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城

徐雪城

徐雪城,職業畫家,1962年生於素有書畫之鄉的常熟,自幼受虞山畫派的薰陶,擅長山水,兼人物、花鳥、詩詞,磕曹大鐵張大千高足,詩、書、畫家、鑑藏家)門下習畫,上窺董巨,兼長明末四高僧筆意,受益匪淺,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能沉潛下心,不為功利所惑,在書畫方面已卓有成就,特別是山水畫,不論傳統的吳門派、華亭派、簍東派、虞山派,信手揮灑,形神畢肖,以及現代山水中各種技法,各種片幅乃至巨幛都能筆隨心轉,收放自如。其作品不斷的被國內外個人、團體及單位部門收藏及拍賣,並載入“中國畫家”、“榮寶齋”等幾十部畫冊及報刊,多次出版個人作品集。中央電視台、新華社、江蘇電視台等很多媒體均有報導。

現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坦博藝苑展覽中心專職畫家;新華社新華畫院特聘畫家;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石濤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壺口畫院副院長;中原書畫院客座教授;中國美協分會會員;翁同龢紀念館特邀研究員;菱花館藝文社理事;系張大千再傳弟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雪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常熟市
人物經歷,人生感悟,潑墨溯源,丘壑澄懷,我愛寧靜,也談師法古人,名家印象,雪城山水觀感,徐雪城畫集序,十源談藝之徐雪城,榮譽證書,

人物經歷

2000年11月被中國文聯辦公廳評為“全國書畫藝術五百家”。
2000年12月作品參加中國文聯舉辦的“2000年書畫藝術普及展”獲二等獎。
2001年5月作品入選中國文化部舉辦的“愛我中華,中國畫、油畫大展”。
2001年參加韓愈杯全國書畫大展獲銅獎。
2005年中國百傑畫家徐雪城郵政明信片一套全國發行。
2005年參加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榮獲“四百家榮譽獎”。
2006年入選江蘇美術家協會新人新作展。
2006年入選江蘇美術家協會第三屆江蘇省山水畫展。
2006年入北京榮寶齋畫院高研班學習。
2007年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展。
2007年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小幅工筆重彩作品展。
2007年首屆民族情全國書畫藝術大賽,作品“峽江帆影”獲金獎。
2011年6月江蘇電視台為山水畫家徐雪城攝製專題片”畫出胸中丘壑,營造渾然氣象”。
2011年“春色上樓台”山水作品有北京江洋富通拍賣。
2012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當代藝術·名家經典——徐雪城作品集”。
2012年7月參加中國美術館“創意城市2012倫敦奧美大會北京邀請展”。
2012年8月赴倫敦參加“奧林匹克美術大展”,作品“野戍荒煙”獲頒金牌。
2012年8月倫敦載譽歸來,接受新華社採訪,並報導。
2012年12月第二屆藝術水立方作品“盛世中華頌奧運”獲金獎,並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播出,北京法制晚報頭條刊登。
2012年山水作品參加瀚海秋季拍賣。
2013年參加“2008、201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優秀作品宜興巡展”。
2013年參加“2008、201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優秀作品南京巡展”。
2013年參加“情系五洲·誼連四海”2008、201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優秀作品廈門巡展”。
2013年9月參加中國文聯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承辦)的“中華情·中華夢”大展。
2013年參加中國詩書畫學會主辦第二屆海峽杯全國書畫作品展。
2013年7月參加“大風天下——紀念張大千先生115周年全國書畫展”於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展出。作品《黃山松雲》被該館收藏。
2013年11月參加“詩詞中國夢,迎新春書畫展”作品在深圳機場展出。
2013年參加第三節“藝術水立方”杯國際書畫大展暨2013中國國家書畫院美術作品展。
2013年山水作品“萬物初醒”參加瀚海春季拍賣。
2013年人物作品“浮雲高士”參加瀚海秋季拍賣。
2014年參加2008、201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優秀作品舟山巡展”
巨幅作品2m×5.3m《美麗廈門,海晏山青》由廈門市政府收藏。
巨幅作品2m×5.3m《江山樓觀》由中國武警總隊<四季青橋會議中心>收藏。
巨幅作品4.3m×7.3m《松壑鳴泉》作品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京西賓館收藏。
巨幅作品1.54m×5.47m《盛世中華頌奧運》由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收藏。
巨幅作品1.54m×5.47m《泰晤士河、長城、擁抱世界》2012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參展作品。

人生感悟

潑墨溯源

宋王洽之畫先潑墨縑素,取高下自然之勢而為之,浩介乎二者之間,則人與天成兩得之矣。
度之員外郎宋迪見小窯村陳用之善畫,迪見其山水,謂之日:“汝畫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於此。”迪日:“此不難耳!汝先當求一敗牆,張素絹訖,倚之販牆之上,朝夕觀之,觀之既久,隔素見敗牆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坎者為谷,缺者為澗,顯者為近,晦者為遠。”神領意會,恍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瞭然在目,則隨意命筆,默以神會,自然境皆天就,不類人為,是謂“活筆”可見在宋代已經有人在開創此法,近代張大千題潑墨山水:“自王洽創為潑墨,米老承之,以為雲山。後有作者墨守成規,不離矩步,不知風氣。既移不容不變,似者不似,不似者乃是耳。”看來張大千亦與古人對話,然成一代大師余畫此法在前人基礎上用肌理、積墨效果,此法雖有天趣,但含有偶然性,若潑十張畫,也只成功一二張,同時還要有很深的傳統功底去收拾它,真可謂“大膽落筆,細心收拾”。此法除了基本功很深以外還真得行萬里路,在腦海里浮現出千山萬水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才能使畫天成。

丘壑澄懷

我少時就隨曹大鐵老師學習中國畫,大鐵老師是張大千高足,著名詩、書、畫家及鑑賞家。對於中國繪畫史最先我是讀了老師的《中國山水畫流派概論》,得知脈絡,後依《芥子園畫譜》熟悉各家傳統技法,又遍臨徐邦達編《中國繪畫史圖錄》所載古代名作,每幅兒乎摹上十幾遍,又得見老師藏品如唐寅、沈周、石濤、石黯、文微明、祝枝山之跡,一一撫摹之。那時我家境貧寒,買不起宣紙,就在毛邊紙、白皮紙甚至廢報紙上習技法,工具材料的缺憾並不能減退我的一往清深,日長時久,終究得益匪淺。元代趙孟順有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木來同”。學書法的人都知道必須先臨遍名帖,才能進入創作探索,習傳統畫法,過去先輩兒時幾乎無不以《芥子園畫譜》為啟蒙範本。而如今,知道《芥子園畫譜》從中打基礎的學生卻不多了。清代的唐岱說過“用古人之規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徑”,訣曰:“落筆要舊,境界要新”,何患不能脫古人之窠臼也。確是精論,師古在師心,不是生搬硬套,對傳統技法用最大力度打進去,再用最大力度打出來,這口號美術學校出來的學生各個會喊,但有幾個人真正去做到了呢?如今,能沉潛下心,不為功利所惑,踏踏實實修習中國畫傳統的人越來越少了。以我個人一路走過來的體會,堅定認為筆和墨的傳統技法水遠是中國畫的靈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道歸一”、“萬法歸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一”在中國畫裡,便是最基本的筆墨法。
我習傳統從五代“荊、關、董、巨”到宋“劉、李、馬、夏”,從元“黃、王、倪、吳”,明“唐、文、沈、仇”一直到清“四王、四僧”。這樣,在我創作時自然而然地筆筆既有來處亦有出處。比如我們細審周臣的畫,可以看出南宋李唐、馬一角神采,再品唐寅之畫則有周臣的韻味,且青出於藍等等。
比如習武的人,必熟讀兵書又熟悉各門各派之異及各門各派的獨,才能獨樹自家之功法甚而至於制勝於各門各派習畫亦然如此,宋郭熙論及:“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今取鐘、王、虞、柳久必其仿佛,至於大通人士,不拘於一家,必兼收並攬,廣議博考,以使自成一家,然後為得。”這就是說,志大通達者,不願意局限於學一家之法,而一定博涉各家,詳細深入研究,加以評議,取精煉髓,融會貫通,才算有所得,才能自成一家,於是我聯想到佛學中“大乘小乘之分”,小乘只修其身,大乘普度眾生,修大乘者輕視小乘,說他們是“自了漢”。一個傑出的畫家,他所追求的自我是大我,而不是小我。我一生嚮往大我,追求大我,所以習畫比常人刻苦,就山水畫一門來說,青綠、界畫、金碧、潑墨潑彩、積墨、破墨、肌理、活筆直至新國畫的中西合璧,城市畫法全都一一嘗試過來。畫的幅式,從小冊頁到二丈巨嶂,構圖布置從萬里長江到黃山煙雲,也一一作過。幅無大小,格無今古,法無中西,可隨手拈來。我的畫乍看看不出取法某家、某派,細看則綜合了歷代諸法,因為我從來不拘泥於家一法。我有一題畫詩:“翠疊春光有幾重,勉將董巨入其中。大千筆意看猶在,嵐氣浩茫見畫風。”這是說從有法到無法,而無法才卻能品出有法,這需要個漫長的過程。苦瓜和尚說:“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達到無我之境才能超凡脫俗,到了無我之境,也就是無所謂法了,不是沒法,無法的法才是最高境界。清代的置重光在《畫簽》中又說:“十幅如一幅,胸中丘壑易窮,一圖勝一圖,腕底煙霞無盡,全局布在心中,異態生於指下,氣勢雄遠,方號大家,神韻悠閒,斯稱逸品”這就是說如果你看十幅畫,就像只看了一幅畫,這就說明這個作者胸中無山水,要一幅勝一幅,煙霞無盡,開合變幻,千姿萬態,大氣磅礴,神韻優雅嫻靜,這才能稱得上是大家手筆,才能稱得上是神品、逸品。山水畫創作過程中,筆隨心轉,收放自如,如有神在,如與古人對話,作品就是氣韻生動而格高。

我愛寧靜

繪畫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江南水鄉猶如一幅天然之畫,在水鄉成長的畫家,因對事物洞察不同,所以在畫中表達的清感是有區別的。我出生在水鄉,可謂生小江南住,河塘十里通幼時和其他頑童一樣喜歡潛水、摸魚、捉蝦,後痴迷丹青,勤學不輟離鄉多年,近 來回到家鄉,再去看看那些曾經走過的鄉間小橋,曾經游過的山間小河……勾起我對水鄉的回憶和眷戀。前幾年春節客居廣東,未能回家鄉過年,思鄉之清油然而生,遙望故鄉於是賦詩一首:“青山古塔琴川旁,小院一圍樓一棟。香氣霏霏花滿徑,清風習習竹盈窗。池塘水淺鴨聲嘈,屋角影長燕子雙。為事丹青四海走,主人難戀好春光。”都說月是故鄉明,誰不說俺家鄉好,江南水鄉真的像我詩中描繪的那樣美好。我創作了一個系列——“寧靜的水鄉”,當畫映入你眼帘時,你會有“寧靜致遠”之感

也談師法古人

中國的山水畫起源很早,史載秦漢時便有了山水畫,但無實物旁證,山水畫從魏晉到南北朝,不過是人物的配景所畫的山和水,只表現輪廓而已,雖然顧愷之和南朝宋紀的宗炳和王微曾經把山水畫作了專題討論。但是從現存的敦煌壁畫原跡中看到的山水畫,描繪的方式是很簡略,也是幼稚的,還在初創階段。展子虔的《遊春圖》樹和水的表現,已具規模至於山的描繪還不成熟,從這裡更證實了山水畫是在人物畫的後期發展起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山水畫逐漸成了專科。從《芥子園畫譜》中可以看出古人把石法歸納為披麻、解索、斧劈、折帶等幾十種效法。樹有鹿角、蟹爪出枝法葉有混點、介字、梧桐、仰頭點等亦幾十種,千百年來多少畫家以此為法則,由此可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是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而歸納綜合出一種法則定式的,一旦成法,自然也成為傳統所謂傳統,也就是供後人學習的範式,後人以此為入門途徑,而縱觀畫史,凡有智慧有成就的畫家都不為定法所囿這就是師古人要在師其心,同時更師自然,才能不做古人的役使,要跪著看古人站著畫自己。
自然天地山水,其形貌的變遷是極微的,而在其中的社會附加事物如車橋、亭台、樓閣及其活動的人物和衣冠總是隨時代改變而改變著。清張庚論畫:“用古人之規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徑,落筆要舊,境界要新”,這同石濤的“筆墨隨時代’,是一致的。我用古人之法融合現代的生活構成於畫,即使筆不像某家之筆、墨不像某家之墨、畫不像某家之畫,自然有我存在——我畫我法。

名家印象

雪城山水觀感

文/鄒繼海
古之學畫者苦矣:既無專業之美術院校授課,只憑拜師入室,亦徒亦仆,青燈黃絹伴日月;也無多少臨摹畫作,除臨師門范作外,能求一《芥子園畫譜》已是難得矣;更難見展覽觀摩交流,多憑師尊點化與獨悟;至於師法自然,則更加難矣;往往觀一山一水,亦要窮年累月。今之學畫者幸運矣:中西融合之美術院校遍布全國,影印高仿畫冊充斥書店,展覽觀摩接連不斷,千里觀景可朝發夕返。今時習畫者條件之優越,非古人可比也。故今日之畫者中,再若古人之艱苦習畫者鮮見矣。徐雪城先生是當今少見之藝術苦行者。
雪城君非科班出身,憑對藝術之愛好,自幼便痴迷於畫畫,稍長更著魔於《芥子園畫譜》,在啟蒙老師(著名詩人、畫家)曹大鐵的指導之下,一月一石,一月一山,一月一木,一月一水,一年一法,如此苦學者,一二十年光景。繼而尋江溯源,追山逐景,遊歷寫生,宗法自然,又幾近十年。近幾年更入榮寶齋高研班,轉益多師以豐富學養,探究畫理以提高技藝。己見其功力漸厚,面目稍具,在畫界中,漸露頭角。
雪城之作品,大多以江南山水為題材,細品其畫作,印象有五:一是宗法高古,路子純正。雪城通過二三十年之苦學,能摒棄雜念,心無旁鶩,認真臨摹董巨及明清四僧之山水范作,潛心與古人對話,分析宗師畫作之筆墨構成,探究其丘壑營造,把握其疏密關係,領悟其高古境界,打下了紮實之傳統基礎。也求教於當代名家,吸取現代營養,故其畫作之中,既有董巨嶄絕崢嶸之氣勢,也有四僧氰氯變幻之靈趣,亦有當代秀美明淨之色彩,顯現其清晰純正之藝術路子。
二是墨法豐富,筆法靈動。雪城之山水畫,能根據具體物景之特點及意境追求,充分用潑墨、沖水、積漬等多種技法,並喜以潑墨、潑彩之大寫意手法入畫,使得畫中墨塊與色塊交融滲透,兼以輕快嫻熟之墨線描繪,致水、色、墨融為一體,將情、意、景、境互為交織,營造出一種迷濛、空靈、深邃而不乏神秘之境界。可謂有筆有墨,筆法己活,墨法豐富,筆起墨落之處已見其真功實能。
三是意境茫茫。史評董源“所畫山水,筆下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使人觀而壯之”。雪城之畫作,顯受董源影響,其用筆態肆縱橫,用墨酣暢淋漓,追求視覺衝擊與和諧之美感,給人以既平實、清新、灑脫又大氣雄渾之意境,顯露出淡淡之古意和濃烈之現代氣息。
四是選材布局匠心。雪城作品從題材選擇、藝術處理及意境之醞釀,均獨具匠心,賦予江南水鄉之悠遠綿長、潤澤清新之特徵。其構圖雖仍遵循傳統之三遠法,但取勢上卻放棄了刻意之曲折安排,儘量把中景拉近,使人產生貼近景觀之感,而筆墨處理上則加強節奏感注重虛實、疏密、濃淡變化,畫面幽密深邃,飽滿透亮。
五是熱愛生活,注重寫生。熱愛大自然,熱烈表現內心感受之畫家。他把多年積累之傳統技法和創新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實踐中去,走遍名山大川,用忘我之熱比去寫生,去體會生命之真諦。在與大自然對話中,尋找、激發創作靈感,用真清實感去抒發心中之山水。
藝術道路無山境。在漫長之藝術道路上,雪城君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可喜者是成功之一步。要繼續前行,還需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願雪城君義無反顧地繼續苦行,早日到達藝術之彼岸。
2008年4月28日
(鄒繼海廣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

徐雪城畫集序

文/曹大鐵
徐君雪城與餘生同里門,且同出戎行,伊為戰士,余任土木工程師,然相距四十餘歲,故不相識。方其復員之年,余已久離華東,支援內地,會余退休歸里,始由友人之介,欲從余學國畫,卻之再,乃出示余舊著《中國山水畫流派概論》,始稍稍滅其銳氣。
畫苑相傳有“速成”之說,余略為之糾正,所謂“速成”,某說類似“魔法”非我等所取,習國畫者若嘉畫,史畫理,而從事,揮灑者,無一得臻上潔然。學畫之初,必須先讀何書,選定何派,然後命筆,直至臨摹名跡,其間應深晤者厥惟石法與樹法,之觀摩,然後整體成圓,非疾足攀登,始克成就。先師張大千先生謂首要者端在苦功,所謂三七之分,即三分智慧,七分功力,此其課徒總領,凡吾同門兄弟皆共守之,非前人之妄求速成。方今印刷術大進,名跡出版者公世者累累範本之多,且善,大勝往昔,其有利於習畫,不吝倍蓗,先師指示,即在今日,緒同門猶奉為金科玉律也。
雪城棄工農之務,不顧親友勸阻而毅然西遊,居成都數載,其畫格己納入新國畫風貌,然尚未脫其舊日筆意,一再展其所於名都大邑,名望口高,所作為國內外鑑賞家收藏,駸駸乎為畫林所重,此余欣慰其成就也。
憶十三年前,余應航天工業部之邀,偕雪城西遊泰岱,至於洛陽,主事屬奉作《龍門勝概圖》(縱五市尺,長十八市尺)余作墨骨,雪城為余賦色,一圖示眾,頗得嘉許,“賓至如歸”之譽。繼徑中州、叩篙山,至於西安、登西嶽華山,雪城始終侍待側,無少懈,此游深感其清,即在當日,余即許其後則成,張一幟於來今也。
歲月擲人,忽忽且二十周年,同學十餘人,今皆各露頭角,始信當年余自矜老眼不花,非任許門下訶謏雪城也。
此二十年間,遠遊西蜀,居成都者數載,更起天南,居深圳、珠海者又數六,日者出視其歷次展出畫攝影畫片,益於近作,所在有蜀派、吳門派、華亭以至婁東虞山派,信手揮灑,形神畢肖,余尤嘉其近作,是其處異鄉而不忘故土,得非群子人軟?君子人也。
我年開耄耋,退居田裡,無足述者,且喜雪城弟秀山畫林,聊慰老懷,今其畫集再度展出,屬為序端,余磋衰老,遲遲未報,今日發冗執筆,草奉短章,拉雜不文,憶白傳《致元九書》云:“微之微之聊當一夕之談,未能以序目之,幸甚?幸甚。”
曹大鐵時年八十又六
於虞山故里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曹大鐵:著名詩、張大千弟子,中國十大舊體詩詞作家之一書、畫家,收藏家,江蘇文史館館員)

十源談藝之徐雪城

當代中國藝術,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並在以中華民族文化為根基的前提下,敞開博大的胸襟,吸收世界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兼容並蓄,消化吸收,形成了一種古為今用,彼為我用的新的文化思想指導體系。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開闢當代中國藝術的寬廣之路,奠定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異彩紛呈、炫爛多姿的文化藝術格局。
當代中國藝術的優秀藝術家們,在為國人奉獻精神食糧的同時,也在積極地與世界各國的優秀藝術家進行著廣泛的交流,以期相互兼容、相互促進,從而熔鑄出既有強烈的民族個性,又具有廣泛的國際認知的高端藝術文明。坦博藝苑——一個以傳播文化藝術為己任的藝術機構,正是在這樣一個新的文明時期應運而生,承擔著當代中國藝術的國際傳播與交流的民族義務,充當一個世界文明的傳播使者,在與廣泛的國際傳媒的愉快合作下,將分批分期地向世界各國推介當代中國優秀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以及其藝術形成的人生之路。
本期向大家介紹的是山水畫家徐雪城先生。
徐君雪城,是一個勤奮的職業畫家,主攻山水,兼通花鳥、人物,偶涉詩詞。觀其作品,意追董巨嶄絕崢嶸之氣勢、四僧氤氳變幻之靈氣,兼師元人簡逸之高古,融入當代秀媚明靜之色彩。得意於墨法豐富,筆法靈動。無論是傳統畫、現代畫,乃至城市畫法、肌理效果等,均得心應手,儼然於實力派畫家之行列。從徐雪城近兩年創作的《盛世中華頌奧運》《美麗廈門·海晏山青》《泰晤士河·長城·擁抱世界》《江山樓觀》《松壑鳴泉》等巨作中可以看出其勤奮的筆墨耕耘和創作功底,甚至寫生能力,使畫作達到引人入勝、親臨其景之感。雪城君已過天命之年,亦早生華髮,每天挑燈夜戰、孜孜不倦,師古人,更師自然,他所走的是真正的傳統和有意出新的道路。藝無止境,不懈努力,相信他很快能到達藝術彼岸。

榮譽證書

徐雪城證書:
徐雪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