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

心口

心口,拼音是xin kou,漢語詞語,意思是心與口、胸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口
  • 外文名:the pit of the stomach
  • 拼音:xin kou
  • 注音:ㄒㄧㄣ ㄎㄡˇ
  • 詞語解釋:心與口、胸口
  • 語言:中文
  • 總筆畫數:7
詞語解釋,釋義出處,

詞語解釋

(1) [heart]∶心與口。心頭,心
(2) [the pit of the stomach]∶胸口

釋義出處

釋義:(1).心與口。
【出處】:晉 葛洪抱朴子·酒誡》:“縱心口之近欲,輕召災之根源。”
【示例】: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願文》:“恣此心口,眾罪所集。”
釋義:(2).心頭,心。
【出處】:唐 張鷟遊仙窟》:“今朝忽見渠姿首,不覺慇懃著心口。” 宋 周邦彥 《大有》詞:“幸自也,總由他,何須負這心口。”
【示例】:清 李漁蜃中樓·傳書》:“心口把 朱 陳 相締,猶未得賦于歸。” 峻青海嘯》序幕三:“他說不下去了,心口上像塞上了一塊石頭。”
釋義:(3).胸口,胸膛。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過了燈節後,﹝ 嚴監生 ﹞就叫心口疼痛……後來就漸漸飲食不進。”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八回:“那人說畢,袖中取出一石,向 寳玉 心口擲來。”
心口
心口,指劍突下的胃脘部。
心口乃俗稱,即心下,或直謂心,俗又名心口窩、心窩。胃脘在鳩尾部位,鳩尾系膏之原穴,膏乃心下之脂,故胃脘又稱心下、或直謂心,俗稱心口(窩)。現代解剖學觀點,胃脘位於心臟下方。
⑴民間有“心口痛”者,即“心痛”、“心下痛”也,唐宋以前的中醫文獻,或指胃脘痛。《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心而痛。”《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云:“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外台秘要·卷第七·心痛方》云:“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於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
元代朱丹溪明確指出“心痛,即胃脘痛”(《丹溪心法·心脾痛七十》)。
明代則已澄清心痛與胃痛的混淆概念,王肯堂《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云:“或問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與胃各一髒,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當心而痛之名,豈胃脘痛即心痛者哉?”虞摶《醫學正傳·胃脘痛》云:“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也。”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新世紀第二版周仲瑛主編《中醫內科學·胃痛》說道:“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症的病證。”
⑵又,心口胃脘痛,或是心臟(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與膽囊(膽囊炎、膽石症等)疾患之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