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經性感覺病

循經性感覺病指在病理情況下,機體自發出現的循經性疼痛和循經性感覺異常兩種經絡現象的統稱。此病在臨床上時有發現,1959年肖友山,1964年陳克勤等人均有過報導。70年代以來,此類報導逐漸增多,據統計目前已達200例左右。在國外,也有人曾經觀察到沿胃經“投射”的循經性疼痛。循經性疼痛的性質一般為鈍性輕痛或壓痛,有時疼痛難忍,疼痛區域邊界模糊,不伴有紅,腫,熱等現象。循經性感覺異常的性質則多種多樣,以麻感多見,除外還有痰感、冷感、熱感、熱流感、癢感、跳動感、風吹感、水流感等,且往往循行路線所發現的病灶性質有關。循經性疼痛和循經性感覺異常的分布路線既不同於某些神經痛,也不同於神經血管的走行路線,感覺障礙或內臟病變所致的皮膚過敏的Head帶,而與古典經脈循行路線吻合。其寬度在0.5~3.0cm左右。此病可出現於各條經脈,以膀胱經、胃經、大腸經、膽經、心包經、任脈督脈多見,而脾經、腎經、三焦經、小腸經、帶脈、沖脈和陽蹻脈較少出現。發作情況不一,一日數次或數日一次,甚至數月一次,發作時間3~5分鐘或2~3小時不等。在發作間歇期中,大多數病人還可用穴位刺激的方法誘發出循經感傳。
本病的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種以大腦皮層功能失調為基礎的病理性反射,它為循經感傳的中樞說從病理生理方面提供了一個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