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晚晴民國史

微博晚晴民國史

《微博晚晴民國史(1840-1927)》以微博形式講述近代歷史,用最簡短的文字刺激你的歷史神經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盡收眼底從1840年鴉片戰爭寫起,到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為止,囊括了這期間的眾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微博晚晴民國史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294頁
  • 開本:16
  • 品牌:團結出版社
  • 作者:張程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2613237, 97875126132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微博晚晴民國史(1840-1927)》是市場上第一本以微博的形式講述近代史的作品。作者將短小精悍的段子有機地串聯起來,不像普通段子體書籍,零敲碎打,令讀者不得要領,閱讀此書不僅可以領略近代史上的荒唐事、驚奇事、空前絕後事,同時可以把握近代史進程的脈絡,把握巨觀的歷史。

作者簡介

張程,浙江臨海人,現居北京。職業編輯、業餘作者。張程是近年來頗為活躍的歷史寫作者。曾出版有《三國大外交》、《脆弱的繁華》、《泛權力》、《辛亥革命始末》等作品,並翻譯出版了《中國人本色》、《多面中國人》等西方觀察近代中國的作品。其寫作偏重於從政治運作角度觀察中國社會,從社會變遷角度考察巨觀歷史。在《光明日報》、《國際先驅導報》、《經濟參考報》、《科學時報》、《中華遺產》等報刊發表評淪、散文多篇。系中新網、鳳凰網、財新網和《百家講壇》雜誌專欄作家。

媒體推薦

李宗仁:
我們對汪兆銘的革命理論多少也有點迷惘。如汪氏談起革命時,總是口口聲聲“革命的向左走”。一次在梧州郊外參觀,汪氏誤向左邊走去,我招呼他向右走。汪笑著說:“革命家哪有向右走之理?”我說:“向左去走不通啊!”說得大家都大笑起來。所以我們對他的一套革命理論也只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而已。姜登選:
我在奉軍當師長的時候,看到張作霖大帥把自己的秘書長辭退了,又不給他安排新的職位。他是個外省人,在瀋陽生活都成問題了。我和幾個朋友去向大帥求情。大帥說:我對他並沒有什麼,不過他做了8年秘書長,沒有同我抬過一次槓,難道我這8年沒有做錯一件事?這樣只會奉承的秘書長,用來何益?汪康年:
晚清報紙訊息常常不實,公信力差。有個人長途旅行後,一安頓下來就要看當地報紙。旁人勸他沒什麼好看的。他說:“不然,中國的報紙冠絕寰球!”旁人不解,他解釋:“西洋報紙都是事情發生後再報導,而我們中國的報紙寫的都是些沒有發生的事情,難道不是勝於洋人?”徐啟明:
我們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在軍中組織區黨部,開始研讀三民主義。軍官自動在晚間搬凳子集合討論三民主義。黨方面下發國父在十三年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講稿,仔細研讀後覺得很有道理,加深對國父對三民主義的信仰。伍廷颺說:“三民主義就是像聖經一樣,不能改的。”我不贊同這種說法,認為不能盲目信仰。

圖書目錄

部分博主認證資料
自序
一、晚清亂得不得了
二、再難也得往前走
三、革命是個好東西
四、袁世凱和他的夥計們
五、軍閥有一套
六、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我們撞著了

序言

歷史關照現實,現實因歷史而溫暖,而清晰。離我們越近的歷史,對現實的關照越強烈。
歷史豐富多彩又撲朔迷離,離我們越近的歷史就越讓我們眼花繚亂、欲罷不能。
這就是近代史的魅力所在。
歷史離不開時間的積澱。有史家說:“五十年內無信史。”大意是說,距離當今太近的歷史缺乏足夠的積澱,可信度低。時間會保留歷史的精華,拂去浮華龐雜,藏起厚重粗礫的真相等待後人去挖掘評說。相比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的積澱太淺,人為的雜音太多,評述的難度隨之增大。
然而,正如我們不會畏難放棄追尋家族的過去一樣,我們也不會因為雜音和繁複放棄對中國近代史的追尋。
從民國開始,不斷有人號召口述歷史,推崇親歷者的自述。儘管有人選擇將耳聞目睹、所思所想帶入墳墓,更多的人選擇付諸文字。這其中難免自我美化,難免意氣用事,難免為尊者諱,但親歷者的文字依然是可信度最高的,它們和汗牛充棟的傳統歷史著作相互配合,勾勒出了歷史的粗稿。
宏大的歷史敘述,近年來也遭到反思。繁忙的現代生活,使得我們沒有長段的時間和足夠的精力去追隨宏大的歷史敘述。人們似乎更喜歡微觀切入、細節描寫和一針見血的敘述風格。微博高歌猛進的發展,很能說明問題。篇幅的嚴格限制,倒逼寫作者只保留最生猛、犀利、核心、醒目的內容。
呈現在讀者諸君面前的這本書就是上述思路的產物。它側重依據親歷者的自述,雖不能保證全部可信,但絕對新鮮生動;它以微博形式貫穿始終,雖稱不上翔實周全,但足以逼近事實的真相。
全書大體上以時間為序,將同一主題的相關內容整合成一個個模組。讀者可以挑選感興趣的模組切入,而不必擔心存在閱讀障礙。在技術上,全書捨棄了大眾耳熟能詳的史實,遴選那些直指歷史真相、揭示歷史規律,或者可能撼動大眾既有認識的片段。為了適應微博篇幅的要求,筆者對親歷者的回憶、學者的論述,在不影響觀點的前提下進行了削減乃至改寫。同一主題的不同史實、觀點,都在書中得以保留,以求全面還原歷史。
如果你做好準備迎接一本新形式的真歷史,請翻過這一頁進入正文吧。
張程 2012/6/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