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傳導系統基礎與臨床

心臟傳導系統基礎與臨床

《心臟傳導系統基礎與臨床》是2007年9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成山。本書中包含大量作者多年研究積累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和臨床實例,具有很高的醫學科學價值和臨床實用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心臟傳導系統基礎與臨床
  • 作者王成山 編著
  • ISBN:10位[7302149232]13位[9787302149231]
  • 定價:¥88.00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9-1
內容提要,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系統闡述心臟傳導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重點對竇房結、房室結、房內束、心室內束、左束支、右束支的組織結構、功能和臨床意義進行了詳盡介紹。同時還全面闡述了心臟傳導系統的變異與預激、先天性畸形心臟的傳導系統以及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處理方法等。
本書是國內外少見的研究心臟傳導系統的專著,對廣大醫學臨床、科研、教學人員均有較大參考價值。

編輯推薦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保健工作的加強,人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傳導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尤其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也顯著增加。目前,醫學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工心臟起搏器的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越來越高,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治療趨於普及,更多的醫務人員、病人、以及需要了解起搏器知識者希望能看到這方面的書籍和資料。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根據自己50多年的臨床經驗、科學實驗和研究,參考有關書籍和資料,撰寫這本《心律失常與起搏》,以供廣大醫學界同仁、患者和對此感興趣的各位讀者閱讀參考。該書有很強的科學性、理論性、實用性,既有診斷學又有治療學,既適於各級醫務人員參考,又適於指導安裝了起搏器病人、家屬和需要了解起搏器知識者。

作者簡介

王成山,1934年生於陝西,1954年考入軍醫大學,1961年畢業後在蘭州軍區第五醫院工作,1974年到解放軍總醫院工作至今。現為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長期從事內科臨床工作,有豐富臨床經驗,尤其對心臟傳導系統的研究有較深造詣。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著有《臨床心臟傳導系統學》、《心律失常與起搏答疑》、《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處置策略》等。曾被評為“國家有特殊貢獻的科技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1 心臟與心肌
1.1 心臟
1.1.1 心臟的形態
1.1.2 心臟的腔室
1.1.3 心壁及心臟支架組織和心包膜
1.1.4 心臟血管的分布
1.1.5 血液循環
1.2 心肌
1.2.1 心肌細胞(心肌纖維)的結構
1.2.2 心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1.2.3 心肌收縮的能量來源
2 心臟傳導系統概述
2.1 概述
2.2 心臟傳導系統的基本結構
2.3 心臟傳導系統的基本功能
3 竇房結
3.1 竇房結的形態
3.1.1 大體形態
3.1.2 位置與大小
3.2 光鏡及電鏡下竇房結的結構
3.3 竇房結的功能
3.3.1 從起搏細胞的膜電位來看自動節律機制
3.3.2 起搏點和潛在起搏點
3.3.3 影響竇房結起搏點的因素
3.3.4 竇房結的反饋調節功能
3.4 竇房結的臨床意義
3.4.1 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3.4.2 病例介紹
4 房內束(結間束)
4.1 房內束的形態
4.1.1 結間束
4.1.2 房間束
4.2 房內束的鏡下結構及兩結的起源
4.2.1 房內束的鏡下結構
4.2.2 兩結的發生
4.3 房內束的功能
4.4 房內束的臨床意義
4.4.1 動物試驗
4.4.2 實例介紹(竇-室傳導)
5 房室結
5.1 房室結的形態
5.2 光鏡和電鏡下房室結的結構
5.2.1 細胞結構
5.2.2 細胞的連線
5.3 房室結的功能
5.3.1 房室結的傳導作用
5.3.2 房室結的延擱作用
5.3.3 房室結的起搏作用
5.3.4 房室結的過濾作用
5.3.5 房室結下傳假設學說
5.3.6 房室結雙路徑
5.4 房室結的臨床意義
6 心室內束(束-浦系統)
7 心臟傳導系統的變異和預激
8 心臟傳導系統的血液供給
9 先天性畸形心臟的傳導系統
10 心律失常的機制
11 心臟傳導組織的研究方法
12 心臟傳導系統的檢查與診斷
13 心臟傳導系統疾病的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