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謙

徐克謙

徐克謙,男,1956年出生於江蘇省六合縣(今屬南京市),籍貫江蘇江都。復旦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長、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國際普世對話學會(ISUD)副主席等職。主要從事先秦諸子思想、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以及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出版有《莊子哲學新探》《先秦思想文化論札》《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先秦諸子精華》等各類著作十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克謙
  • 外文名:Keqian X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南京六合
  • 出生日期:1956年4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從事先秦諸子思想、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 代表作品:《莊子哲學新探》《先秦思想文化論札》《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先秦諸子精華》
社會職位,代表著作,

社會職位

曾兼任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長(2000-2007),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2007-2009),江蘇中華文化學院、江蘇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2011-),教育部、國家語委“中華經典資源庫”項目講解專家(2016),國際普世對話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niversal Dialogue)理事(2014-2016)、副主席(2016-2018),《宗教與意識形態研究》(Journal for the Studyof Religions and Ideologies )顧問委員會委員。

代表著作

書籍:
  1. 《莊子哲學新探——道·言·自由與美》,中華書局,2005年;
  2. 《先秦思想文化論札》,中華書局,2007年;
  3. 《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主編),廣西師大出版社,2007年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修訂版;
  4. 《先秦諸子精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5. 《荀子:治世的理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6. 《孟子入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 《孟子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8. 《韓非子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9. 《品鑑識人智慧書:評說劉卲與<人物誌>》,人民出版社,2014年;
  10. 《南齊書選譯》,巴蜀書社,1994年初版;鳳凰出版社,2011年再版;
  11. 《岩穴之士:中國早期隱逸傳統》(譯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
  12. 《人類文化啟示錄:20世紀文化人類學的理論與成果》(譯著),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
  13. 《軸心時代的中國思想》,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14. 《先秦儒學及其現代闡釋》,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代表性論文:論荀子的“中道”哲學, 《中國哲學史》2011年第1期;
論作為道路與方法的莊子之“道”, 《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4期;
從《莊子·天下篇》看先秦學術史中的幾個問題,《哲學研究》1990年12月中國哲學史研究專輯增刊;
鄭玄《尚書·金滕》注探微, 《孔子研究》2011年第3期;
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優先觀, 《孔子研究》2009年第2期;
論儒學基本原理與民主政治的兼容與接軌, 《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孟子“義內”說發微, 《孔子研究》1998年第4期;
先秦儒家人際關係學說淺論, 《孔子研究》1988年第1期;
從“中”字的三重含義看中庸思想, [台灣]《孔孟月刊》第37卷第4期1998年12月;
儒家性善說衍論, [台灣]《孔孟月刊》第33卷第8期,1995年4月;
略論孔子的文化生存與承傳意識, [台灣]《孔孟月刊》第33卷第9期1995年5月;
梭羅與莊子的比較, [台灣]《中國文化月刊》169期1993年11月;
《中庸》思想體系試析, 《齊魯學刊》1986年第4期;
莊子與儒家, 《齊魯學刊》1985年第3期;
先秦諸子的學術品格及其現實意義,《齊魯文化研究》第十三輯2013年;
從社會控制角度看春秋戰國時期的禮與法及其演進, 《國學學刊》2016年第2期;
私德、公德與官德——道德在韓非子法家學說中的地位, 《國學學刊》2013年第4期;
“道”與“真理”, 《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
論莊子式的個人主義:兼論東、西方“個人主義”傳統之異同, 《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論《易傳》和《老子》基本思想體系的一致, 《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
《莊子》美學觀藝術觀散論,《雲南社會科學》1985年第2期;
國學中的價值優先觀,《光明日報》2007年2月1日第9版(《國學》第5期);
先秦儒家關於“欲”的理論, 《中州學刊》2006年第5期;
論惠施思想的獨特個性, 《中州學刊》1999年第2期;
論作為思維方式的“無為”, 《晉陽學刊》1998年第1期;
中庸新探, 《學術月刊》1984年第10期;
論儒家哲學之“道”的實踐屬性與歷史屬性, 《學術論壇》2006年第11期;
“仁義禮智信”與當代社會道德文明建設, 《學習論壇》2005年第4期;
儒家義利之辨對市場經濟社會的啟示, 《黃淮學刊》1994年第4期;
論莊子的語言懷疑論, 《現代哲學》2006年第1期
戰國社會的仁道危機和孔孟仁學的思想貢獻, 《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論莊子哲學中的“真”, 《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楊朱思想探源, 《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2期;
“道言悖論”及莊子對言說方式的懷疑、改造與創新,《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君子與“中道”, 《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探微,《南京師大學報》2011年第2期;
中國哲學之“是”與“實”“事”“史”“時”“勢”,《南京師大學報》2007年第5期;
“命”的語義分析與莊子的“安命”哲學,《南京師大學報》2002年第2期;
“存在”、“此在”與“是非”:兼論莊子、海德格爾對人的存在問題觀點之異同,《南京師大學報》1999年第6期;
荀子的“先王”“後王”說與辯證道統觀,《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燕王噲讓國事件與戰國社會轉型中的政權交接問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儒家仁義的辯證關係及其在實踐中的取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AContemporary Re-Examination of Confucian Li and Human Dignity,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China, Volume13, Number 3,(September2018) Pages:449--464;
Confucianism: The Question of Its Religiousness andIts Role in Constructing Chinese Secular Ideology,Journal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s and Ideologies,vol.17, issue 50 (Summer 2018):79-95.
ConfucianPhilosophy of Zhongdaology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solvingConflicts 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 (ISSN 1234-5792), Vol. XXVI,No.4/2016, pp.187-199.
The Priority of “Liberty” or “Ping An”: Two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 Priorities and Their Impacts,Frontiers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ume10, Number 4,(December2015) Pages:579--600
Ren Xing: Mencian Understanding ofHuman Being and Human Becoming, Dialogueand Universalism (ISSN 1234-5792), Vol. XXV, No.2/2015, pp.29-39.
A Synthetic Comprehension of the Way of Zhong in EarlyConfucian Philosophy, Frontiers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ume 7, Number 3,(September2012) Pages:422-438
China: A Cultural Shift for Science, Nature,Vol. 483, No. 7390, pp407-407, (22 March2012)
A Different Type of Individualism in Zhuangzi,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A&HCI,ISSN:1540-3009 ; E-ISSN:1569-7274), 10 (4):445-462,(December 2011)
Chinese“Dao” and Western “Truth”: A Comparative and Dynamic Perspective, Asian Social Science(ISSN 1911-2017;E-ISSN 1911-2025) Vol. 6, No. 12; December 2010; p.42-49
Early Confucian Principles: the Potential Theoretic Foundation ofDemocracy in Modern China,AsianPhilosophy(A&HCI;ISSN 0955-2367), Vol.16, No.2, July 2006,pp.135-148
The Unique Features of Hui Shi's Thought: A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Hui Shi and Other Pre-Qin Philosophers, Journal of ChinesePhilosophy, Volume 24, NO. 2June 1997,pp.231-2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