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性風濕症

復發性風濕症又名發作性風濕症,Hench-Rosenberg綜合徵、Hench綜合徵和回紋型風濕症。1944年Hench和Rosenberg首先描述為palindromic rheumatism(PR)。其特點是急性關節炎和關節周圍炎反覆發作,發作間歇期內無任何症狀。本病多見於30~60歲人群,偶爾亦可在兒童期發病。同一家族中可有多人發病。男女發病機會均等。

基本介紹

  • 別稱:發作性風濕症,Hench-Rosenberg綜合徵、Hench綜合徵
  • 就診科室:風濕免疫科
  • 常見發病部位:多見於30~60歲人群
  • 常見病因:目前有關本病的病因所知不多,有人認為免疫過程可能參與
  • 常見症狀:腫脹、僵硬、疼痛,關節疼痛常十分明顯,指墊、足跟和其他軟組織可發生水腫和疼痛,低熱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目前有關本病的病因所知不多,有人認為免疫過程可能參與。

臨床表現

本病常突然發病,多於傍晚開始,無前驅症狀。四肢、膝、肩、腕、肘、踝及掌跖等關節較易累及,可單發或多關節受累,一般不對稱。關節表現為腫脹、僵硬、疼痛,關節疼痛常十分明顯,在幾小時達到高峰,大部分(85%)關節的伸側麵皮膚呈暗紅色或鮮紅色。復發常局限在先前發作過的關節,亦可變換關節。除關節外,關節周圍軟組織亦可受累,如指墊、足跟和其他軟組織可發生水腫和疼痛。個別病人在發作期間有低熱,一般無全身症狀,偶爾捫及皮下小結,但消失較快,不易查。一般在1~3天內症狀緩解,最長不超過1周。間歇期內無任何症狀。發作無明確的規律性,多者可1周發作幾次,少者一年發作1~2次。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發作期間血沉和各種急性期反應指標可增高。滑膜和關節液檢查發現非特異性急性炎症反應,但無結晶。滑膜活檢可見明顯微血管損害。在發作間歇期內上述指標在正常範圍內。
2.其他檢查
發作期間X線檢查,除受累關節組織腫脹外,無其他異常。

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典型的急性關節炎和關節周圍炎反覆發作,發作間期無任何症狀,X線檢查無特異改變。如僅有輕微發作而不伴紅腫,不能診斷本病。

鑑別診斷

本病需要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鑑別。

治療

1.西醫治療
由於本病發作時間很短,1~7天內能自行緩解,因此對其治療的療效判斷較為困難。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腎上腺皮質激素 對發作頻繁、程度嚴重的病人可選用小劑量潑尼松治療。
(2)青黴胺 能減少發作次數和預防本病向類風濕關節炎發展。副作用有發熱、頭痛、消化道症狀、白細胞計數減少、腎功能損害等。有腎臟病變者忌用。
(3)秋水仙鹼 該藥有減低白細胞活性和吞噬作用及消炎鎮痛的效果。間歇用藥可預防發作,據報導有一定的療效。
2.中醫治療
可按“風痹”論治,以祛風涼血、舒筋活絡止痛藥物組方治療有效。

預後

少數病例症狀自行消退後不再反覆發作;多數病人可反覆發作,但不會發生持續性滑膜炎或關節損害;部分病例可發展為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這些患者在復發期常表現為類風濕因子陽性,原本陰性者在進展期亦可轉為陽性。在發生慢性滑膜炎前的復發期常可見典型的類風濕結節持續存在。一旦復發性風濕症進展為類風濕關節炎後,發作次數更頻繁,但嚴重程度反而減輕,同時受累的關節增多,晨僵更明顯。由回紋型風濕症發展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時間以5~20年不等。本病一般不會演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其他結締組織病。

預防

1.去除感染病灶,注意衛生,加強身體鍛鍊。
2.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心情舒暢,避免強烈精神刺激。
3.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