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把

心意把

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禪拳合一,即是無上禪功“心意把”;心意把又名“鋤钁頭”,千百年來,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傳的鎮寺絕技。武術界素有“太極奸、八卦滑,最狠最毒心意把”之說,被武術各大門派譽為“萬拳之王”。心意把歷史悠久,宋代傳承隱於民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意把、鋤钁頭
  • 類型:鎮寺絕技
  • 出處:少林寺
  • 特點:絕妙無比,無堅不摧
  • 典故:嵩岳遊記
  • 地位:少林寺秘不外傳的絕技,萬拳之王
套路詳解,歷史由來,歷代傳承,武術傳人,禪武醫,歌訣,

套路詳解

心意把雖然只有一個動作,但是變化莫測又可應萬變,是練心、練意、練氣、練力、練法的無上妙法。一個動作又可以演變出十二種變化,達到動顯於外,點化千鈞;靜顯於內,祛病健身的作用。無論是擂台搏擊還是街頭格鬥,都可以達到攻無不克、防而不漏,無拳不心意,舉手都是把的境界。練到最高境界,即可達到忘我、無念、了生死的無上禪境,無敵無我,無堅不摧。

歷史由來

建於明末的少林寺毗盧殿,也叫千佛殿,原為儲存藏經和佛像的場所,從雍正開始,這裡變成了少林寺的秘密夜間練功房。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西來堂志善碑》所載的“夜演武略”就是寺僧變換練功形式的真實寫照。
清席書錦於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編撰的《嵩岳遊記》記述了寺僧在千佛殿習武留下印記的情況:“今後殿壁,繪羅漢手搏像。屋地下陷,深數寸,傳為習武場。”由於寺僧長期不斷地在千佛殿內練功,殿內地上被腳踩出了四十八個深深的腳坑。據前任方丈德禪、行正講,這些腳坑是清代少林武僧演練內功心意把留下的。從腳坑的深度看,它不僅表示練功時間較長,而且表明清代少林功法也是流傳內功的。
乾隆五十五年,少林寺出家僧人湛舉先後得到如鏡大師、海參大師真傳,遍訪全國高手,學藝十三城,功夫集百家,被少林寺一代武學大師海法大師評為少林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武僧第一傑”,擔任少林寺禪武醫絕學掌門人和少林寺武僧總教頭,被各派尊為“藝老巨公”。湛舉大師禪學修為很高,堪稱少林寺禪宗歷史上一代大禪師。相傳,湛舉大和尚傳於弟子寂袍、寂勤(吳古輪)。
道光年間,滿清大員、河南巡撫麟慶慕名到少林寺觀武。寺院無奈,只得選派幾個武僧為其演練。但是官方明令禁止練武。少林寺唯恐麟慶以私自習武、欺君罔上之罪加害於少林寺,時任武僧總教頭的湛舉大和尚為了保護少林根桓,特命真傳弟子寂袍、寂勤分別逃(打)出少林,還俗而去,以確保衣缽傳承。
寂袍傳於俗家弟子、賣豆腐的林鶴良,寂勤傳於二子吳山林(吳三林)。林鶴良和吳山林單傳給一個弟子,即少林寺內部公認為“單支苗襲”的沈之江,法號釋德江。沈之江單傳於弟子李奇龍,法號釋德強。自清代道光年間至今,少林寺禪武醫單傳絕學經歷了近300年的風雨飄搖,終於在寂袍和寂勤(吳古輪)和尚、林鶴良和吳山林、沈之江(釋德江)、李奇龍(釋德強)四代傳人誓死保護少林根桓不斷絕的努力下,艱難保存了下來。
千佛殿腳坑之力,白衣殿錘把之魂。
如來心法之本,達摩頓悟之根。
禪拳心意把之功,三寶禪武醫之神。
師法正宗皆上乘,萬古長夜一青燈。

歷代傳承

吳古輪五歲出家少林寺,拜湛謨為師,取法名寂勤,後隨湛謨到石溝寺習武,開始跟著湛謨的弟子們學些入門功夫。當時湛謨的弟子都是藏在窯洞中練心意把,而練把最後鬚髮聲,聲音吸引了年幼的寂勤,就好奇地爬在門縫偷窺。他愛武成癖,悟性奇高,久而久之,在窯洞裡面正兒八經練習多年的人尚未窺門徑,而在外面偷學的他已經開悟,對心意把已頗有心得了。
白衣殿壁畫中的吳古輪白衣殿壁畫中的吳古輪
海發、湛謨和尚得知甚奇,便把這孩子叫來,見其根骨資質奇佳,令其試著演練,果然頗得其法,於是開始正式教授之,賜法號寂勤。寂勤從此一練幾十年,不僅得心意把真髓,還學得少林各種嫡傳拳械及功夫,技藝精絕。同治末,因被人告發少林寺違反禁武令,湛謨令寂勤一路打出少林寺,還俗隱居,以保存少林絕學。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大火十日不熄,僧人四散,自此少林寺進一步衰落。
寂勤還俗後使用本名吳古輪,將絕技傳於其子吳山林,使少林絕技後繼有人,對少林武術在民間的推廣起了重要的作用。1914年,寂勤去世,終年八十三歲。而吳家世代以傳承心意把為使命,歷經萬難,由吳山林傳授於張慶賀,慶賀公將心意把傳給丁洪本和吳家後人吳南方。後令丁洪本出家,拜入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師門下,法名釋德建,至此,終將心意把回歸了少林寺。
三十年代,貞緒和尚任少林寺監院之時,曾把吳山林請到少林寺教了三年拳。那時他曾把心意把的一些架勢傳給了一些武僧,後來發現這些武僧中有武德不良之徒,就憤然離開了少林寺。外面有人說會心意把,就是吳山林在少林教拳時傳出的一些功架,嚴格地說不能稱其為心意把。

武術傳人

第三代傳人張慶賀
行性法師,俗名張慶賀,河南鞏義人,自幼貧苦,十幾歲時開始習武。1950年左右拜在少林寺下院住持淳全和尚門下學醫。1955年,師傅把他送到了吳山林門下,從此他就跟隨吳山林大師學少林功夫。當時學武很苦,不光生活條件差,而且老師從來不多講,讓你自己悟,只有加倍苦練,才能得到老師的指點。行性法師跟隨老師練了十五年,才得到老師的衣缽傳授。他的心意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境界,能推演出八百多把。
慶賀公對外自謙本事小,一生就收了此一僧一俗兩個弟子。兩位傳人不負厚望,弘揚宗風祖志,踐行“行意禪”本色,或上山或下地,各自隱逸苦修,各歷一番不同的艱苦,但殊途同歸,都通過少林古輪拳法之不二大道,登堂入室於禪武醫殿堂,朝著無上禪功心意把的境界前進著。對此,慶賀公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收德建和吳南方為衣缽弟子,一直根據他們練功的火候和悟性,將我一生所學和體會逐步傳給他們。這是經過多年觀察決定的。德建為人誠實,厚道,品行好,能吃苦,習武學醫有毅力、有悟性。為了專心致志地繼承禪武醫絕學,出家持戒,經常在山上苦修,吃苦不用說,也受了不少委屈,有時也有各種誘惑,他都承受住了,這些磨難對他是很寶貴的,心性得到了磨礪。這對於他們這一代年輕人是很難做到的。恩師生前囑咐我要把少林絕學還給少林寺,我如今把一生所學傳給德建,對師命算是有個交待了。吳南方是恩師的孫子,寂勤公的曾孫(按:慶賀公口述時少算了一輩),由於種種原因,吳家的傳人隔代了。南方根基好,為人、悟性、吃苦精神都和德建相像,只是這些年在農村種地,一家老小要靠他養活,生活比較困難,練功受了影響。這兩年和德建在一起切磋的時間多了,進步比較快。善莫過於行孝報恩,為吳家培養一個傳人,是我的一個夙願。我現在年紀大了,身體有勞疾,他們師兄弟團結互助,我很欣慰。”
第四代傳人釋德建與吳南方
一九九九年秋,少林寺住持素喜、首座印松等人見證了傳承儀式。其文曰:
“自清末少林正宗拳法掌門人吳古輪法號寂勤打出山門,將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傳統精髓《擂台戰術》、《少林醫學》、《禪學》傳於其子吳山林,恩師又傳於我,一九八八年門徒丁洪本法號德建跟我學禪、武、醫至今已十年矣。現將此傳續於德建為吳古輪師公第四代傳人。古輪公第三代傳人張慶賀(行性)題記。少林寺當代住持素喜。公元一九九九年農曆十月初一日 慶餘堂慶賀書”
吳南方,古輪公玄孫,吳山林曾
釋德建與吳南方對練心意把釋德建與吳南方對練心意把
孫,1962年12月出生於吳家隱逸之所---偃師市佛光鄉楊樹廟村。祖志宗風,血脈相傳。因為文革等特殊原因,古輪功夫在父輩時斷傳了,歷史注定要吳南方承擔重任。嬰幼之時,便與吳山林大師同塌共眠,受曾祖父啟蒙。少年時,一邊隨曾祖外出行醫,一邊由祖父吳有德親授拳法,後又隨表叔喬黑保學習少林稀有拳械秘功。十七歲時,立志繼承光大家學,毅然放棄優異學業,開始耕讀練拳的漫長人生。1980年,祖父去世後,即追隨伯父張慶賀(法號行性),隱居山村幾二十年,專心苦研絕學“心意把”、“擂台戰術”等,系統學習並全面繼承了少林禪武醫精華。一九九五年,經師兄釋德建介紹,皈依素喜大師,得賜法名德方。
現今,師兄弟師兄弟二人一僧一俗,精誠攜手,在政府大力支持,各方賢達襄贊助力下,把禪武醫文化、古輪拳法(心意把為主要功法)推出深山,走向世界,造福大眾。進入新世紀以來,禪武醫的大旗已經在三皇寨禪高高樹起,2005年禪武醫研究院正式成立。從2007年起,“禪武醫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也已連續舉辦了兩屆,影響深播海內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為了更好的配合研究院的工作,並讓更多人受益,吳南方於2007年註冊成立了禪武醫專修學院。
心意把實則是練氣練柔勁,旨在行氣入膜,充實肌體,達到動顯於外,點化千鈞;靜斂於內,祛病健身。又名鋤钁頭,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來自耕自種,自食其力,在田間勞動時受鋤地、掘土、搖轆轤等動作的啟發,悟出的一門上乘功法。心意把僅一大式和幾個側式。只要練好一個側式,領悟其中奧妙,就可以變化無窮,發展成一個武術流派。
練心意把重在心意,並非流於
心意把僅有的嫡系傳人釋德建與吳南方心意把僅有的嫡系傳人釋德建與吳南方
形式架子,而是講求實用,不尚花架,足練心意,氣力的無上法門。正如秘譜中云:“心意把,勢法單,它系少林內功拳。拐起毛籃掌宜吐,起落身法隨意變。起如舉鼎提口氣,發‘嗯’聲落如分磚。運氣宜順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夜靜練式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澗。”心意把練到高深境界,即達到了忘我、無念、了生死的無上境界。其要訣在於空,應達到三空,即心空、身空、目空。心空則氣閒神定,無所思慮,無所畏懼;身空則騰挪輾轉自如;目空則一切不在眼裡,達到無我無敵的境界,即所謂無慮也。
道本無相,弘之在人。練心意把時要明三節、四梢、陰陽、五行、六合,先將氣調順,排除七情六慾,演練要來回一線,不受場地限制,做到拳打臥牛之地。主練心、意、氣、兼練下盤、輕功和身法、步法。如快步,即一起前腳帶後腳,平飛而去,原地翻身,起如舉鼎,落如分磚,移閃騰挪,進退疾緩隨身變。心意把雖然僅一個大式和幾個側式,但變化莫測,,身隨意轉,可應萬變。發勁以粘滾為主,起落反側都要渾身百節連貫,滾身而起。如起把的練法,束滾身而起,搖膀,擰腰,橫身,肘不離肋,七扭八圪了(圪了音ge liu ,嵩山地區方言,即彎轉扭曲之意),旋著轉;內提外隨,內外合一,束身劈打,如龍騰虎奔之勢。心意把練到高深境界,已不宜再與人動手爭勝了,因它使的都是內力,傷人於無形之中,所以武德不佳之人,不能練心意把,否則傷人傷已,大違佛門慈悲之心。

禪武醫

少林武術被稱為禪武如一,倘若不以佛學為基,以禪為本,則練武之時,必定自傷其身。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如果所練的只不過是拳打腳踢兵刃暗器的外門功夫,對自身的危害無非是受些暗傷、硬傷,筋骨受苦而已,只要身子強壯,尚可抵禦得住。但如練的是少林上乘功夫,若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容易戾氣深入內腑,越陷越深,導致走火入魔,比這任何外毒入侵都要厲害百倍。少林上乘功夫傷人要害,取人性命,心意把亦是如此,所以必須有佛法和禪心為這化解。只有佛學禪宗修為越深,對少林功夫的領悟才能越多。
心意把就是禪拳,首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別人。而且少林寺禪武醫是相畏相成的,少林武功,功夫練好了才可以熟悉經絡,精通醫理,醫理精通了又可以陶冶禪心武德,這正是禪通武達醫理明,三者不可偏廢,是統一體。明末至今,少林寺出了上百位名醫,都是文武雙全、內外兼修的高僧,如淳全等。

歌訣

少林《心意把歌訣》一、 意把勢法單,它系少林內功拳。拐起毛藍掌宜吐,起落身法隨意變。起如舉鼎提口氣,發“嗯”聲落如分磚。運氣宜順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夜靜練勢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澗。二、 運百會達湧泉,行輸丹田崑崙轉。通往中腕到膻中,三合以後抵勞宮。氣從兩足向上提,氣達周身用呼氣。起如舉鼎低顎吸,落地分磚氣呼出。左右起步循環跳,亮翅展身騰丈余。初練每時三十六,月後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連,功到氣隨走遍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