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石龍屯村

後石龍屯村

後石龍屯村位於李哥莊鎮駐地南5.5公里,東依毛家屯,西靠沽河大堤,南與前石龍接壤,北與桃園相鄰。全村共540戶,1807人,版圖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11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石龍屯村
  • 地理位置:李哥莊鎮駐地南5.5公里
  • 類型:村莊
村莊由來,經濟狀況,村莊建設,社會事業,

村莊由來

相傳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夏季由陳姓夫妻從即墨七級鎮遷來立村,最初是割灘草支草屋暫棲,成村後叫陳家屋子。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膠州知州周於智一行多人自和榮乘船向下游視察,船到村西時聽見河底聲音,經察看河底橫跨一道石嶺,橫臥似龍,水擊石嶺時發出龍吟般的聲音,命村石龍屯。因前後二村,此村居後,簡稱後石龍。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後,1984年實行聯產承包,提高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農業連年豐收,工副業也隨即發展。1995年以後,個體經濟發展迅速,木器製作、運輸、體育用品、皮革、相框製作、帘布廠、橡膠、廠鞋廠、麵粉廠、窯廠迅速起動,打工族發展更快,短短几年,就建立了一支600人的打工隊伍。全村有麵包車11輛,運輸車10輛, 農業機械15台,建築機械2輛。
全村有合資企業4家,上交稅金2000萬元;民營企業2家,上交稅金100萬元;個體私營戶6家,上交稅金達20萬元。2005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4570萬元,包括農業收入120 萬元,工業收入22930萬元,副業收入1080萬元,其它收入440萬元,人均純收入6706元。

村莊建設

1986年來,工業投資600萬元,工業聚集區投資50萬元,村居建設投入了300萬元,包括供電投入了20萬元,硬化路面12000平方米,共投入50萬元,排水溝投入35萬元,綠化投入5 萬元,建造辦公室投入20萬元,其他投入25萬元。家家住上了新房。

社會事業

投入20萬元,完善學校、幼稚園設施。全村小汽車入戶達80%,電腦幾乎家家必備,機車、電話、彩電基本普及。1992年開始對60歲以上老人每年補貼240元。後石龍村先後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單位,膠州市文明單位,以及李哥莊鎮文明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