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A7V戰鬥坦克

德國A7V戰鬥坦克

德國A7V戰鬥坦克是對德國的早期坦克,德國戰車的老祖宗。德國A7V戰鬥坦克由於A7V坦克的特殊歷史意義,德國軍方還專門成立了一個A7V坦克複製委員會,來重新製造1輛A7V坦克。複製1輛老式坦克,當然不像計算機上“複製”那樣按一個鍵了事,它甚至比造一輛“豹”2主戰坦克還要複雜。德國軍方這樣不惜血本,可見A7V坦克是具有珍貴文物價值級的一代坦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A7V戰鬥坦克
  • 外文名:Germany A7V battle tanks
  • 國家:德國
  • 首次生產時間:1917年10月
武器簡介,對抗英國,乘員最多,總體結構,推進系統,武器系統,戰爭套用,變型車輛,重塑輝煌,

武器簡介

德國A7V戰鬥坦克由於A7V坦克的特殊歷史意義,德國軍方還專門成立了一個A7V坦克複製委員會,來重新製造1輛A7V坦克。複製1輛老式坦克,當然不像計算機上“複製”那樣按一個鍵了事,它甚至比造一輛“豹”2主戰坦克還要複雜。德國軍方這樣不惜血本,可見A7V坦克是具有珍貴文物價值級的一代坦克。

對抗英國

A7V戰鬥坦克,作為德國的第一種坦克而載入德國戰車發展史史冊。德國人決定研製坦克,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會戰的影響。在這次會戰中,英國軍隊動用了Ⅰ型坦克(“母親號”),對德國軍方的震動相當大。為了對付英軍坦克的威脅,德國人在研製口徑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槍的同時,還積極研製德國自己的坦克。
1916年11月,德軍總參謀部提出了德國坦克的技術要求,委託第7交通處制定坦克的設計方案,並由此定名為A7V(第7交通處的縮寫)戰鬥坦克。由於戰爭的需要,加上採用現成的“霍爾特”拖拉機的底盤,因而設計工作進展相當快,1917年夏天製成了樣車,並開始了樣車試驗。隨後,德國軍方迫不及待地要求生產A7V坦克。這樣,儘管樣車還存在許多問題,仍然匆匆忙忙地於1917年10月正式生產出第一輛A7V坦克。原計畫製造100輛,但是,到1918年9月,德國僅生產了約20輛,並用於實戰。其餘的一部分,製成了A7V-R戰場輸送車。

乘員最多

A7V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0噸,車長7 350毫米,車寬3 060毫米,車高3 350毫米,履頻寬度2 115毫米,車底距地高200毫米。A7V坦克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世界上乘員人數最多的坦克。國內的一般資料稱,“A7V坦克的乘員人數為18人”,其來源估計為Foss主編的英文版《坦克裝甲車輛百科全書》。然而,從一本權威性的德文資料上看到,A7V的乘員人數為16~26人。
18人的布置是除了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光機槍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機械師。這18名乘員還是從不同的部隊抽調來的,車長為軍士或軍官,駕駛員和機械師來自工兵部隊,炮手和裝填手來自炮兵部隊,12名機槍手來自步兵部隊。這也為整車的指揮和協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另一個版本給出的是23名乘員的布置圖,增加了副駕駛員、通信員、信號員、信鴿員和瞄準手等。

這裡至少可以看出兩方面的問題。第一,A7V坦克的乘員人數是不固定的,可在一定範圍內浮動,而18人是典型的乘員配置。由於A7V的車內空間較大,多裝幾個乘員或少裝幾個乘員問題不大,有的乘員連座位也沒有,作戰的距離短,席地坐在車內還可以堅持一會。第二,它說明德國人在一戰時期很重視坦克的戰場通信聯絡,A7V坦克上特意安排了傳令兵、信號員、通信員和信鴿員便是一個證明。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在一戰時期,信鴿通信占了很重要的位置,這裡再給出一張很珍貴的照片,一戰時的德國信鴿通信車上有120~150隻信鴿,蔚為壯觀。

總體結構

A7V坦克為典型的箱式結構的坦克,拿現代的觀點看,它更像一輛裝甲輸送車。方方正正的殼體,眾多的武器,活像一個“活動堡壘”。這裡給出一張十分珍貴的A7V坦克內部布置圖。對於早期坦克,能有這樣詳盡的車內布置圖十分難得(儘管它可能是後來繪製的)。這幅車內布置圖不僅使人們能洞察A7V坦克的具體結構,還使人們對當時德國的工業水平和坦克的設計思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從A7V坦克的車內布置圖中可以看出,A7V坦克在設計上和總體布置上,有許多獨到之處。它是獨立研製的,在總體布置上和英國的過頂履帶式的Ⅰ型和Ⅳ型坦克有相當大的不同。它沒有嚴格的戰鬥室,車體前部有火炮和2挺機槍,無疑火力是強大的。發動機位於車體中部,車長和駕駛員席布置在發動機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揮塔,這使A7V的整車高度增加。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傳至車體後部的變速箱,帶動主動輪旋轉,推動履帶前進。A7V坦克只用1名駕駛員開車,而英國的Ⅰ型坦克上有4名乘員來開車。在這一點上,A7V比Ⅰ型坦克要先進。由於A7V上採用了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乘坐舒適性上也比Ⅰ型坦克要強。在關注坦克的通信性能上,A7V也是走在前頭的。
A7V的不足之處是,車體高大笨重,機動性差;履帶長度和履帶中心距的比值較大,轉向困難;車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托底”。當然,乘員人數太多,整車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也是一件麻煩事。 不管怎么說,能在坦克誕生的“第一時間”內,獨立造出這樣水平的坦克,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

推進系統

A7V坦克以2台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機為動力裝置,發動機排量為17升,每台的最大功率為100馬力,2台為200馬力。原來準備採用1台200馬力的汽油機,但現設計已來不及,只好選用現成的2台民用汽油機。這2台發動機通過2根傳動軸將動力分別傳遞到車體後部的傳動裝置。變速箱為定軸式機械變速箱,有3個前進檔和3個倒檔。一檔的最大速度為3千米/小時,二檔為6千米/小時,三檔為10千米/小時。
A7V的行動裝置很有特色。它採用平衡式螺旋彈簧懸掛裝置,每側有15個小直徑負重輪,每5個為一組,分三組,通過平衡輪軸架,再通過8個螺旋彈簧與車體相連。由於有了螺旋彈簧,有一定的減振性,這就比英國的Ⅰ型和Ⅳ型坦克要強得多。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三組平衡輪軸架上,前組有4個彈簧,中組有2個彈簧,後組有2個彈簧。而在繪製的總體布置圖中,前組為2個,中組為4個,顯然有誤。
A7V坦克的最大速度為8~1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0~7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為30~35千米,最大爬坡度25度,越壕寬2.0米,最大涉水深0.8米,過垂直牆高0.4米。給出這些數據後,相信讀者朋友會對A7V坦克的機動性和通過性的優劣作出明確的判斷。

武器系統

A7V坦克的武器系統,可以用“一炮六槍”來加以概括。 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門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長為26.3倍口徑,1 504毫米;火炮全重為193千克。炮彈的彈藥基數為180發(後增加到300發!),堪稱是又一項“世界之最”。火炮的高低射界為±20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40度。發射減裝藥彈時的初速為395米/秒,射程為4 000米;發射全裝藥彈時的初速為487米/秒,最大射程為6 400米。
輔助武器為6挺“馬克沁”7.92毫米重機槍,車體兩側各2挺,車體後部2挺,彈藥基數為18 000發,由12名乘員來操縱這6挺機槍。不妨說,機槍在當時起到主要武器的作用。 由於有“一炮六槍”,其綜合火力性能要優於英國的Ⅰ型和Ⅳ型坦克。
A7V坦克的整個車體為鉚接結構,但是,它只採用普通鋼板,不是裝甲鋼板,其抗彈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為30毫米,側甲板的厚度為15毫米,底裝甲為6毫米。作為對比,英國的Ⅰ型坦克的裝甲厚度只有6~12毫米,也是普通鋼板。看來A7V的防護性能要優於Ⅰ型坦克。 A7V坦克的火力較強,防護性能也不錯。在戰鬥中,發生過英國的Ⅳ型坦克以3發炮彈命中一輛A7V坦克的事件,但那輛A7V坦克仍能繼續戰鬥。A7V坦克的最大缺點是高大,笨重,車底距地高只有200毫米,陷車和車輛托底的事時有發生,車輛的可靠性也差些。再加上它的生產數量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 儘管如此,A7V坦克作為德國的第一輛坦克,它的歷史地位不容抹殺。
德國人把A7V坦克(也包括繳獲英軍的坦克)編成若干個坦克小隊,每個坦克小隊有5輛坦克、6名軍官和170名士兵。55頁A7V坦克“全家福”圖就是3輛A7V坦克及其乘員的“全家福”。可見其編製成員是相當多的。

戰爭套用

1918年3月11日,在聖康坦戰鬥中,A7V坦克首次投入戰鬥。4月24日,德軍的A7V坦克和英軍的Ⅳ型坦克首次交鋒,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坦克戰。是日,德軍的幾輛A7V坦克向英軍陣地開過來。“注意!有德國坦克!”英軍步兵驚慌地大叫,飛也似地跳到塹壕里。英軍坦克排長布勞恩上尉立即跳出坦克,向其他2輛英軍坦克里的坦克兵傳送敵情(那時的坦克里沒有電台)。他的部下立即打開艙門觀察(那時的坦克觀察條件極差),發現前方300米處有“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物”開過來,至少有3輛,後面還跟著步兵。“準備射擊!”布勞恩上尉下達了命令。1輛雄性Ⅳ型坦克的右側炮手通過狹窄的瞄準孔瞄準,發射了第一發試射彈,炮彈在第一輛A7V坦克的稍後方爆炸。德軍的A7V坦克沒有還擊,繼續前進。第2發炮彈打在A7V坦克的右側,德軍的坦克還是沒有還擊。突然,一輛英軍坦克中彈了,坦克內部充滿無數閃光點和破片,駕駛員中彈倒下,坦克“像斷了線的風箏”照樣向前開去。其餘的英軍坦克一起向德軍坦克開炮,一發炮彈命中A7V坦克的指揮塔,A7V坦克上冒出了一縷白煙。緊接著,又有2發炮彈命中A7V坦克。這輛A7V坦克被打得歪向一邊不動彈了,德軍的坦克兵打開艙門奪命而逃。這是英國人寫的《坦克戰》一書中的描寫。而德國人則稱,“A7V坦克在擊毀一輛‘雄性’Ⅳ型坦克之後,被另一輛‘雄性’Ⅳ型坦克擊傷,但仍能開回去”。
不管怎么說,這次交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坦克戰,卻得到了公認。通過這次交戰可以看出,A7V坦克在火力上並不比“雄性”Ⅳ型坦克差,其裝甲厚度還優於英軍坦克。但是,A7V坦克高大笨重,機動性差,過塹壕的能力不足,容易托底,是它的突出缺點。

變型車輛

A7V坦克的變型車輛有兩種,一種是德國A7V-U坦克,一種為德國A7V-R戰場輸送車。

A7V-U坦克:A7V-U坦克,被看成是A7V坦克和英國Ⅳ型坦克的“混血兒”。原來,當德軍繳獲了英軍的Ⅳ型坦克後,進行了詳細研究,發現A7V坦克的跨越塹壕的能力遠不如Ⅳ型坦克,於是,將二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製成了A7V-U坦克。U代表過頂履帶式。A7V-U坦克的特點是,車體兩側的炮座較大,位置也靠後;除過頂履帶外,懸掛裝置保持了A7V螺旋彈簧懸掛的優點;外觀上既像Ⅳ型坦克,也像A7V坦克。其戰鬥全重達40噸,乘員16人,主要武器是炮座上安裝的2門57毫米火炮,另有4挺“馬克沁”7.92毫米重機槍。其越壕寬達到3~4米,比A7V的2米要高得多。原計畫到1919年2月要製成60輛A7V-U坦克,但實際上只製成幾輛樣車,未能參加實戰。
A7V-R戰場輸送車:它的全稱為A7V-Raupenlastwagen,意思是A7V型戰場輸送車。它是利用A7V的底盤,上部加簡單的桁架結構和車篷製成。自重約16噸,載重量為9噸,全重為26噸。它的造價為16萬馬克,而A7V-U坦克的造價為25萬馬克。儘管A7V-U有一定的越野機動能力,但造價較高,限制了它的套用。

重塑輝煌

很遺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德國連一輛A7V坦克也未能保存下來,被盟軍繳獲的幾輛多數被銷毀,只有澳大利亞人獨具慧眼,保存了一輛名為“梅菲斯托菲爾”(歌德作品《浮士德》中的惡魔名)的A7V坦克,成為奇貨可居的歷史文物。
1983年,德國人曾與澳大利亞人交涉,希望A7V能“返回故里”,結果無功而返。不得已,德國軍方於1987年4月決定重新複製A7V坦克。為此,專門成立了“A7V坦克重建委員會”,由R·羅廷貝格準將任委員長。從蒐集資料、調研、重畫圖紙到製造、裝配,前後用了3年時間。克勞斯-瑪菲公司等大牌公司共20多家鼎力參與研製,終於“克隆”成功。
1990年6月20日,舉行了隆重的A7V坦克(複製品)移交儀式。德國蒙斯塔戰車博物館接受了這件不平凡的禮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