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元村

德元村

德元村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檀林鎮地理位置中心,東接界嶺村,西鄰橫頭山村,面朝枕頭山村,背靠桐山村,蘄河源頭之一。

四面環山,村民居於盆地中間,德元街是將其與外界連線的唯一要道,酷似小蜀中,天然屏障使之成為古時戰爭要地,抗日戰爭期間曾作為紅軍的指揮部,遺留地道若干條。陳德元源自於陳氏之祖始於此,葬於村中心船型山頭,每年清明節有成千上萬陳氏後代匯聚來此祭祖,村中八成以上男性姓陳,以克、優、其、學、仕、建字輩居多。村民團結一致,勤勞致富,開放包容,和諧發展。近年外村移民增多,沿街而居。甚至吸引不少外賓前來觀光,除了有優厚的地理環境,還有許多潛在旅遊景點,如船型山,鳳凰山,皇姑山,大霧沖,幻沖,葫蘆石和祖人堂等等。種植業是其傳統優勢,牧畜業,林業,製造業,礦石業,加工業發展就快。自古以來,德元的經濟和文化就比各鄰村發達。村民依舊保存了說書,打油詩,馬戲,武術,趕集的傳統項目。村民普遍重視教育,八零後村民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分布全國各大城市各個領域,但依舊保持春節回鄉的習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德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黃岡市
  • 地理位置:蘄春縣檀林鎮
  • 人口:1200人
  • 著名景點:船型山,鳳凰山,皇姑山,大霧沖,幻沖,葫蘆石和祖人堂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00畝(旱地200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00畝,荒山荒地15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7.5 %;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62.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6頭,肉羊100頭); 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8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6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籌資籌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生產產品數量和質量,向商品化市場邁進,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全村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8.7%和18.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奮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田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田壩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8.7 %。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戶,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80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1%。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德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檀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3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70個(勞均0.5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這個肯定不對呀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支柱產業不清晰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農業為主,形成新時代農村特色的鄉村旅遊基地

地圖信息

地址:黃岡市蘄春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