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甫著作集:左傳疏證

徐仁甫著作集:左傳疏證

徐仁甫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古典文獻專家。他撰寫《左傳疏證》歷時二十餘年,在將《左傳》與有關古籍細加剖析之後,認為《左傳》並非成書於先秦的解經之作,而是西漢末年劉歆在長達十八年的時間裡雜采《國語》、諸子、《史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精心加工而成,因能集眾家之長,故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文學價值。此觀點並非著者首創,但因《左傳疏證》論證全面細緻,對前人異說均加以討論辯駁,故能自成一家之言。

基本介紹

  • 書名:徐仁甫著作集:左傳疏證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468頁
  • 開本:32
  • 品牌:中華書局
  • 作者:徐仁甫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365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徐仁甫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古典文獻專家。他撰寫《左傳疏證》歷時二十餘年,在將《左傳》與有關古籍細加剖析之後,認為《左傳》並非成書於先秦的解經之作,而是芝滲立重西漢末年劉歆在長達十八年的時間裡雜采《國語》、諸子、《史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精心加工而成,因能集眾家之長,故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文學價值。此觀點並非著者首創,但因棄整堡本書論證全面細緻,對前人異說均加以討論辯駁,故能自成一家之言。

作者簡介

徐仁甫先生(1902—1988),名永孝,字仁甫,晚號乾惕翁,四川省大竹縣人。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古典文獻學家。1929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曾至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考察教育,先後任教於成都賓萌公學、四川大學、華西協合大學、東方文教院等學校;解放後,任教於四川師範學院,並被聘為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四川省語言學會理事、墊霸微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漢語大字典》編委等職。

圖書目錄

自敘
凡例
卷一 論左丘明撰《國語》
一、論左丘明姓左丘,名明;單稱左氏,始於劉歆
二、論《國語》原名《春秋國語》;《春秋國語》是一部書,非兩部書嫌辨試
附證:司馬遷又稱《春秋國語》為《春秋古文》
三、論劉歆、班固、許慎、應劭皆稱《國語》為《春秋國語》
四、論《春秋國語》又名《左氏春秋》,此劉歆用以雙關《春秋左氏傳》
五、論稱《春秋國語》為《春秋外傳》始於劉歆
六、論司馬遷、劉歆所見《國語》多於今本
七、論《新國語》五十四篇為劉歆撰《左氏傳》所取材
卷二 《左傳》采《國語》例證
一、《左傳》采《周語上》,三則
二、《左傳》采《周語中》,六則
三、《左傳》采《周語下》,二則
四、《左傳》采《魯語上》,九則
五、《左傳》采《魯語下》,六則
六、《左傳》采《齊語》,一則
七、《左傳》采《晉語一》,三則
八、《左傅》采《晉語二》,三則
九、《左傳》采《晉語三》,三則
十、《左傳》采《晉語四》,十則
十一、《左傳》采《晉語五》,三則
十二、《左傳》采《晉語六》,九則
十三、《左傳》采《晉語七》,三則
十四、《左傳》采《晉語八》,七則
十五、《左傳》采《晉語九》,六則
十六、《左傳》采《楚語上》,二則
十七、《左傳》采《楚語下》,一則
卷三 《左傳》采《國語》之規律
一、《左傳》采《國語》改實詞,五條
二、《左傳》采《國語》改虛字,五項二十條
三、《左傳》采《國語》用渾括,六條
四、《左傳》采《國語》有增加,五項二十二條
五、《左傳》采《國語》用誇張,六條
六、《左傳》采《國語》用分疏,七條
七、《左傳》采《國語》有刪削,四項十二條
八、《左傳》采《國語》有顛倒,三項十四條
九、《左傳》采《國語》有更易,十一頊五十五條
十、《左傳》采《國語》有別出,三頊十二條
十一、《左傳》采《國語》有虛構,三頊八條
十二、《左傳》采《國語》有正誤,二條
十三、《左傳》采《國語》有自誤,二頊五條
附一 論《左傳》采《國語》似異實同辨,三頊
附二 跋美國學者卜德《《左傳》與《國語》》,三事
卷四 《左傳》與《公羊》、《穀梁》、《檀弓》之比較
一、《左傳》與《公羊》之比較,一則
二、《左傳》與《穀梁》之比較,一則
三、《公羊》與《穀梁》成書先後辨正,二則
四、《左傳》與《公羊》、《穀梁》之比較,六則
五、《左傳洪永》有與《公羊》、《穀梁》經故意立異者,二則
六、《左傳》經有鈔襲自《公羊》、《穀梁》者,二則
七、《左傳》義例有出於《公羊》、《穀梁》者,一則
八、《左傳》與《禮記·檀弓上》之比較,二則
九、《左傳》與《禮記·檀弓下》之比較,三則
卷五 《左傳》采諸子例證
一、《左傳》采《論語》,五則;用其義而變其詞者,五則
二、《左傳》采《孝經》,四則
三、《左傳》采《管子》,五則
四、《左傳》采市境囑《晏子春秋》,九則
五、《左傳》采《孟子》,四則
六、《左傳》采《荀子》,一則
七、《左傳》釆《韓非子》,七則
八、《左傳》采《呂氏春秋》,十五則
九、《左傳》采《春秋事語》原文,三則
十、《左傳》采《賈子新書》,三則
十一、《左傳》采《毛詩故訓傳》,七則
卷六 《左傳》采《史記》例證(上)
一、《左傳》采《五帝本紀》,一則
二、《左傳》采《夏本紀》,一則
三、《左傳》采《周本紀》,一則
四、《左傳》采《秦本紀》,七則
五、《左傳》采《吳太伯世家》,九則
六、《左傳》采《齊太公世家》,十四則
七、《左傳》采《魯周公世家》,十五則
八、《左傳》采《管蔡世家》,四則
九、《左傳》采付您達《曹世家》,一則
十、《左傳》采《陳杞世家》,四則
十一、《左傳》采《衛康叔世家》,十則
卷七 《左傳》采《史記》例證(下)
十二、《左傳》采《宋微子世家》,十則
十三、《左傳》采《晉世家》,二十二則
十四、《左傳》采《楚世家》,十四則
十五、《左傳》采《鄭世家》,五則
十六、《左傳》采《孔子世家》,五則
十七、《左傳》采《伍子胥列傳》,五則
卷八 論西漢人不見《左氏傳》
一、論張蒼、賈誼不習《左氏傳》
二、論河間獻王立《左氏春秋》博士,
指《國語》非指《左氏傳》
三、論張敞封事所引非《左氏傳》文
四、論翟方進奏所引非《左氏傳》文
五、論師丹上書所引非《左氏傳》文
六、論龔勝等議所引非《左氏傳》文
七、論梅福未引《左氏傳》
八、論谷永上疏訟陳湯未引《左氏傳》
九、論劉向不見《左氏傳》,兼辨章炳麟
《劉子政左氏說》之誣
附論諸書未引《左氏傳》
一、辨《戰國策》言“春秋”非指《左氏傳》
二、辨陸賈《新語》不本《左氏傳》
三、辨《韓詩外傳》不本《左氏傳》
四、辨《淮南子》未引《左氏傳》
五、辨汲冢《師春》非鈔《左氏傳》
卷九 《左傳》采《新序》、《說苑》、《列女傳》例證
一、《左傳》采《新序》例證
(一)《左傳》采《新序·雜事》,四則
(二)《左傳》采《新序·節士》,二則
(三)《左傳》采《新序·義勇》,一則
(四)《左傳》采《新序·善謀》,一則
二、《左傳》采《說苑》例證
(一)《左傳》采《說苑·君道》,三則
(二)《左傳》采《說苑·立節》,二則
(三)《左傳》采《說苑·貫德》,二則
(四)《左傳》采《說苑·復恩》,三則
(五)《左傳》采《說苑·政理》,二則
(六)《左傳》采《說苑·尊賢》,一則
(七)《左傳》采《說苑·奉使》,一則
(八)《左傳》采《說苑·權謀》,三則
(九)《左傳》采《說苑·至公》,一則
(十)《左傳》采《說苑·指武》,一則
(十一)《左傳》采《說苑·辨物》,一則
(十二)《左傳》采《說苑·修文》,一則
(十三)《左傳》采《說苑·反質》,一則
三、《左傳》采《列女傅》例證
(一)《左傳》采《列女傳·母儀》,一則
(二)《左傳》采《列女傳·賢明》,三則
(三)《左傳》采《列女傳·仁智》,三則
(四)《左傳》采《列女傳·貞順》,二則
(五)《左傳》采《列女傳·節義》,一則
(六)《左傳》采《列女傳·孽嬖》,三則
卷十 論《左傳》出於劉歆之手
一、論稱引《左傳》始於劉歆
附:跋《鄧析子書錄》
二、論劉歆撰《春秋傳》託名左氏,乃歷史形勢使然
三、論劉歆之才學能撰出《左氏傳》
四、論劉歆校書秘府二十餘年,遍采群書作《左氏傳》,非遍偽群書
五、論劉歆為文與《左傳》相同,可證《左傳》出於歆手
附一論《左傳》思想內容具有西漢時代之特徵
附二“劉歆偽作《左傳》證成莽篡”辨誣
校訂後記
三、《左傳》采《國語》用渾括,六條
四、《左傳》采《國語》有增加,五項二十二條
五、《左傳》采《國語》用誇張,六條
六、《左傳》采《國語》用分疏,七條
七、《左傳》采《國語》有刪削,四項十二條
八、《左傳》采《國語》有顛倒,三項十四條
九、《左傳》采《國語》有更易,十一頊五十五條
十、《左傳》采《國語》有別出,三頊十二條
十一、《左傳》采《國語》有虛構,三頊八條
十二、《左傳》采《國語》有正誤,二條
十三、《左傳》采《國語》有自誤,二頊五條
附一 論《左傳》采《國語》似異實同辨,三頊
附二 跋美國學者卜德《《左傳》與《國語》》,三事
卷四 《左傳》與《公羊》、《穀梁》、《檀弓》之比較
一、《左傳》與《公羊》之比較,一則
二、《左傳》與《穀梁》之比較,一則
三、《公羊》與《穀梁》成書先後辨正,二則
四、《左傳》與《公羊》、《穀梁》之比較,六則
五、《左傳》有與《公羊》、《穀梁》經故意立異者,二則
六、《左傳》經有鈔襲自《公羊》、《穀梁》者,二則
七、《左傳》義例有出於《公羊》、《穀梁》者,一則
八、《左傳》與《禮記·檀弓上》之比較,二則
九、《左傳》與《禮記·檀弓下》之比較,三則
卷五 《左傳》采諸子例證
一、《左傳》采《論語》,五則;用其義而變其詞者,五則
二、《左傳》采《孝經》,四則
三、《左傳》采《管子》,五則
四、《左傳》采《晏子春秋》,九則
五、《左傳》采《孟子》,四則
六、《左傳》采《荀子》,一則
七、《左傳》釆《韓非子》,七則
八、《左傳》采《呂氏春秋》,十五則
九、《左傳》采《春秋事語》原文,三則
十、《左傳》采《賈子新書》,三則
十一、《左傳》采《毛詩故訓傳》,七則
卷六 《左傳》采《史記》例證(上)
一、《左傳》采《五帝本紀》,一則
二、《左傳》采《夏本紀》,一則
三、《左傳》采《周本紀》,一則
四、《左傳》采《秦本紀》,七則
五、《左傳》采《吳太伯世家》,九則
六、《左傳》采《齊太公世家》,十四則
七、《左傳》采《魯周公世家》,十五則
八、《左傳》采《管蔡世家》,四則
九、《左傳》采《曹世家》,一則
十、《左傳》采《陳杞世家》,四則
十一、《左傳》采《衛康叔世家》,十則
卷七 《左傳》采《史記》例證(下)
十二、《左傳》采《宋微子世家》,十則
十三、《左傳》采《晉世家》,二十二則
十四、《左傳》采《楚世家》,十四則
十五、《左傳》采《鄭世家》,五則
十六、《左傳》采《孔子世家》,五則
十七、《左傳》采《伍子胥列傳》,五則
卷八 論西漢人不見《左氏傳》
一、論張蒼、賈誼不習《左氏傳》
二、論河間獻王立《左氏春秋》博士,
指《國語》非指《左氏傳》
三、論張敞封事所引非《左氏傳》文
四、論翟方進奏所引非《左氏傳》文
五、論師丹上書所引非《左氏傳》文
六、論龔勝等議所引非《左氏傳》文
七、論梅福未引《左氏傳》
八、論谷永上疏訟陳湯未引《左氏傳》
九、論劉向不見《左氏傳》,兼辨章炳麟
《劉子政左氏說》之誣
附論諸書未引《左氏傳》
一、辨《戰國策》言“春秋”非指《左氏傳》
二、辨陸賈《新語》不本《左氏傳》
三、辨《韓詩外傳》不本《左氏傳》
四、辨《淮南子》未引《左氏傳》
五、辨汲冢《師春》非鈔《左氏傳》
卷九 《左傳》采《新序》、《說苑》、《列女傳》例證
一、《左傳》采《新序》例證
(一)《左傳》采《新序·雜事》,四則
(二)《左傳》采《新序·節士》,二則
(三)《左傳》采《新序·義勇》,一則
(四)《左傳》采《新序·善謀》,一則
二、《左傳》采《說苑》例證
(一)《左傳》采《說苑·君道》,三則
(二)《左傳》采《說苑·立節》,二則
(三)《左傳》采《說苑·貫德》,二則
(四)《左傳》采《說苑·復恩》,三則
(五)《左傳》采《說苑·政理》,二則
(六)《左傳》采《說苑·尊賢》,一則
(七)《左傳》采《說苑·奉使》,一則
(八)《左傳》采《說苑·權謀》,三則
(九)《左傳》采《說苑·至公》,一則
(十)《左傳》采《說苑·指武》,一則
(十一)《左傳》采《說苑·辨物》,一則
(十二)《左傳》采《說苑·修文》,一則
(十三)《左傳》采《說苑·反質》,一則
三、《左傳》采《列女傅》例證
(一)《左傳》采《列女傳·母儀》,一則
(二)《左傳》采《列女傳·賢明》,三則
(三)《左傳》采《列女傳·仁智》,三則
(四)《左傳》采《列女傳·貞順》,二則
(五)《左傳》采《列女傳·節義》,一則
(六)《左傳》采《列女傳·孽嬖》,三則
卷十 論《左傳》出於劉歆之手
一、論稱引《左傳》始於劉歆
附:跋《鄧析子書錄》
二、論劉歆撰《春秋傳》託名左氏,乃歷史形勢使然
三、論劉歆之才學能撰出《左氏傳》
四、論劉歆校書秘府二十餘年,遍采群書作《左氏傳》,非遍偽群書
五、論劉歆為文與《左傳》相同,可證《左傳》出於歆手
附一論《左傳》思想內容具有西漢時代之特徵
附二“劉歆偽作《左傳》證成莽篡”辨誣
校訂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