魯格想:人的胸腔和酒桶相似,如果用手敲一敲胸腔,憑聲音,不也能診斷出胸腔中積水的病情嗎?“叩診”的方法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U型思維

從思維方向看,有直線思維和U型思維之分。在求解問題過程中,如果能用直線思維求解,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直接求解的思路最短,但是許多問題的求解靠直線思維是難以如願的,這時採用U型思維去觀察思考,或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運用U型思維的基本特點就是避直就曲,讓思路拐個大彎。在實際操作時,思路又怎樣拐好這個彎呢?藉助“第三者”的介入進行過渡思考,便是常用的拐彎技巧。例如,電冰櫃中的冷凍機中充滿著氟里昂和潤滑油,如果密封不良,氟里昂和潤滑油都會外漏。傳統的查漏辦法是直接觀察,費時費力且不可靠,能否發明一種新方法實現自動檢測呢?有人想到了一種避直就曲的辦法:將摻有螢光粉的潤滑油注入冷凍機里,然後在暗室里用紫外光照射冷凍機,根據有無螢光出現來判斷是否出現滲漏和滲漏發生在何處。在這種方法中,螢光粉和紫外光就屬於“第三者”。

思維補充

假設法
假設法就是對於給定的問題,先做一個或多個假設,然後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如果與題目所給的條件矛盾,就說明假設錯誤,然後再用其它的假設。
排除法
排除法:已知在有限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對於一個答案,不知道它是否正確,但是知道這個答案之外的其它答案都是錯誤的,所以推斷這個答案是正確的。著名偵探福爾摩斯說過:“當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還剩一個時,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
反證法
反證法是“間接證明法”一類,是從反面的角度的證明方法,即:肯定題設而否定結論,從而得出矛盾。具體地講,反證法就是從反論題入手,把命題結論的否定當作條件,使之得到與條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題的結論,從而使命題獲得了證明。常見步驟:第一步:假設命題結論不成立,即假設結論的反面成立。第二步:從這個命題出發,經過推理證明得出矛盾。第三步:由矛盾判斷假設不成立,從而肯定命題的結論正確。
等級和階段
  1. 等級:事物的發展過程分為多個等級,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進入相應的等級。
  2. 階段:事物的發展過程分為多個階段,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進入相應的階段。
等級和階段的作用:(1)區分作用。一些事物可以按照所處的等級或階段來進行區分。(2)描述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例如:我們常說一個事物發展到什麼階段了,或者一個事物發展到什麼等級了。
篩選思維
篩選:通過淘汰的方式對事物進行的挑選。對於多層篩選,需要為每層都設定通過的條件,符合條件的事物可以通過,不符合條件的事物被淘汰掉,那些符合條件的事物再進入到下一級別篩選,從而實現一層一層的篩選。
思維方法
限定思維
限定是為了縮小範圍。語言中的定語就是為了限定主語和賓語,從而縮小主語和賓語的範圍。(1)用形容詞限定主語:例如:“貓”→ “黑色的貓”。“黑色的”這樣的限定,就縮小了指定的貓的範圍。(2)用名詞所有格限定主語:例如:“貓”→ “小明的貓”。“小明的”這樣的限定,就縮小了指定的貓的範圍。(3)用數詞限定主語:例如:“兩隻貓。”“兩隻”是數量上的限定。
計算法
一、定性決定事物的性質,而定量是決定事物的數量,很多時候要用計算法來解決事物的定性和定量問題。(1)計算法解決關於定性的問題:例如:計算質子數來決定化學元素。例如:計算分數判斷考試及格還是不及格。(2)計算法解決關於定量的問題:例如:在商店買了幾件商品,一共花了多少錢。
表格法
表格上的一個值,是由某一個行值和某一個列值所確定的一個值。計算機的SQL資料庫的數據就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現的,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很多信息以表格的形式來組織。
時間與空間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時間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
點線面體
點組成線,線組成面,面組成體。數學上,一條直線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一根直線是一維的,一根曲線則是二維的。一個平面是二維的,一個曲面則是三維的。體是三維的。
作圖法
作圖法可以描述有些時空關係的問題。例如:基於一維坐標軸的繪圖、基於二維坐標軸的繪圖、基於三維坐標軸的繪圖、基於極坐標的繪圖、矩陣繪圖、流程圖繪圖等。
集合
子集:對於兩個非空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稱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交集:一般地,給了兩個集合A和B,由既屬於集合A又屬於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交集。並集:一般地,對於兩個給定的集合A和B,把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與B的並集。補集:一般地,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S中的補集。
建模
對事物建立模型,就是按照需要,留下重要部分,去掉次要部分,從而簡化事物、突出重點。
聚集形式
第一種:按功能聚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或者功能互補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第二種:按性質聚集。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例如:在水中,很多疏水的物質趨於聚集),或者性質相反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例如:一個磁鐵的南極和另一個磁鐵的北極,相互吸引。)第三種:按傳輸關係聚集。前一個事物的輸出是後一個事物的輸入,為了方便傳輸而聚集。第四種:按照時間關係而聚集。第五種:隨機聚集。
上位效應
一個事物的選擇受上一個事物的控制,既以上一個事物的選擇為前提。
思維方法
(1)肯定上位:上一個事物選擇否定,才輪到下一個事物選擇肯定或否定,如果上一個事物選擇肯定,下一個事物就沒有決定的機會。(2)否定上位:上一個事物選擇肯定,才輪到下一個事物選擇肯定或否定,如果上一個事物選擇否定,下一個事物就沒有決定的機會。例如:遺傳學中的顯性上位隱性上位就是這個原理。
定性與定量
定性決定事物的性質,定量決定事物的數量、程度。例如:植物開紅花或白花是定性,植物的高低則是定量。例如:黑鼠和白鼠的皮毛顏色是定性,而鼠的體重是定量。
增、減、換
(1)增是事物的增加,分為重複增加和不重複增加。例如:有的DNA插入了重複的序列,形成了重複的DNA片段。有的DNA受到異位DNA的插入,形成了增加但不重複的DNA。(2)減是事物的減少。例如:有的DNA片段缺失了。(3)換:就是替換,就是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例如:基因的點突變,就是鹼基發生了變化。與“增、減、換”相對應的是“增、刪、改”。“增、減、換”可以是自然發生的,也可以是人為發生的,而“增、刪、改”通常是人為發生的。
轉化與代換
(1)轉化:事物的轉化,按照性質,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事物由一個狀態轉化為另一個狀態。第二種:一個事物轉化為另一個事物。事物的轉化,按照方向,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單向轉化。例如:紙在燃燒時,轉化為灰,但是灰不能轉化成紙。第二種:雙向轉化。例如:很多化學反應是可逆的。(2)代換代換和轉化不同,代換是用另一個事物替換原來的事物。最常見的代換是等價代換。
繼承與補充
(1)繼承:繼承分為兩種:第一種:揚棄繼承:新事物繼承舊事物中好的方面,拋棄舊事物中不好的方面。第二種:許可權繼承:新事物只繼承舊事物中新事物有權繼承的方面。(2)補充:繼承後,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新事物對舊事物補充新的內容。第二種:新事物不補充新的內容,就是只保持繼承下來的內容。補充分為兩種:第一種:補充好的方面,從而繼續發展事物。例如:在前人創造的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創新、發展、完善。第二種:補充壞的方面,從而阻礙事物的後續發展。例如:三國時期,蜀國的劉禪繼承劉備的大業,卻補充了壞的方面,以至於蜀國最終滅亡。
短板原理
短板原理又叫木桶原理,就是一個木桶的盛水量取決於圍成水桶的最短的那個木板,從而用來說明:對於有些事物,短處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長處卻不起決定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