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布筋骨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忽布筋骨草,中藥材名。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6~7月采,洗淨,除去鬚根,晾乾。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感冒風熱,咽喉腫痛,咳嗽,吐血,高血壓,面癱,跌打瘀痛。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涼血降壓。治外感風熱,高血壓,咽喉炎,支氣管炎,尿路結石,瘡癰腫毒。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鑑》: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臟損害及肝胃並病。③《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熱抗菌,活血消腫。治跌損瘀凝,面癱嘴歪,勞傷咳嗽,吐血,氣痛消毒,炭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忽布筋骨草
  • 漢語名稱:Hu Bu Jin Gu Cao
  • 別名:白毛夏枯草
  • 生長環境:田邊地埂、河谷,及荒野陰濕處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6~7月采,洗淨,除去鬚根,晾乾。

性味歸經

《西藏常用中草藥》:苦,寒。《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感冒風熱,咽喉腫痛,咳嗽,吐血,高血壓,面癱,跌打瘀痛。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涼血降壓。治外感風熱,高血壓,咽喉炎,支氣管炎,尿路結石,瘡癰腫毒。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鑑》: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臟損害及肝胃並病。
③《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熱抗菌,活血消腫。治跌損瘀凝,面癱嘴歪,勞傷咳嗽,吐血,氣痛消毒,炭疽。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基部分枝,具短柔毛。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矩圓形至倒披針形,長2.5~8厘米,寬0.9~3厘米,先端圓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或具不整齊的鈍齒,兩面和邊緣均被柔毛。穗狀花序長3~11.5厘米;苞片卵形至橢圓形,長約3.9厘米,寬約2.7厘米,先端漸尖;花萼近鐘形,5齒裂,裂片近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具柔毛;花冠白色,二居形,上唇小,2裂,下唇大,3裂,中裂片約等於側裂片2倍,花冠筒基部膝曲,長約1.2厘米,寬約2.3毫米,被柔毛;雄蕊4,2強,上面2枚與花冠的側裂片等長,下面2枚超過它,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以上,伸出花冠外,花絲長5~8毫米,基部扁平,花葯丁字著生;雌蕊1,花柱長約1.8厘米,柱頭2裂。小堅果,黑色,倒卵狀橢圓形,具網狀皺紋和微毛。種子卵形,黑褐色。花期7~8月。

分布區域

分布甘肅、青海、山西、河北、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

根細而多,類白色淡黃色;易折斷,斷面不平整。莖四棱形,扭曲,長18-25cm,沿棱及節上有白以長柔毛,斷面中央有一小圓孔。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狀長圓形,長5-12cm,寬1.8-3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下延,幾全緣或有疏波狀齒;葉柄上人狹翅,基部抱莖。輪傘花序腋生,苞葉大,淡黃色或黃白色,卵形或闊卵形,全緣,兩面有長預知毛;花梗短,有長柔毛,花萼漏斗狀,齒緣具緣毛,花冠唇形,類白色或淡黃色,具紫色斑紋,外面有疏柔毛,內面有毛環。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背面有網狀皺紋,果臍几上中腹面之半。氣清香,味苦。顯微鑑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切微壁加厚。下皮細胞1列,較表皮細胞小。皮層江壁細胞5-12列,於角隅處有厚角組織。維管束外韌型,環列,於四角處的較發達。髓部多成空腔。粉末特徵:灰綠色①多細胞非腺毛眾多,直徑19-50μm,先端鈍尖,壁厚。②梯紋、網紋、螺紋導管直徑10-30μm。③纖維狀細胞多碎斷,直徑15-20μm,壁厚,紋孔少。④石細胞少見,直徑31-69μm,長43-131μm。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化學成份

全草含金聖草(黃)素(chrysoeriol),香葉木素(diosmetin),山柰素(kaempferide),槲皮素(quercetin),香草酸(vanillicacid)及β-谷甾醇(sitosterol)[1]。此外。還含近20種微量元素,即鎂、鋁、矽、磷、鈣、鋇、鉻、錳、鐵、鑽、鎳、銅、鋅砷、鉬、錫、硒、鍶等[2]。

相關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涼血降壓。治外感風熱,高血壓,咽喉炎,支氣管炎,尿路結石,瘡癰腫毒。
2.《青藏高原藥物圖鑑》: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臟損害及肝胃並病。
3.《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熱抗菌,活血消腫。治跌損瘀凝,面癱嘴歪,勞傷咳嗽,吐血,氣痛,梅毒,炭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