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藤黃

怒江藤黃

怒江藤黃,別名:歇第、捧咖昔、哇咖撲昔,拉丁學名:Garcinia nujiangensis C. Y. Wu et Y. H. Li),是雙子葉植物綱藤黃科藤黃屬喬木,樹皮灰褐色。枝條具縱溝槽,灰褐色或棕褐色,不具皮孔。葉片堅紙質,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雜性,異株。花瓣淡黃色,倒卵形,花絲聯合成4束,果成熟時圓球形、橢圓球形或卵球形,淡黃色,種子1枚。花期12月至翌年2月,果期8-9月。

怒江藤黃生長於山坡或溝谷的密林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怒江藤黃
  • 拉丁學名:Garcinia nujiangensis C. Y. Wu et Y. H. L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側膜胎座目
  • 亞目山茶亞目
  • :藤黃科
  • 亞科藤黃亞科
  • :藤黃族 
  • 藤黃屬
  • :怒江藤黃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西部(盈江,隴川)、西北部(貢山)
  •  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鑑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15米,胸徑20-30厘米;樹皮灰褐色。枝條具縱溝槽,灰褐色或棕褐色,不具皮孔。葉片堅紙質,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13(-15)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中脈兩面隆起,側脈12-15對,彎拱,至邊緣處聯結,在下面明顯隆起,第三次小脈幾平行,不成網狀;葉柄長6-12毫米。
怒江藤黃怒江藤黃
花雜性,異株。雄花序為極短的聚傘狀,長不到1厘米,花序2-3腋生,總梗長約2毫米,粗壯,每個聚傘花序著花6-8朵或更多;花梗長1-2毫米;花萼裂片外方2枚較厚,肉質,內方2枚較薄,均邊緣膜質,近圓形,幾等大;花瓣淡黃色,倒卵形,幾等大,比萼片稍小;能育雄蕊的花絲聯合成4束,每束有花葯50-64枚,退化雌蕊倒卵形,柱頭盾形,邊緣具不規則的裂口。雌花序2-3歧聚傘狀,腋生,總梗極短,長約3-4毫米,基部苞片宿存;花梗長1.5-2厘米,具溝槽;雌蕊高6-8毫米,中部膨大,柱頭盾形,4裂,無乳頭狀瘤突,子房1室,胚珠1;退化雄蕊的花絲聯合成1輪,包圍雌蕊,花葯20-25。
果成熟時圓球形、橢圓球形或卵球形,長2.5-3厘米,淡黃色,柱頭宿存,有時偏斜,種子1。花期12月至翌年2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1100-1700米山坡或溝谷的密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盈江,隴川)、西北部(貢山)及西藏東南部(墨脫)。
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貢山。

植物鑑別

本種近Garcinia stipulata T. Anders.,但葉脈多,不成網狀,花雙生而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