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張良墓

微山張良墓

微山張良墓,位於山東省的微山湖。如今,留城故地已經淹在水了。當地流傳著一個傳說,說是張良死後,當地老百姓擔心呂后挖掘張良墓,便派人四面八方地造假墓。一傳十,十傳百,各地敬仰張良的老百姓都開始為張良造墓,於是一夜間全國出現了800多座張良墓。 日前,山東省微山湖微山島上的"張良墓"正在進行規劃建設之中,這座"張良墓"在全國是否惟一的,是否真正的"張良墓".可是在網上搜尋“張良墓”,知道徐州雲龍山、西安龍首塬、江西龍虎山、湖南張家界等10多處都號稱有張良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山張良墓
  • 位於:山東省
  • 屬於:濟寧市微山縣境內
  • :15米
山東省張良墓,張良,另有資料介紹,張良墓地,謀士的典範張良,

山東省張良墓

山東省張良墓有兩處,一處是微山湖微山島上張良墓,微山有關資料記載: 張良墓:在微山湖微山島西麓,微子墓南1.5公里處,其墓形下方上圓,高15米,長寬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立石碑一幢,上書"漢留侯張良墓",高1.7米,寬0.9米,厚0.16米。
另一處是山東濟南歷城區柳埠鎮石匣村。該處張良墓有兩方墓碑,一方是金代天眷元年即公元1138年的碑,描述的是一位張姓修道者,在此效仿張良修道,最後坐化;另一方碑是清代光緒年間重修張良墓的記錄。張良墓的西側銅璧山上,還有子房洞,相傳張良在此修煉。

張良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韓國(今河南潁川)人,是為劉邦出謀劃策,屢建功業的開國元勛,是一個難得的軍師。劉邦滅了項羽漢稱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說:“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叫張良選取擇3萬戶作為封地,張良不敢接受,說:“我和帝初見面時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張良被稱為留侯。張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後葬於留城東微山島上。現在墓前還有一個很大的村莊叫“墓前村”。

另有資料介紹

:張良 (?~前189)
西漢初年政治家,軍事家。字子房。相傳為城父(今河南郟縣東)人。祖父開地、父平曾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散盡家財結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中。遂變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從黃石公學太公兵法。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他聚眾回響。不久歸屬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兵敗彭城,張良建議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為日後對項羽實行戰略包圍奠定了基礎。又勸止劉邦復立六國之後.

張良墓地

西漢初年的張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據《史記》、《漢書》等史籍記載,張良的先人五世相韓,秦滅韓後,他結交刺客,曾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陳勝、吳廣起兵後,張良聚集起百餘名少年投奔沛公劉邦。他精通兵法,為劉鄯出謀劃策,深得劉邦信賴。劉邦稱讚他能“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漢朝建立後,被封為留侯。然而,這位功名卓著的開國元勛在功成名就之後,卻急流勇退,稱病不朝,過起閉門謝客時隱居生活,直至漢高后三年(前185)去世。因此,張良的晚年活動鮮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層神秘色彩,而張良死後究竟葬於何處,也成為千古之謎。
關於張良的墓地,人們曾有多種猜測。有人認為,張良墓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蘭考縣城西南六公里的曹辛莊車站南側,確有一座張良墓,高達十米,周圍古柏環繞,鬱鬱蔥蔥,似有一定來歷。又據傳說,劉邦死後,呂氏專權,張良便託病隱居於東昏縣(今河南蘭考)西南的白雲山,死後就葬於該地。後世的戲曲、小說也有相似描寫,說張良納還冠蓋,辭朝學道,劉邦追至白雲山,張良幻化而去,從此不知下落。可見這種看法是有所依據的。
也有人認為,張良墓地在今山東微山湖微山島上(沛縣東六十五里),據唐代《括地誌》記載:“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里,與留城相近也。”又載:“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里,今城內有張良廟也。”當初劉邦封侯的時候,曾許諾讓張良“自擇齊三萬戶”。但張良以在留城與劉邦首次相見為理由,要求封給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後葬於留城附近,應屬合情合理的事情。這一看法以唐代文獻為依據,且與史實較接近,也有一定說服力。
還有人認為,張良墓地在今湖南張家界的青岩山。當地山水奇麗、林木清幽,是著名的風景區。據《仙釋志》記載:“張良,相傳從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時隱時現。”《陵墓誌》也記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黃石公書後,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岩各山,多存遺蹟。?核以史實,張良確實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劉邦作了“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的表白。綜合上述記載,說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隱居學道,死後即葬於該地,並不是不可能的。

謀士的典範張良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輔助劉邦奪取天下,以智慧聞名於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年輕時就以謙恭好學聞名,張良拜師的典故家喻戶曉,張良也因此得天書《太公兵法》;.在跟隨劉邦打天下期間,張良運用兵書上的道理,盡心盡力為劉邦出謀獻策,往往在關鍵關頭扭轉時局。得天下後,劉邦論功行賞,要封給張良齊國的三萬戶百姓,被張良謝絕,張良謙虛地對劉邦說:“我與陛下相會,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陛下能用我的計策,並萬幸成功,這不過是我的運氣,沒有陛下就沒有我張良
功成名就之後,仍能如此謙虛平靜,這使得張良沒有步韓信的後塵。張良因謙恭獲得真才實學,又能審時度勢選擇明主,施展才能。他以智慧得名天下,成為歷代文人謀士學習的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