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智美育
- 提出者:喻雲濤教授率先提出的
- 簡介: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的心理品質
- 特點:感性的、藝術的、和諧的
提出背景,理論內容,理論發展,
提出背景
“心智美育”理論是由雲南師範大學喻雲濤教授率先提出的。這一理論,居於把人的基本素質從“心”和“智”兩大方面進行概括。“心智美育”的前期研究,從教育學、心理學、體驗美學及現代教育理論出發,側重於“心智美育”的教學論和課程策略研究。這些研究,在全國各地的教育改革、教育實踐和師資培訓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理論內容
“心”是人的素質構成中的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的心理品質;“智”是智力因素,是以思維方式為核心的智力系統。 針對這一理念主張在教育活動中發揚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超越藝術教育的狹隘性,把美育的基本特點滲透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美育在教育活動中的“催化作用”),以美育的形式,即感性的、藝術的、和諧的、自主的形式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理論發展
2002年受美國楠博計算機公司支持在中、美、馬等國開展研究,在全國15個省區設立了23個研究課題組,有307個學校參加了實驗和研究。
2003年,由山東泰山學院承擔的子課題“‘心智美育’幼兒課程理論研究”獲準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
從2003年以後,一方面,把美育主張滲透於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師培訓和教育反思;另一方面,對一些科目進行改造創設了具有“心智美育”特色的學科教學模式,如“Happy Party兒童英語”、“Happy Party兒童美術”等,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大量的“Happy Party快樂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