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斷奶

心理斷奶是指大學生們在學習和工作當中產生的一種心理問題。心理學上有個規律,嚴重的個性壓抑就會帶來巨大的個性膨脹,受到壓抑的個性最終會為自己的伸展找個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斷奶
  • 學科:心理學
  • 類別:心理問題
概述,現象,兩個階段,應對措施,

百科名片

心理斷奶是指大學生們在學習和工作當中產生的一種心理問題。心理學上有個規律,嚴重的個性壓抑就會帶來巨大的個性膨脹,受到壓抑的個性最終會為自己的伸展找個缺口。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是“出了名”的,這種作法實際上剝奪了其遭受適當挫折、困難的權利。其結果是這些孩子到了大學以後,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失望、焦慮中就會產生怪異的想法、反社會的行為。

概述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社會競爭壓力也很大,人們面臨著空前的心理壓力和社會適應問題。
大學時代處於人生最活躍、最豐富多彩的時期,是心理斷奶的關鍵期。心理斷奶意味著切斷個人與父母、家庭在心理聯繫上的“臍帶”,構建自己獨立的心理世界。在這一過程中,種種矛盾衝突交織在一起,加上社會轉型與變革的時代背景,學業競爭壓力的沉重和就業前景的艱難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強烈,使得大學生存在許多心理問題。

現象

剛畢業的大學生,總有相當數量在剛進入企業一小段時間後,就期望獲得與那些工作二、三十年的老員工一樣的回報。在願望受挫後,他們會認為自己受到了極端不公正的待遇,不斷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進而產生失望情緒。
有些大學生從小就覺得自己比其它人優秀,期望的東西都理所應當能獲得,一旦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持續抱怨,而不是勇擔責任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家庭和社會對年輕人的過分關愛,使得這一代人成長在一種不現實的希望、無原則的任性和無限的自得自滿上。”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對缺少人生閱歷的年輕人過分強調自尊的維護,根本無法培養出能自我調節、獨立內省的一代,實際上只生產出一代狂妄自大、敏感脆弱、責任缺失的年輕人。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視過高的人,總是會疏遠旁人。”一帆風順的成長曆程所帶來的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使得這一代人很難適應從校園到工作崗位的轉變,所思所想很多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美夢,缺少基本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工作中往往成為團隊績效降低的主要誘因。

兩個階段

在當今社會青年要完成心理上的斷奶所需時間比以往更長一些。心理斷奶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心理斷奶”是指脫離父母、消除依賴性;“第二次心理斷奶”強調的則是斷奶後應該培養獨立性
“第一次心理斷奶”屬於形式上的斷奶,因為雖然學生在生活上脫離了父母,但是感情和經濟上仍依賴父母。
“第二次斷奶”才是真正意義上“心理斷奶”,大學生只有真正接受社會“絕對不公平”的合理性,實現生活、經濟、感情上的獨立才是徹底的“斷奶”。

應對措施

要完成精神上的自立,必須要達到以下六項明確的目標:
(1)自我意識增強;
(2)同他人有良好的關係;
(3)情緒上的安全感(自我認同);
(4)正確地認知現實,具備解決問題的技能;
(5)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
(6)具有統一的人生觀。
如果要儘快實現上述六項目標。大學生們應儘快融入社會,面對真實的人生。一般來說,對於“不公平”的抱怨都跟“公正”無關,而僅僅是人面對自身責任的一種逃避性反應。對於世界的不公平,畢業生也許無能為力,但是卻可以控制自己看待不公平的態度。採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絕對不公平”理念,就決定畢業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