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精神

徐霞客精神

《徐霞客遊記》是徐霞客一生走遍祖國大江南北所留下來的重要著作。作為一個普通百姓,他為了更加了解祖國的山水,以一腔愛國熱情,用三十餘年的時間游遍了祖國各地。可以說,徐霞客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真正“愛國者”。徐霞客對祖國的熱愛。他把這些熱愛都落實在了行動上。對山水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無不表現出徐霞客的愛國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霞客精神
  • 作品:《徐霞客遊記》
  • 含義:山水的熱愛、對國家的熱愛
  • 所處時代:明朝末年
  • 人物:徐霞客
  • 意義:愛國熱情
徐霞客精神之愛國,愛國精神時代體現,

徐霞客精神之愛國

說到的愛國,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愛國”。愛國並不是我們口頭上所說的,愛國是要落實在行動上。不管做什麼,只要對國家、對百姓有益的都應該是愛國的。
之所以說徐霞客“愛國”主要是說他與其餘士子對愛國的概念有所不同。在當時的封建王朝,“國即朕”、“家天下”國家就是皇帝的,所以在當時“愛國”就是忠於帝王。而徐霞客的”愛國”就不只是忠君,更是對祖國的名山大川的熱愛,所以說徐霞客的愛國已經超出了“忠君”的思想,即“君是君”、“國是國”。把君和國分開對待,如果是明君可以說:“愛國就是忠君”;但如果是昏君的話,就不能愚忠,當把“國”的利益放到首位。

愛國精神時代體現

徐霞客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末年,皇帝昏庸、政治腐敗。這些對徐霞客來說,他的“愛國”已經不是對皇帝的忠誠,他把“愛國”轉變為對祖國山水的熱愛和了解。我們說,如果一個人連祖國的大好河山都沒有進行很好的了解,我們怎么才能相信這個人是真正的愛國。愛國並不是僅僅只在嘴上說說的。我想,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毅然決定去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徐霞客的“游”並不是像其他人的“游”。除了他早期的名山游之外,其西南遊更像是一次科學考察。
此外,他游的路線也不想其他人的遊歷路線。徐霞客的遊歷路線基本上都是一些邊遠的山區和少數民族聚集的邊疆地區。在這些地區他親眼看到了當地百姓的艱苦生活和土司的相互征伐,以及分裂祖國的卑劣行徑。在看到這一切,他對土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得出:“土司糜爛人民,乃其本性,而紊及朝廷之封疆,不可長也。諸彝種之苦於土司糜爛,真是痛心疾首,第勢為所壓,生死惟命耳,非真有戀主思舊之心,牢不可破也。其所以樂於反側者,不過是遺孽煽動。其人不習漢語,而素昵風,故勾引為易。而遺孽亦非果有殷之頑、田橫之客也,第跳梁伏莽之奸,藉口愚眾,以行其狡猾耳。”明確指出,廣大人民對土司的深惡痛絕。他們之所以跟隨土司發動叛亂是因為他們不懂漢語,又習慣於本族的風俗。所以他們易於受到土司的愚弄,從而參加叛亂,並不是留戀土司的統治。並且堅決支持國家的“改土歸流”。另外他又對朝廷對西南的不聞不問表示憤慨。他說:“朝廷於東西用兵,事事如此,不獨西南彝也。”
在雲南,他也考察了騰越的“三宣”、“六慰”指出“昔蠻莫、猛密具中國之地,自萬曆二十二年金騰戚道立此八關,於是關外諸夷,俱為阿瓦所有。”最後得出:“大概‘三宣’猶屬關內,而‘六慰’所屬,俱置於關外。”雖然“六慰”以屬關外,但仍是中國的領土,這是“分華、夷之界。”
通過這些考察,他對邊疆出現的這些割據和領土的丟失表現出憤怒和無奈。但他毅然對這些進行了記錄。並指出寸土不能丟。這些都可以看出了徐霞客的愛國情操。
此外,在他遊歷的同時,也把一些在山中和被人所遺忘的名人碑刻和詩詞都保留了下來,對後人留下了一些重要的資料。保存了一批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現存資料中還保留有對岩洞和對江河的考察等等。
徐霞客的愛國精神沉澱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