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賦

德興賦

作品原文

“山川之寶,惟德乃興”,承德載物,天地滋潤。南唐置縣,前主賜名⑴,歷千年光陰,方得此寶地德興!何之為寶?地底有金銀銅鉛錫,礦藏豐富,曰金山銀山;地面有松杉柏樺樟,曰綠樹青山;民間有豐厚人文底蘊,曰禮儀之邦。有此三者,故曰寶地德興。宋代縣籍大學士汪藻⑵曾贊曰:“然大江東去,歲以士薦之於京師者,其州十而饒為最;環饒之境,歲以士薦者,其縣六,而德為最。”真可謂:天下為最,惟我德興!

原文,文章註解,作者簡介,

原文

惟我德興,悠久歷史,人文底蘊,豐厚無比!開科以降,德興進士四百餘,群賢畢至,譽滿華夏。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天下文章,皆有德興:“江左二寶”有其一,汪藻《浮溪集》,蘊清奇妙傳神州;治荒名吏,董煨《救荒活民書》⑶,帝譽“南宋第一書”;詩詞學家徐俯⑷,質樸文風,世人千年吟詠;趙友欽撰《革象新書》⑸,眾多成果集一身,領世界先進水平;哲學家祝泌⑹,撰《觀物解》,哲理深長;武進士舒賀、文進士董申⑺、抗金名臣張燾、訓詁學家傅立、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孫原貞、文學家祝世祿、清代名臣楊重雅、大區司令饒守坤……俱都是:風流人物,民族精英。還有吳芮隱居吳園,葛洪妙元煉丹;范仲淹奏罷銀場,姜夔隱居箬丁山;朱熹講學銀山,題匾肯堂歲寒。聚遠樓⑻,東坡賦詩,高皇題匾,庭堅題詠,佛印覽勝,江東名樓。文人雅士,簪纓世家;名流薈萃,千古餘韻。
惟我德興,資源大市,中國銅都,世界聞名!隋大業年間,銀脈初現,石破天驚;鄧遠具奏,遂采冶,成千古重鎮。唐朝即已采銀,為歷代銀場,故曰“銀城”。舉國白銀出德興,歲產十萬,二分天下有其一;宋朝,五十有一產銀場,財帛為最,朝廷財政賴銀城。從唐至宋,產銀逾億,國庫由此充盈。宋熙寧間,又設銅場,冶銅始興。“濕法煉銅”,張潛⑼首創,開中華銅冶煉術先河,領先西方三百年整,青銅文化,耀古爍今。德興銅礦⑽,屹世界斑岩礦前列。南山塢,現1300多年大型采冶遺址。北山坳,掘上百處古代采場。悠久古礦冶歷史,厚重採掘冶文化。新中國開銅業新篇,開創紀元,德興銅礦驚世發現: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斑岩出深山,舉足輕重,國內銅產四分之一。露天采銅顯神威,撼地出礦震蒼穹。黃金儲量,居江南之首;黃金產量,占贛省六成。有色金屬變滾滾財源,資源優勢化產業先機。
惟我德興,金山銀山,綠水青山,險峻雄奇!山有三清山,道教名山、人文魂魄,世界自然遺產,人生必履勝境。“群壑煙雲皆出沒,獨憑空霽在三清”,奇峰異石、古松珍卉,流泉飛瀑、雲海霧濤。鎮有銀城,“巍然高峙勢旋空,獨表銀陽岳鎮雄。俯瞰煙霞巒岫起,遙看林樹畫圖工。化身崖斷三生夢,瀑布泉飛百丈虹。欲作悠悠天外想,白雲深處梵王宮”。胸懷大茅山⑾,千峰倚空碧,萬峰礙於虧,旖旎脫俗,旅遊新寵。避暑勝地烏風洞⑿,古木森森疊嶂泉,瀑布長流,雲煙浮動,祥雲列陳。鳳凰湖水連天碧,聚遠樓前滿眼春;洎水清盈穿城過,徐公潭⒀澄明如鏡。“靈根盤翠崖,老作蛇蚓蹙”,幽情天門山。萬村溫泉,養生勝地。“全紅縣”⒁,英雄史,皖浙贛省根據地,抗日先遣隊重溪整編,三百餘紅軍烏風殉難,紅色景點花爛漫、綠色景觀綠如海。森林覆蓋七成有五,林洋竹海美如畫。全國“百強”林業縣,全國林業示範市,鶴鳥漫步,白鷗細語;天然氧吧,人居天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惟我德興,伊為重鎮,信饒騰飛,賴之臂力!區位有優勢,高速織通衢;歷史賜良機,城鄉新天地;浙商紛紛來,移民成市民,地緣化血緣,人才聚寶地。活力引四方聚焦,魅力招八面財神,動力借日月星辰,合力賴銅都人民。登高俯瞰,極目遠瞻:銅與非銅,支柱凸顯,同擎經濟大廈。全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全國鄉村城市化試點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殊榮無數,前景無限。礦業發展放高歌,園區建設掀高潮。“全面提速,加快發展”,目標在胸;“科技興德,文化立市”,定位高遠。與浙江接軌,親商安商助商;揚銅都精神,創造創新創業。環境優美,體現以人為本;生態平衡,詮釋科學發展;經濟循環,造就社會和諧。山城繁華,愈見神韻;工農孿生,相得益彰。看德興,日新月異兮,心為之大振;願富強兮,早日實現,萬民共期盼!
壯哉兮!惟我德興,厚德載物,天長地久,萬代隆興!(程建平)

文章註解

(1)前主,指李弁,原名徐知誥,天詐三年(公元937年)即帝位於金陵,國號大齊,939年複姓李,改名弁,改國號唐,史稱南唐。德興時屬南唐,因李弁曰:“山川之寶,惟德乃興”而得名。
(2)汪藻(1079~1154), 德興人, 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崇寧二年(1103)進士。學問淵博,紹聖、元符年間有聲譽於太學。徽宗時,與胡伸俱有文名,被稱為“江左二寶”。汪藻撰著,散佚甚多。今傳本《浮溪集》36卷,是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的。
(3)董煨,德興海口人,生卒不詳,所撰《救荒活民書》,被宋寧宗譽為“南宋第一書”。
(4)徐俯(1075-1141),字師川,黃庭堅之甥,7歲能作詩,自號東湖居士,由洪都分寧(沿今江西修水縣)遷居德興天門村。是宋代江西派著名詩人之一,著有《東湖居士集》6卷。
(5)趙友欽,字敬夫,生卒年代不詳。學問廣博,是宋末元初一位很重要的科學家,在天文學、數學和光學等方面都有成就。著書頗豐,但除《革象新書》其他著述均失散。
(6)祝泌,字子涇,南宋哲學家、易學家,生卒無考,自號觀物老人,著有《觀物篇解》五卷。
(7)董申、舒賀,均為德興人。唐貞觀年間,董申中進士,是江西第一個考取進士之人,被稱為“江西第一進士”。舒賀於大中元年(847)中武狀元,是江西第一個考取武狀元之人,被稱為“江西第一武狀元”。
(8)聚遠樓,始建於公元1069年。蘇東坡等名家曾登樓賦詩,後因宋高宗賜書“聚遠樓”而得名,被世人譽為“江南名樓”,後毀於戰亂。2003年12月,德興市委、市政府決定重建聚遠樓。
(9)張潛(1025-1105),北宋濕法煉銅家,字明叔,今新營鄉吳園人。博通方技,諳膽水(即硫酸銅溶液)浸鐵煉銅技術,並總結出一整套比較完整的膽水浸銅工藝,於紹聖年間(1094-1098)寫成濕法煉銅專著——《浸銅要略》獻給朝廷。膽水浸銅,即利用硫酸銅溶液浸鐵,使其產生化學反應,將銅析出,其法堪稱我國冶金和化學史上的一大發明。朝廷因“用費少而收功博”, 下其法於諸路。
(10)德興銅礦,地處德興市境內,位於懷玉山脈孔雀山下,是亞洲第一大露天銅礦。
(11)大茅山,是德興境內第二座名山(第一座為三清山),與三清山東西對峙,同屬懷玉山脈。其主峰海拔1392米,巍峨挺拔,雲纏霧繞。
(12)烏風洞,位於大茅山西南麓。相傳當年為民除害的烏風大王洞府。方誌敏、粟裕等曾在這裡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三百多名北上抗日紅軍先遣隊員殉難於此。
(13)徐公潭,位於烏風洞西。古稱龍潭。五代時徐岱得道於此,遂更名“徐公潭”。
(14)“全紅縣”, 紅軍當年占領了縣城及縣屬全部區域的縣稱之為“全紅縣”。

作者簡介

程建平,男,漢族,江西萬年人,1960年1月出生,1984年10月入黨,1978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大學學歷。參加工作後,曾任萬年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上饒地區行署辦公室綜合科科長;1991年3月任上饒地區體改委副主任;1993年3月任上饒地區行署辦公室副主任;1995年6月任上饒地區行署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1998年2月任上饒地區行署秘書長;2001年6月任上饒市委秘書長;2003年4月任上饒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2006年11月任上饒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11年9月任上饒市政協黨組書記、政協主席。
程建平先生工作之餘,喜歡寫作,以寫經濟雜文和隨筆為主。近期,通過讀《阿房宮賦》、《前赤壁賦》等,對辭賦有些興趣,便學著試著寫了起來,利用業餘時間把上饒市和12個縣市及主要景區的歷史文化、區位概貌、名勝古蹟、發展現狀等用“賦”的形式加以表現和頌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