忮

忮是形聲字,忄為形,支為聲,讀作zhì。忮表示不順從,違背,又表示逞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忮
  • 外文名:stubborn; perverse; aggressive
  • 拼音:zhì
  • 注音字母:ㄓˋ
  • 部首:忄
  • 五筆:NFCY
  • 筆順編號:4421254
  • 四角號碼:94047
  • 字形結構:左右結果
  • 字級:二級
基本意義,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

基本意義

1.逞能, 逞強:“不~不求,何用不臧?”
2. 違逆;剛愎:“不~於眾”。

詳細釋義

(1)〈形〉強悍,兇狠 [brutal]
忮,很也。從心,支聲。――《說文》
忮,恨也。――《一切經音義》引《說文》
長安險固,風俗豪忮。――《資治通鑑》
又如:忮毒(狠毒);忮橫忌刻專橫);忮狠(忌刻狠毒);忮惡(狠毒)
(2)〈動〉逞能、逞強 [jealous]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詩·邶風·雄雉》
鞫人忮忒。――《詩·大雅·瞻昂
又如:大勇不忮(勇敢是不逞能、逞強的)
(3)〈形〉固執 [stubborn]
巧行居災,忮辨召患。――《讀史述九章》
又如:忮刻(褊狹刻薄);忮辯(強辯)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卷十】【心部】忮
很也。從心支聲。之義切
譯文
不聽從,形心聲支。之義切。
說文解字注
很也。很者,不聽從也。雄雉,瞻卬傳皆曰。忮,害也。害即很義之引申也。或叚伎為之。伎之本義為與。許人部伎下引詩𥷚人伎忒。言叚借也。從心。支聲。之義切。十六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忮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支義切,音寘。《說文》很也。從心支聲。一曰懻(jì)忮,強害也。《詩·邶風》不忮不求。《莊子·齊物論》大勇不忮。 又通作伎。《詩·大雅》鞠人伎忒。 又《集韻》奇寄切,音芰。詩不忮不求,韋昭讀。 又《集韻》居企切,音馶。又遣Ǎ切,音企。又章移切,音支。義𠀤同。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彊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