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漢字)

忽(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不重視;不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忽
  • 拼音:hū
  • 總筆畫:8
  • 筆順編號:35334544
基本解釋,基本信息,基本字義,漢字演變,詳細釋義,詞形變化,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信息

忽#hū
注音:ㄏㄨ 部首:心,部外筆畫:4,總筆畫:8筆順編號:35334544四角號碼:27332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FFD五筆86&98:QRNU倉頡:PHP鄭碼:RYOW

基本字義

【釋義】 ①不重視;不注意:忽略|忽視|疏忽。②突然:忽然|忽而|忽快忽慢|忽明忽暗。
忽
【忽略】 #hūlüè 沒有注意到;疏忽。
〖例句〗小明看書看得那么認真,仿佛忽略了周圍世界的存在。
【忽然】 #hūrán 多用在表示行為動作的詞語前面,表示意外或突然。
〖例句〗剛才還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忽然狂風大作,下起雨來
【忽視】 #hūshì 不注意;不重視。
〖例句〗有些廠家,只顧牟取暴利,忽視食品衛生,遭到了衛生主管部門的查處。

漢字演變

忽

詳細釋義

忽 <動>
(形聲。從心,勿聲。本義:不重視;忽略
同本義
忽,忘也。――東漢·許慎《說文
忽,輕也。――《廣雅·釋詁三》
奈何而忽。――《漢書·食貨志》
忽於小過。――《漢書·王嘉傳》
忽於道德。――《漢書·東平思王宇傳》
不可忽也。――《聊齋志異·促織
忽一人大呼“火起”。--《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疏忽忽忘(忘記);忽易(忽略,忽視);忽睨(傲視);忽怠(輕慢);忽慢(輕慢);忽薄(輕視)
好像

詞形變化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路轉溪頭忽見。――宋·辛棄疾西江月
忽hū
⒈不重視,不注意:莫~視。勿~略。別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熱。~已數十年。
⒊計量單位名稱:十~為一絲,十絲為一毫。
◎ 忽 hū
〈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傳·莊公十一年》
忽反顧以游目兮。——《楚辭·離騷》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開閉);忽焉(快速的樣子);忽溜(轉動的樣子);忽騰騰(快迅奔騰的樣子);忽驟(猶急速)
(3) 渺茫;遼遠;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將行兮。——《楚辭·屈原·涉江》
◎ 忽 hū
〈名〉
(1) 中國古代的長度和重量單位,1忽等於1/10000分,即等於1/30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詞組

◎ 忽地 hūde
[suddenly]忽然;突然
燈忽地滅了
忽而hū’ér
(1) [now…,now…]
(2) 變化迅速,出乎意料
昨天還很熱,今天忽而冷起來了。
(3) 不斷交替出現
早晨天上的雲霞彩色幻變,忽而紅,忽而白,忽而橙或紫。
◎ 忽忽 hūhū
(1) [frustratedly;absent-minded]∶失意貌
忽忽如狂。——《漢書·李廣蘇建傳》
(2) [time,pass in a flash]∶時間快速飛逝的樣子
離開杭州,忽忽又是一年
忽略hūlüè
[neglect;overlook]疏忽,不在意;沒注意到
一些很有意義的論點被忽略了
忽然hūrán
[suddenly]∶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 忽閃 hūshǎn
[glitter] 光亮閃爍的樣子
曳光彈忽閃著掠過天空
◎ 忽閃 hūshǎn
[gleam;glisten;glitter] 閃爍;閃亮
除了遠星的忽閃,就是漆黑一團
忽哨hūshào
[whistle] 即唿哨。撮口作聲或把手指放在嘴裡用力吹響
齊聲打了一個忽哨
忽視hūshì
[neglect;ignore;pay no regard to;fail to recognize] 不重視
忽視了學生們的真正需要
◎ 忽微 hūwēi
[trifle;minor matter;petty thing;minimal;minuscule] 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萬分之一。微,一十的百萬分之一
禍患常積於忽微。——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忽隱忽現hūyǐn-hūxiàn
[flicker;suddenly it appeared and disappeared] [將滅的燈火的]最後的閃爍,時而消失時而出現
影子在牆上忽隱忽現
◎ 忽悠 hūyōu
[flicker]〈方〉∶晃悠
不怕鞦韆忽悠你就玩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忽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注》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又《集韻》輕也。一蠶為一忽,十忽為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又姓。明有忽忠,忽明。
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注》與忽同。
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 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注》今文笏作忽。 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注》與忽同。無根本貌。
又葉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锺,造計杪忽。
又葉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於遷晷,邁崇朝而倏忽。 《說文》從心勿聲。《長箋》亦書作𢗘。◎按今字,皆從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薀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眾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從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為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薀正譌辨駁者,俱仿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