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體古生物學

微體古生物學

微體古生物學micropaleontology是研究微體化石古生物學分支。在20世紀隨著石油勘探和海洋調查工作的廣泛開展和技術方法、新型儀器的不斷普及和更新而得到長足進展。微體化石是發現於各時代地層中的古生物的微小遺體和遺蹟,它們的大小一般以微米或毫米度量,其中稀有的“巨人”貨幣蟲也不過幾厘米。因此,必須通過顯微鏡甚至電子顯微鏡進行研究。已知有30多個類別有微體化石。

基本介紹

來源,發展,

來源

微體化石來源於古生物界的多種類型,從其保存的特點看,可分以下幾種類型:①微體古生物的完整骨骼,例如硅藻有孔蟲放射蟲介形蟲等。②大古生物骨骼中的一些微小部分,脫離本體後,可單獨保存為化石。如棘皮動物的微小骨板或刺、海綿骨針、魚牙、魚鱗、小哺乳動物的牙齒等。③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在成熟後與本體分離,或被破壞而與本體分離,此後被保存為化石,如輪藻藏卵器高等植物孢子花粉等。④某些通常形成大化石的門類的微小幼體或其中特別小的成體,保存為化石後,也須借顯微鏡進行研究,目前有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棘皮類及著名的小殼化石等。⑤某些群體生物如苔蘚蟲、層孔蟲等,在對其進行研究時也必須藉助顯微鏡才能研究其每一個體的細節。

發展

微體古生物研究時,首先要在地面或鑽井岩心中取樣,然後要經過多種方法(物理、化學)的處理,包括破碎、分離、篩選等步驟,最後針對化石類別通過不同放大倍率的顯微鏡進行觀察研究。
在不同國家的古生物學者中對微體化石的範疇有不同的看法,如層孔蟲、苔蘚蟲等在國外多不視為微體古生物學的研究範圍,在中國則作為微體古生物學的範疇。在諸如珊瑚、小哺乳動物牙齒、魚牙、魚鱗等,國外都不作為微體古生物學研究範圍。但隨著石油勘探和海洋調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時基於技術方法的不斷改進,在古生物學領域內微體古生物學將繼續得到優先發展。隨之是工作的範疇、內容及方法以至理論上將不斷發生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