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積

徐積

徐積(1028—1103年6月7日)北宋聾人教官。字仲車,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門外,故自號南郭翁。生於宋仁宗天聖六年,卒於徽宗崇寧二年,年七十六歲。三歲父歿,因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行遇石,避而勿踐。事母至孝,母亡,廬墓三年,哭不絕音。初從胡瑗學。

基本介紹

  • 本名:徐積
  • 字號:仲車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楚州山陽
  • 出生時間:1028年
  • 去世時間:1103年6月7日
  • 主要作品:《君看取》《君不悟》《節孝語錄》
人物簡介,著述名錄,後人評價,相關文獻,蒙學叢書,宋史,宋元學案,代表詩作,

人物簡介

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數召對,以耳聾不能仕,屏處鄉里,而四方事無不知曉。元佑初(1086)近臣交薦其孝廉文學,乃以揚州司戶參軍、楚州教授,轉和州防禦推官,改宣德郎。崇寧二年(1103),監西京嵩山中嶽廟,同年五月一日去世,卒年七十六。政和六年(1116),賜謚節孝處士。家鄉人為其建 “徐節孝祠”,明清兩代均有修繕,毀於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著述名錄

著有《節孝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現存《節孝先生文集》三十卷,附《語錄》一卷、《事實》一卷,有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明抄本、康熙丙子刊本、《四庫全書》本、宣統三年重刊本。《全宋詩》卷六三三至六五九錄其詩二十七卷。《全宋文》卷一六一六至一六一八收其文三卷。事跡見《節孝事實》(《節孝集》卷首附)、《東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四五九本傳。清人段朝端編有《宋徐節孝先生年譜》一卷。詞存6首,《全宋詞》自其文集中輯出。

後人評價

徐積以孝行著聞,蘇軾稱之為“古之獨行也,於陵仲子不能過,然其詩文則怪而放,如玉川子(盧仝)此一反也。耳聵甚,畫地為字乃始通;終日面壁坐,不與人接,而四方事無不知,此二反也。 ”
徐積側身像徐積側身像
後人對其詩文評價頗有差異。清人賀裳舉其 “關西夫子雖遲暮,行笑行吟正安步。菑川海上牧羊兒,解說公孫放豚去”(《送王潛聖》),“勤穿凍地緣栽竹,喜占明窗為著書”(《和路朝奉新居》),《管春風》諸詩,以為磊落中有風度,雄快勁正,具有唐人風韻(《載酒園詩話》、《歷代詩發》卷二六)。
王士禛謂徐積之文“率拙而碎,殊不成章,詩尤多笑柄”(《跋徐節孝集》)。
翁方綱列舉其《月食》、《大河上天章公顧子敦》、《李太白雜言》諸詩,謂蹊徑淺露,無律無節,空自叫囂(《石洲詩話》卷三)。
《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文“雅俗兼陳”,瑕瑜互見,“奇譎恣肆,不主故常”,“縱逸自如,不可繩以格律……而大致純正”(卷一五三)。

相關文獻

蒙學叢書

宋節孝徐先生積,自少戒殺,見聚蟻,惕然,惟恐傷之。
宋節孝處士徐積,字仲車,事母嚴謹,非大故未嘗去其側。一日,具公裳見貴官,忽自思曰:“見貴官尚必具公裳,朝夕見母,乃不具公服乎?”一日,母在外家,幞頭晨省,外氏諸婦大笑之。如此旬日,雖屢笑不易,自是至老彌恪,且曰:“己之行敬,自此始。”

宋史

徐積,字仲車,楚州山陽人。孝行出於天稟。三歲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讀《孝經》,輒淚落不能止。事母至孝,朝夕冠帶定省。從胡翼之學。所居一室,寒一衲裘,啜菽飲水,翼之饋以食,弗受。
徐積像徐積像
應舉入都,不忍舍其親,徒載而西。登進士第,舉首許安國率同年生入拜,且致百金為壽,謝卻之。以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則避而不踐,或問之,積曰:“吾遇之則怵然傷吾心,思吾親,故不忍加足其上爾。”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嘔血。廬墓三年,臥苫枕塊,衰絰不去體,雪夜伏墓側,哭不絕音。翰林學士呂溱過其廬適聞之,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露歲降兆域,杏兩枝合為乾。既終喪,不徹筵几,起居饋獻如平生。
中年有聵疾,屏處窮里,而四方事無不知。客從南越來,積與論嶺表山川險易、鎮戍疏密,口誦手畫,若數一二。客嘆曰:“不出戶而知天下,徐公是也。”自少及老,日作一詩,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嘗借人書策,經宿還之,借者紿言中有金葉,積謝而不辨,賣衣償之。鄉人有爭訟,多就取決。州以行聞,詔賜粟帛。
元祐初,近臣合言:“積養親以孝著,居鄉以廉稱,道義文學,顯於東南。今年過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詔舉中外學官,如積之賢,宜在所表。”乃以揚州司戶參軍為楚州教授。每升堂,訓諸生曰:“諸君欲為君子,而勞己之力,費己之財,如此而不為,猶之可也;不勞己之力,不費己之財,何不為君子?鄉人賤之,父母惡之,如此而不為,可也。鄉人榮之,父母欲之,何不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為小人者,未之有也。”聞之者斂衽敬聽。居數歲,使者又交薦之,轉和州防禦推官,改宣德郎,監中嶽廟。
卒,年七十六。政和六年,賜謚節孝處士,官其一子。

宋元學案

先生三歲而孤,晨昏匍匐下,求其父甚哀。太夫人使讀《孝經》,輒流涕不能止。是時太夫人攜於陜右外家,事母篤孝。一日,具公裳見貴官,忽自思云:「見貴官尚必用公裳,豈有朝夕見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裹頭,服公裳,晨省其母。外氏諸婦大笑之,先生彌恪,久而亦不復笑也。先生嘗曰:「吾之持敬,自此始也。」又一日,為母置膳,先過一賣肉家,將買之,遂向市中買他物。而歸途有便道,稍近,且亦有賣肉家,將買之。因自念:「吾已有所許,而忽他之,將無欺其初心乎﹖」卒迂道就故所賣肉家。先生嘗曰:「吾之行信,自此始也。」
既冠,徒步從安定先生學。安定門下逾千人,以別室處之,遣婢視飲食澣濯。盛寒惟衲裘,以米投漿瓮,日中數塊而已。安定使其徒饋之食,不受。將還,受一飯而行,曰:「先生之命,不可終違。」常曰:「吾於安定之門,所得多矣。言之在耳,一字不違也。」
二叔父議析居,先生涕泣止之,不可。於是請其叔父,取所欲余書十篋、敝屋數間而已。其叔沒,家替,先生事叔母如母,送死無不備。事母謹嚴,非有大故不去側。日具太夫人所嗜,皆手自調味。為兒嬉或謳歌以悅之。故太夫人雖在窮巷,奉養充美,無須臾不快也。
太夫人之喪,廬墓三年,雪夜號伏,呼問太夫人寒否如平生,因委頓僵仆,手足皆裂,不顧也。翰林呂溱嘗造墓,知狀,垂涕曰:「想見鬼神幽明不隔。」鄉里瞻仰先生如神,有爭訟,必就決,不復造有司。每歲甘露降於墳域,必逾月。墓左有杏,兩枝連合。至孝感應如此。
先生畜犬,孳生至數十,不以與人。或問之,曰:「吾不忍其母子相離也。」
《東坡志林》曰:仲車,古之獨行也,於陵仲子不能過,然其詩文則怪而放,如玉川子,此一反也。耳聵甚,畫地為字,乃始通語,終日面壁坐,不與人接,而四方事無不周知其詳,雖新且密,無不先知,此二反也。
呂紫微《童蒙訓》曰:徐仲車教門人,多於空中書一「正」字,且云:「於安定處得此一字,用不盡。」(補。)
汪玉山《書節》孝行狀後曰:節孝先生嘗語東坡曰:「有功者多矣,而獨稱大禹者,以其不矜不伐也。有才者多矣,而獨稱周公者,以其不驕不吝也。」蘇公受而書之策。又嘗語魯直曰:「為政,慮不厭熟則寡過,睦寮友則事舉。」魯直謝曰:「立參於前,坐倚于衡,何日忘之!(補。)
王深《寧困學紀聞》曰:師氏三德。朱子曰:「至德以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德以為行本,溫公以之。孝德以知逆惡,趙無媿、徐仲車之徒以之。」(補。)

代表詩作

【君看取】
管得江湖占得山。白雲同散學雲閒。
清旦出,夕陽還。不知身在畫屏間。
【君不悟】
一酌村醪一曲歌。回看塵世足風波。
憂患大,是非多。縱得榮華有幾何。
【漁父樂】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陽煙火隔蘆花。
漁唱歇,醉眠斜。綸竿蓑笠是生涯。
【無一事】
見說紅塵罩九衢。貪名逐利各區區。
論得失,問榮枯。爭似儂家占五湖。
【堪畫看】
討得漁竿買得船。歸休何必待高年。
深浪里,亂雲邊。只有逍遙是水仙。
【誰學得】
飽則高歌醉即眠。只知頭白不知年。
江繞屋,水隨船。買得風光不著錢。
【哭張六】
欲視目已瞑,欲語口已噤。欲動肉已寒,欲書手已硬。
惟有心上熱,惟有心上悲。此熱須臾間,此悲無休時。
所悲孤兒寒,所悲孤兒飢。苦苦復苦苦,此悲遂入土。
【花下飲】
我向桃花下,立飲一杯酒。杯酒先濡須,花香隨入口。
花為酒家媼,春作詩翁友。此時酒量開,酒量添一斗。
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半青籬畔草,半綠畦中韭。
閒烏下牛背,奔豕穿狗竇。潛身貓相雀,引喙禽呼偶。
包麻鄰乞火,穿桑兒餉糗。物類雖各殊,所樂亦同有。
誰知花下情,猶能憶楊柳。中心卒無累,外物任相揉。
余方寓之樂,自號閒人叟。
【贈黃魯直】
不見故人彌有情,一見故人心眼明。忘卻問君船住處,夜來清夢繞西城。
【擬李太白雜言】
噫嘻欷奇哉!自開闢以來,不知幾千萬餘年。
至於開元間,忽生李詩仙。是時五星中,一星不在天。
不知何物為形容,何物為心胸?何物為五臟,何物為喉嚨?開口動舌生雲風。
當時大醉騎游龍,開口向天吞玉虹。玉虹不死蟠胸中,然後吐出光焰萬丈凌虛空。
蓋自有詩人以來,我未嘗見。
大澤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萬化千變,雷轟電掣,花葩玉潔,青天白雲,秋江曉月。
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詩。屈生何悴,宋玉何悲!賈生何戚,相如何疲!
人生胡用自縲絏,當須犖犖不可羈。
乃知公是真英物,萬疊秋山聳清骨。當時杜甫亦能詩,恰如老驥追霜鶻。
戴烏紗,著宮錦,不是高歌即酣飲。飲時獨對月明中,醉來還抱清風寢。
嗟君逸氣何飄飄,枉教謫下青雲霄。大抵人生有用有不用,豈可戚戚反效兒女曹。
采蟠桃於海上,尋紫芝於山腰。吞漢武之金莖沆瀣,吹弄玉之秦樓鳳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