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漢語辭彙)

德才兼備(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是我國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導向。正確理解和貫徹落實這一標準,對於新形勢下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幹部路線和幹部政策,提高幹部道德修養的自覺性,進一步推動全社會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7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備”的幹部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幹部路線,為黨的幹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70年後,胡錦濤同志曾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深刻理解和全面貫徹這一重要思想,對於新形勢下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幹部路線和幹部政策,為推進科學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才兼備
  • 出處:《元史·豐臧夢解傳》
  • 發音:dé cái jiān bèi
  • 近義詞德高望重又紅又專、才疏志大
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典故

出處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
德:是指道德素質。這種素質決定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通常表現為事業心、責任心、原則性、廉潔性、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團結合作的作風以及勇於克服困難、完成工作任務的精神等。
才:是指技術能力。包括理論知識、管理科學知識、本職專業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實際工作中的謀劃能力、決斷能力、指揮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德才兼備的人才,就是中(好、行)。
中字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名詞。最早記載為在4600年前堯傳給舜的四字心法“允執厥中”,其意義為真誠的保持中道,不偏離中道,北京故宮中和殿上方匾就是乾隆皇帝御書的允執厥中。月牙山人說中道是中華心法的心傳,中道有體用之說,中道的體代表德、代表修養,用0表示;中道的用代表才、代表能力,用1表示。一個人有體有用才符合中道,即德才兼備,才能稱為中。
中字是由一個0(口)字和一個1字組成,0是大道的體,1是大道的用。中字由0和1組成,同時擁有了大道的體和用,所以中是道的大成。中代表中國的人文哲學,是中華的密碼,大道體是仁愛、友善、寬恕、和平的,大道的用是惟精惟一的。引自《心燈一中華心法》。
從古至今,我國曆朝歷代賢明的統治者大多是倡導“德才兼備,以德為本”。周公力主“惟聽用德”,孔子強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則提出:“取士之道,當以德行為先。”而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進程中,我們黨更是始終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鬥爭的黨,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幹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改革開放初,鄧小平多次強調要堅持德才兼備,不能重德輕才,也不能重才輕德。新時期,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更提出,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民眾公認原則選拔幹部,提高選任用人公信度”。

詞語辨析

近義詞: 德高望重又紅又專、才高意廣
反義詞: 德薄能鮮、德薄才疏、才疏志大、才疏意廣。
語法: 主謂式;作定語;含褒義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辨形:才,不能寫作“材”。
成語辨析:德才兼備和“品學兼優”;都含有“品德和才學都好”的意思。但德才兼備的“才”一般指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多適用於踏上工作崗位的成年人;“品學兼優”的“學”指的是“學業”;側重在“優”;指非常好;多用於國小學生;也可用於大學生。
成語謎面:又紅又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