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福斯事件

德雷福斯事件

1894年法國陸軍參謀部猶太籍的上尉軍官德雷福斯被誣陷犯有叛國罪,被革職並處終身流放,法國右翼勢力乘機掀起反猶浪潮。此後不久即真相大白,但法國政府卻堅持不願承認錯誤,直至1906年德雷福斯才被判無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雷福斯事件
  • 時間:1894年
  • 國家:法國
  • 人物:上尉軍官德雷福斯
版本一,版本二,版本三,

版本一

 1895年1月13日,法國軍界在法國軍事學院舉行儀式,革除猶太裔實習軍官、新教徒德雷福斯上尉軍職。4月,德雷福斯被押往魔鬼島服刑。
軍事法庭審判德雷福斯案軍事法庭審判德雷福斯案
事情發生在1894年9月26日,法國情報人員獲得一張寄給德國駐巴黎武官施瓦茨考本的沒有署名的“便箋”,上面開列了法國陸軍參謀部國防機密情報的清單。陸軍參謀部懷疑是德雷福斯所為。10月15日,軍事法庭間諜罪叛國罪逮捕德雷福斯。
德雷福斯被捕以後,法國重要的軍事情報仍不斷地被泄漏,這引起軍隊一些部門的警惕,並開始重新審視德雷福斯案件。1896年3月,情報部門截獲了施瓦茨考本寫給一名法國軍官費迪南沃爾申—埃斯特拉齊少校的信。
法軍反間諜處處長皮卡爾後來在查閱埃斯特拉齊的檔案時,看見了他當年要求調往參謀部工作的申請,發現字跡與德雷福斯案件中那張便箋一模一樣。皮卡爾是軍隊中少數信奉新教的軍官之一,為人正直。他立即將這一發現向副總參謀長貢斯匯報,並敦促軍隊重審此案。
1896年11月14日,皮卡爾被逐出參謀部,派到突尼西亞邊境去同阿拉伯人作戰。1897年4月2日,他在突尼西亞給共和國總統寫了一封信,信封上註明:“萬一本人去世,請交共和國總統,此件內容惟有他應該知悉。”在借回巴黎休假之機,他將信託付給摯友勒布盧瓦律師。
1898年1月10日,軍事法庭開始審理對埃斯特拉齊的控告。法官和陪審員們根據上面的旨意,宣布埃斯特拉齊無罪。
整個法國震怒了。1月13日,敢于堅持真理、伸張正義的著名作家左拉挺身而出,在報上發表文章抨擊政府。2月,軍方以“誹謗罪”對左拉提出公訴,左拉被判一年徒刑,罰款3000法郎
1899年6月,瓦爾德克—盧梭任總理。面對要求重審德雷福斯的浪潮,他提出一項折中辦法:在維持原判的前提下,以總統名義宣布赦免德雷福斯。9月19日,德雷福斯獲得自由。
1906年7月12日,最高法院重審整個案件,撤消原判,宣布德雷福斯無罪。議會通過了政府關於恢復德雷福斯和皮卡爾在軍隊中名譽的議案。德雷福斯官復原職,並晉升為少校。受株連的皮卡爾也晉升為準將,並在克列蒙梭內閣中任陸軍部長。只是在1902年逝世的左拉,再也看不到翻案這一天了。
德雷福斯案件折騰了12年,當時法國從上到下,包括政府、軍隊、教會、報界、政黨、團體、家庭,幾乎都分裂成贊成重審和反對重審兩派,鬥爭異常激烈:親朋之間因爭論反目;有的夫婦因此而離婚;即便是家人親友團聚,只要談及此案,也會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扭打起來,鬧得不可開交;整個法國陷入一場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危機。
德雷福斯事件折騰的12年正好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大發展時期,而法國卻把精力耗在內訌上,嚴重削弱了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這種影響在一戰中由於美國的及時援助沒有暴露出來。在二戰中,對法國知根知底的近鄰德國,毫不費力地將法國踩在腳下。

版本二

19 世紀90年代法國軍事當局對軍官 A.德雷福斯的誣告案。德雷福斯出生於阿爾薩斯猶太商人家庭,在總參謀部任上尉軍官。1894年 9月,情報處副處長亨利誣陷德雷福斯向德國武官出賣軍事機密,以間諜罪加以逮捕。1894年12月22日軍事法庭在證據不足情況下判處他在法屬蓋亞那附近的魔鬼島終身監禁。1896 年3月,新任情報處長皮卡爾在調查中發現,真正的罪犯是亨利的朋友F.W.埃斯特哈齊,要求軍事法庭重審。亨利偽造證件,反誣皮卡爾失職,後者被調往突尼西亞。1898 年1月,經軍事法庭秘密審訊,埃斯特哈齊被宣告無罪,激起了社會公憤。1月14日,作家E.左拉在《 震旦報》發表致總統的公開信《我控訴》。要求重審德雷福斯案件的社會運動廣泛開展,法國社會分裂為德雷福斯派和反德雷福斯派兩個陣營。民族主義右翼分子妄圖藉此推翻共和政府。不久,亨利偽造證件的事實暴露,被捕供認後自殺。埃斯特哈齊也畏罪潛逃倫敦。在民眾強大壓力下,1899年8~9月,經軍事法庭重審,德雷福斯仍被判有罪,但改判10年徒刑。9月19日,總統決定赦免德雷福斯 , 以息民憤 。 直到1906年7月最高法院才撤銷原判,為其昭雪。德雷福斯恢復名譽,被晉升為少校。

版本三

1894年12月19日,在法國巴黎謝歇密邸路的一所古老的宮殿里,由七名高級軍官組成的軍事法庭,正在煤油燈下進行著一場秘密審訊。被告的罪名是叛國罪,證據是謊言、傳聞以及一封據說是由被告寫的泄密信。
第一天庭審,被告以充分的理由,證明自己對泄密信中的大部分內容毫不知情,根本不可能作案。當天審訊的結果,對原告法國陸軍部很不利。陸軍部的觀察員皮卡爾少校是個正直的人,他在向陸軍部長匯報時據實指出,看來此案很難成立。但是,陸軍部長不但聽不進去,反而拼湊了一份“秘密檔案”,編造了幾份“罪證”,並讓反間諜處亨利少校當庭指認,以軍官的名譽誣指被告有罪。
就這樣,軍事法庭為了維護陸軍部的聲譽,一致認定這名猶太人被告有罪,判處他無期徒刑,革除軍職,終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魔鬼”島。法國軍方的反動人物藉機掀起反猶運動,“叛徒、懦夫!處死卑賤的猶太人!”的呼喊聲響徹巴黎街頭。
這就是19世紀末年在法國引起空前震動的德雷福斯案件
1871年普法戰爭後,為了加強情報工作,法國情報部門派出了一名女“清潔工”,打入了德國駐巴黎使館。她的任務是每天負責把使館中有價值的“廢紙”收集起來。1894年9月,在德國武官施瓦茨考本扔掉的廢紙中,法國情報機關發現了一封署名為“D”的泄密信,信中詳列了有關法國新式火炮,以及法國炮兵部署的情況。法國情報機關不敢審訊有背景的軍官,於是胡亂依據筆跡,把總參謀部的見習上尉軍官德雷福斯當作替罪羊拋了出來。因為他是猶太人,況且他的名字正好是以字母“D”打頭的。
儘管缺乏確鑿證據,筆跡又有多處不符,軍事法庭為了維持陸軍部的聲譽,草率地以叛國罪叛處德雷福斯終身監禁。1895年1月,在軍事學院的操場上,當眾舉行了革除德雷福斯軍職的儀式,德雷福斯的肩章、帽徽、綬帶、勳章全部被扯下,軍刀被一折兩段。三個月後,德雷福斯被押往“魔鬼”島服刑。
德雷福斯案件引起了法國輿論一片譁然。在法國《震旦報》的支持下,德雷福斯的兄弟把這一冤案的情況公布於世。在一些進步律師、記者和作家的幫助下,他要求撤銷原判
就在這時,法國情報機關又從德國大使館中的廢紙中,發現了德國大使館給法國軍官埃斯特拉齊信件的草稿。剛剛擔任反間諜處處長的皮卡爾中校經過調查,發現埃斯特拉齊的筆跡與指控德雷福斯那封泄密信的筆跡完全相同。皮卡爾將這一發現向法軍副總參謀長報告,要求改正對德雷福斯的判決,懲辦真正的罪犯。但總參謀部不願改正錯誤,拒絕審理此案,皮卡爾還因此被調往突尼西亞的作戰部隊。但他決心不讓這個秘密帶到墳墓里去!
此後,法國沙文主義者的氣焰更加囂張。法國陸軍部長宣布對德雷福斯的判決“公正無誤”,內閣總理也同時宣布德雷福斯案件“沒有問題”。
為了證實德雷福斯的無辜,他的妻子、兄弟曾寫信給德皇威廉二世,請他證明德國沒有收到過德雷福斯提供的任何情報,但卻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德雷福斯的家屬又複製了大量泄密信的照片張貼於街頭,結果一個銀行家發現此信的筆跡和他的一個顧客的筆跡一樣,這個顧客就是埃斯特拉齊。於是,德雷福斯的家屬對埃斯特拉齊提出了控告。
1898年1月,埃斯特拉齊終於被押往軍事法庭。皮卡爾也回到巴黎準備出庭作證。但無恥的亨利少校再次將偽造的信件,塞進“秘密檔案”。新任陸軍部長又授意埃斯特拉齊提出離職休養的申請,這樣又一次使真正的罪犯得以逃脫。
圍繞著援救德雷福斯,法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保衛民主和正義的社會運動,反對軍隊領袖們的專橫跋扈。事態的發展,很快使公眾輿論分成了兩派,出現了反德雷福斯派組成的“法蘭西祖國聯盟”,以及由法國社會黨領導人若萊斯為首的“人權聯盟”。許多著名學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都仗義執言,積極參加了“人權聯盟”的鬥爭。這場鬥爭如此的廣泛和深入,以至原有的政治團體內部,朋友之間,甚至家庭內部,都由於觀點不同而發生了分裂。兩派的鬥爭不僅限於文字上的論戰,甚至動員起各自的民眾進行示威遊行,一直發展到武裝衝突。在法國各城市和鄉村,都有此類衝突不斷發生。法國因德雷福斯案,正經歷著一場空前的政治危機。
皮卡爾這時直接寫信給法國總理,證實給德雷福斯定案的罪證是偽造的。陸軍部長惱羞成怒,下令逮捕皮卡爾,但也不得不奉命對“罪證”進行核實。受命核實“罪證”的一名上尉,由於是第一次接手此案,很快發現了亨利少校出具的是偽證。亨利在承認偽造事實後,自殺身亡。從此形勢急轉直下,陸軍部長等幾名高級軍官辭職,埃斯特拉齊則畏罪逃往英國。
1899年8月,軍事法庭重新開庭審理德雷福斯案件,但與人們預料相反,法庭仍認定德雷福斯有罪,只是改判為10年苦役。這項判決激起了法國人民和世界各國的強烈反應,抗議的電報像雪片似地飛來。新任總理盧貝不得不以總統的名義,宣布赦免德雷福斯。但是特赦不等於無罪,德雷福斯在給總統的信中指出:
“共和國政府還了我自由,然而失去了名譽的自由對我毫無意義,從今以後,我將繼續力爭糾正使我至今仍受其害的可怕的司法錯誤。”1906年,堅決支持重審德案的激進派領袖克列孟梭出任總理。7月,最高法院宣布德雷福斯無罪,蒙冤受屈12年的德雷福斯終於恢復了名譽和軍籍,並在原來舉行革除軍職儀式的軍事學院操場上,接受了榮譽軍團勳章。
1930年,德國原駐法國武官施瓦茨考本的回憶錄《德雷福斯案件真相》出版。同年6月,施瓦茨考本的妻子將回憶錄寄給德雷福斯,並附信說,她的丈夫一直想證明德雷福斯是受害者,但由於人所共知的原因,使他生前不能如願。該書有關施瓦茨考本與埃斯特拉齊等人的秘密來往的詳細描述,澄清了德雷福斯案件的一些細節。1923年,真正的告密者埃斯特拉齊客死英國。1935年,德雷福斯在巴黎去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