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山歌

德化山歌是集文學與音樂為一體帶有民間故事的一種傳唱藝術,起源於隋唐五代,於2009年由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進行認證。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德化山歌
  • 主題詞:德化山歌,傳統音樂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音樂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隋唐五代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單位: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表演程式,

簡介

德化山歌是集文學與音樂為一體帶有民間故事的傳唱藝術,流傳於當地勞動人民上山勞作、田間勞動時男女對唱而表露心情的一種形式。其表演形象、生動、親切、自然、樸實又獨具特色。

歷史淵源

德化山歌流傳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唐至五代已經廣泛傳播,隨著中原人口的南遷,鼓樂和古曲的不斷傳入,德化山歌也不斷發展。據縣誌記載:晚唐歸德場(今德化縣建縣時的前身)場長顏仁郁“有詩百篇,傳於民間”,民間美稱其為“顏長官詩”,顏仁郁所作詩歌反映農家、朱門、城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和封建社會的現實,長期以來在民間廣為傳誦。明代德化農村戲曲班興起,至清代以來有木偶戲、高甲戲、布袋戲、舞獅、舞龍等;而到民國時期,隨著新文化的傳播和普及,民眾俱樂部、歌唱隊應運而生,為山歌的傳播創造了良好條件。

基本內容

德化山歌的種類有情歌、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生活歌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不斷追求,現在的山歌內容有歌頌黨、宣傳計生政策與優生優育。傳承者不僅創作了許多詞曲,還組織了山歌編唱隊。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在南埕、水口等地的老百姓自編迎客山歌、漂流山歌等旅遊歌曲,內容還涉及到宣傳建設平安鄉鎮、和諧社會。

基本特徵

山歌用當地方言即興演唱,旋律以五聲調式為主,歌聲委婉動聽,歌詞押韻。德化山歌集文學與音樂為一體,較好地結合了文學性和音樂韻味、融合有民間故事的傳唱藝術,具有語言精煉,章法段落分明的特點,運用比興、借喻、譏諷、雙關、諧音等多種修辭手法,富有濃郁的詩意和美感。其表演形象、生動、親切、自然、樸實又獨具特色。

主要價值

它是民間的藝術瑰寶,並在各地區蘊藏著豐富多彩的山歌底韻。唱山歌能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也有不少的未婚男女通過山歌對唱,結成美滿良緣。山歌內含有豐富的歷史古展,民間愛情,社會風貌,歌頌祖國,勸世良言等。

瀕危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德化山歌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革,一些傳統民俗日益淡化,一些頗有造詣的山歌藝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繼謝世,山歌表演隊伍擁有的展示平台也日益減少,過去那種動輒家家戶戶都會唱山歌的場面不復再見。德化山歌藝術的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瀕危狀況嚴重。

保護措施

德化山歌已被福建省列入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表演程式

歌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