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選自《孟子·離婁上》,孟子在此文中明確地提出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觀點,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我們今天所大力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早期曙光

基本介紹

出處,原文,譯文,注釋,議論,英文翻譯,

出處

選自《孟子·離婁上》
孟子在本文中明確地提出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觀點,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孟子的觀點在今天看來仍是那樣的熠熠生輝,它是我們今天所大力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早期曙光。

原文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譯文

夏桀商紂之所以丟掉天下,是因為民眾不再支持他們;之所以不再支持,是由於對他們失望。要得天下的辦法就是去獲得民眾的支持,做到了就能得到天下;要獲得支持的辦法就是獲得他們的認可,做到了就能得到; 要獲得民眾認可的辦法就是做民眾期望的,不要做他們反感的。人民支持仁愛,就好像水會往下流,野獸會跑到野外去一樣。所以,魚之所以要跑到深淵那樣的地方去,是因為水獺在抓他們;鳥兒之所以跑到樹叢里,是因為害怕鸇的追逐;百姓之所以追隨湯武,是因為桀紂的暴虐腐敗。如果現在有一位仁慈的君主,那天下的諸侯就會支持他。那時候就算他不想成為領導者也不行了。
現在想要稱王的人,就好像得了七年的病卻想用三年前存的藥來治療。平時不去點滴的積累,一輩子都不會得到。平時不行仁政,一輩子都要擔憂失去支持,這樣下去早晚都會失敗。詩經說“那怎么能做好,不過是早晚落水罷了”。

注釋

道:方法。
斯:就,則
爾也:句末語氣助詞,無實意
惡:厭惡。
就下:流向下方。
壙(kuàng):原野。
仁:仁愛。此指愛護百姓的君主。
王(wàng) :名詞活用作動詞,稱王。

議論

孟子在這裡要講明的意思,就是要懂得理解民眾的需求。要注意在平時就積累別人的好感,注意獲得別人的支持。別人支持你並不是你如何如何強大,而是你是否懂得理解別人。所以孟子說“為湯武驅民者,桀紂也”,人民追隨商湯周武並不需要他們多么強大,只需要夏桀和商紂足夠腐敗就可以了,歷朝歷代的興亡莫非如此。普通人之間的交往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平時不注意尊重別人,不去幫助別人,那么你就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支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推一下就是這個意思。

英文翻譯

who beloved and supported by the people, who will win the worl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