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聚

徐學聚,明朝官員,蘭溪人。萬曆進士。官至副都御史,萬曆年間上任福建巡撫,主要從事福建之軍政事務,品等約為二品。著有《歷朝璫鑒》、《國朝典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學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生平,功績,抗西班牙人,抗荷蘭人,著作,

生平

萬曆十一年(1583)與湯顯祖同科進士,授浮梁知縣,累官至山東提學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僉都御史、福建左布政使、八閩巡撫。他出身於書香門第、仕宦之家,是諳熟明制的晚明大吏。他“負良史才,得之家學者遠”,勤於著述,生平著述不下數十種。

功績

抗西班牙人

徐學聚在抵抗“紅毛”侵略戰中有過很大的功績。他撰寫的《嘉靖東南平倭通錄》,前些年由台灣文海書局重版。當年,他作為朝廷二品大員,夾在洋盜、昏君及宦官之間苦作周旋,為保衛祖國的海疆作出了貢獻。
明萬曆間,有過三場大規模戰爭(萬曆三大征),雖然最終朝廷取得了勝利,但國家軍事和財政能力損耗極大,導致財政嚴重不足。而此時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銀通過菲律賓大量流入,明朝便派官員到呂宋調查,試圖開闢財源。西班牙人擔心失去菲律賓,1603年,竟夥同土著人幫凶對華人進行了大規模屠殺。訊息傳來,萬曆皇帝深感震驚。
當時,徐學聚任福建巡撫,他馬上作《報取回呂宋囚商疏》,先緩解皇帝的情緒,說明出征的困難。同時義正詞嚴,警告西班牙人:“我高皇帝統一方夏,表則千古;禮樂威信,世守如一”,用三大征的勝利來顯示國威,威懾西班牙人。此文有理有據,顯示出徐的氣魄與謀略不凡。

抗荷蘭人

17世紀,荷蘭人屢次衝擊中國沿海。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派韋麻郎(也譯華威克)率領一支艦隊前往中國。韋麻郎在澎湖結識了李錦、潘秀、郭震三名中國奸商。漳州守將陶拱聖得到潘秀送來的求貢的文書後,因書中言語多悖慢,並有武力要挾之嫌,大為驚駭,馬上向上司徐學聚報告,把潘秀下了大獄。福建政府又派遣詹獻忠等人去讓韋麻郎歸國。韋麻郎於是動腦筋,派通事林玉去賄賂稅監高宷。
宦官高宷借任福建稅監之機,在福州廣建亭台樓閣,掠民財富,因為有皇帝撐腰,成為福州一霸。徐學聚不懼權勢,下令抓捕了林玉。
林玉被抓獲後,高宷即派遣心腹周之范去見韋麻郎“說以三萬金與宷,即許貢市”,韋麻郎同意了高宷的要求。高宷還與他的死黨福建總兵朱文達密謀勾結圖利。朱文達於是對徐學聚說:“紅夷勇鷙絕倫,戰器事事精利,合閩舟師不足攖其鋒,不如許之。”徐學聚堅持不許,將驅逐之事交給參將施德政與都司沈有容辦理。
沈有容受命之後,認為對待荷蘭這件事“剿而得勝,徒殺無罪,不足明中國廣大;不勝,則輕罷百姓力,貽朝廷羞,不如諭之”。
福建政府又下了嚴令:“兵民從海外入者,一錢不得著身;挾錢者治如法。”韋麻郎審時度勢,只好離開了澎湖。當時荷蘭的戰艦作戰能力十分強,而福建水師的戰船多是商船與漁船改造的,雖有五十艘之多,但未必穩操勝券。沈有容能諭退韋麻郎,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韋麻郎離開之前,特別找了畫師為沈有容畫像,並將銅銃(即大炮)及銃彈與一些特產贈送,以示敬佩。韋麻郎離開後,三個漢奸皆被斬首。沈有容回廈之後,與友人陳第登臨南普陀後山,留下了“騁望極天,徘徊竟日”的題名石刻。
徐學聚本想立即為沈有容表功,因“宷黨”朱文達等人的百般阻撓而未能成功。但澎湖的百姓們卻沒有忘記沈有容的大功,為其豎“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碑刻,是公認的“澎湖第一碑”。

著作

《國朝典匯》前有周應賓、馮琦、米萬鐘三序。此書凡二百卷。“上自開國至於慶、歷、分門敘事,囊括群籍,一代掌故,燦若日星”。此書卷一至卷三十三為朝端大政(分開國、靖難等);卷三十四至八十六為吏部(分吏部、官制等);卷八十七至一百零二為戶部(分戶部、方輿等);卷一百零三至一百三十六為禮部(分禮部、禮制等);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七十八為兵部(分兵部、都督府第);卷一百七十九至一百八十五為刑部(分刑部、刑法等);卷一百八十六至二百為工部(分工部、都邑城池等)。有明刻本。“內缺《女真考》,其邊臣,功罪等卷,內有違礙句”,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禁毀。
前任:朱運昌,萬曆年間上任。繼任:陳子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