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指一個國家從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通過對私有制經濟進行改造,從而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 外文名: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 類型:政治術語
  • 定義:社會主義經濟逐步戰勝資本主義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對私有制經濟進行改造,把多種經濟成份改造成為以社會主義經濟成份為國民經濟主體的時期;是社會主義經濟逐步戰勝資本主義經濟的時期。
過渡時期的必然性 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必需經過一個過渡時期,是由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產生和形成的特點所決定的。在社會主義以前的歷史發展中,新社會的經濟關係基本上是在舊社會內部產生和逐步形成的。無論是封建主階級推翻奴隸主階級的革命,還是資產階級革命,它的任務就是奪取政權,建立起與業已產生的新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政治上層建築,為新經濟基礎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掃清道路(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對立的,它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只有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以後,無產階級憑藉國家政權的力量和運用國家的經濟職能,才能消滅和改造資本主義經濟,建立起新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並使之鞏固和發展,占領社會一切經濟陣地,成為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無產階級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對私有制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並為這種改造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與精神條件。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馬克思說:“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21頁)。過渡時期開始於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並以社會主義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而告終。

其他信息

過渡時期的主要任務 實現主要生產資料公有化,是過渡時期的主要任務。為此,無產階級的國家,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國有化,要採取革命手段,沒收大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把它變成社會主義國家的財產,把大資產階級私人所有和支配的企業,變成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在工業、交通、銀行、貿易等經濟領域建立起強大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牢固地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以保證無產階級專政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這是無產階級進一步改造私有制經濟和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前提。
無償地剝奪資產階級占有的生產資料,並不是社會主義國有化的唯一形式。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掌握了經濟命脈和全民所有制經濟占居主導地位的條件下,對中小資本家可以實行贖買,通過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用和平方法逐步地把他們的私營企業轉變為全民所有制的企業。為了實現主要生產資料的公有化,還必須把勞動人民的個體私有制經濟改造成為公有制經濟。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經驗,對於勞動人民的個體所有制經濟是不能剝奪的,只能按照自願互利原則,通過合作化和其他過渡形式,逐步地吸引他們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在經濟領域中,一般都存在著多種經濟成份,其中基本的經濟成份是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與多種經濟成份相適應,過渡時期存在著三種主要的階級力量,即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兩條道路之間的矛盾是過渡時期的主要矛盾。為了保證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必須強化國家機器,鎮壓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者的反抗;要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經濟,鞏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和步驟,逐步地實現對非社會主義經濟成份的改造,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實現從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過渡。
世界上所有國家遲早都要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由於各個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經濟、政治以及歷史文化等等方面的具體條件不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方式和步驟不可能一樣,正如恩格斯所說:“甚至過渡的措施也是到處都必須適應當前存在的關係;這些措施在小土地所有制的國家裡和在大土地所有制的國家裡將大不相同”(同前,第2卷,第548頁)。各國無產階級必須善於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運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共同規律。在改造私有制經濟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時,要採取適應於本國具體條件的有本國特色的形式、方法和步驟,並根據需要與可能來確定過渡時期的長短。脫離本國的具體條件,照搬其他國家的經驗,會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危害。
中國的過渡時期 中國是在一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取得民主革命勝利後,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國的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和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一整套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路線、方針與政策。1952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總路線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成為生產資料公有制。
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中國共產黨採取和平的方法和贖買政策,通過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循序漸進地把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見中國過渡時期國家資本主義)。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把企業的改造和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結合起來,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1956年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後,國家對資本家實行定息制度,公私合營企業基本上已經是社會主義性質,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取得了基本勝利(見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個體農民經濟逐步地改造成社會主義經濟,是過渡時期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就領導農民組織起來開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土地改革以後,立即引導農民走上農業合作化的道路。根據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農民的覺悟程度,採取了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的方式,即由具有社會主義萌芽的互助組,發展到半社會主義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發展為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把個體農民私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見中國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面,中國共產黨採用了與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相同的基本原則,並根據個體手工業的特點,採取了由手工業勞動者從供銷方面組織起來的供銷合作小組,發展到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再發展到完全的社會主義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循序漸進的步驟和形式(見中國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中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與社會主義工業化結合進行的。1953~1957年,中國勝利地進行了以156項大型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建設(見彩圖),為順利地進行對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物質前提。到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後期,工作中也有某些缺點和偏差。如對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等等。但是在一個經濟落後的幾億人口的大國,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這一深刻的社會變革,確是一個偉大歷史性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不僅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而且以許多經過實踐檢驗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新原理,進一步豐富與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場尖銳而複雜的階級鬥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在不斷克服資產階級的抵抗中向前發展的。把千百年來習慣於小生產的個體農民與手工業者吸引到社會主義道路上來和組織到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中,也要經歷兩條道路的嚴重鬥爭。這場鬥爭的實質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誰戰勝誰的問題。由於中國共產黨採取了一整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路線、方針與政策,使生產資料公有化的革命變革,基本適應了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要求,從而使社會主義道路戰勝了資本主義道路,無產階級戰勝了資產階級。1956年,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基本勝利後,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社會主義集體所有製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土地上基本確立。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