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垟村(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雲豐鄉後垟村)

雲豐鄉後垟村位於雲和縣城西南部,是龍泉、景寧、雲和三市縣的交界地,距縣城47公里,平均海拔860米,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03.7畝,山地面積18507畝。全村轄4個自然村,分10個村民小組,共有259戶,920人。2007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990元。村黨支部共有黨員27人,其中預備黨員3人,村黨支部委員成員4人,村委成員5人。由於地處雲和縣的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生活條件差,農民增收困難,是欠發達山區的貧困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垟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蓮都區
  • 電話區號:0578
  • 地理位置:浙西南
經濟發展,農戶增收,工作思路,存在問題,

經濟發展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村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經濟社會取得了又好又快的發展,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改觀。
後垟村
(一)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一是全面完成康莊工程建設,建成5.129公里的金後杉公路。二是投資15餘萬元,開通從村頭至外村機耕路路基及路面硬化工程,。三是路燈亮化,投資2萬餘元安裝路燈37盞。三是農田土地整理項目,總投資37萬餘元對本村200多畝的土地、水利設施進行整理改造。四是投資20萬元完成村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目前每個農戶都用上清潔的自來水。五是投資2萬餘元,建立圖書室與老年活動室。
(二)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一是積極引導勞動力轉移,2007年共轉移勞動力外出就業513人,年創業經濟總收入418.58萬元;二是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留守農民開發生態效益農業,2007年全村實施稻田養魚100畝、養田螺100畝,實現經濟收入10多萬元;種植高山蔬菜100多畝,實現經濟收入20多萬元;種植代料香菇120萬袋,代料黑木耳10萬段,實現經濟收入240萬元;三是立足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做“山”字文章;開發高山楊梅基地200畝;新開發高山有機白茶120.5畝。

農戶增收

2007年後洋村人均純收入低於1500元的農戶還有59戶167人,其中因缺少生產資金致貧的15戶62人,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致貧的有12戶33人,因子女上學造成貧困的有6戶19人;因長年生病喪失勞動力的有10戶29人,因年老體弱缺少勞動力致貧的有15戶24人。
根據低收入戶的實際情況,我們採取戶戶有一名幹部結對幫扶,實行分批分類,因戶、因人制定增收項目,通過引導鼓勵他們開發高山白茶、種植袋料香菇、養羊、養豬、養牛、轉移外出就業等產業,取得明顯成效。

工作思路

根據鄉黨委政府提出的“生態立鄉、農業興鄉、轉移富鄉、創新強鄉”的發展戰略,堅持因地制宜求發展,分步分批奔小康的總體思路,努力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以農民就業技能培訓為抓手推進本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1、調整食用菌種植結構,在穩定袋料香菇生產的基礎上,引導農戶發展袋料黑木耳和其它珍稀菌類,並將依靠科技提高產量和質量,確保農戶增收。發揮山區優勢,利用本地特有的氣候條件發展高山有機白茶,全村現已發展100多畝,計畫再發展200畝,到2010年全村人均要達到一畝茶。引導農戶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現已發展100多畝,計畫再發展200畝。
2、針對本村低收入農戶和留守人員勞動能力弱的情況,鼓勵他們發展家庭畜牧業,並利用本村水田多的優勢進行稻田養畝、養田螺等,全村現已養殖100畝,計畫再養殖200畝。
3、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在2007年轉移勞動力就業335人的基礎上再轉移200人。
4、努力爭取項目資金,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完成“千村示範萬村整治”項目建設。
5、加強精神文明建設,2008年爭取資金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和村民健身場所,以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
6、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村黨員幹部凝聚力和戰鬥力。

存在問題

1、村黨員幹部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對發展產業有一定的差距。
2、村集體經濟薄弱,在以前所做的公益事業政策處理等問題未有兌現,同時今年的村莊整治項目工程建設帶來經濟上的困難。
3、雖然有部分民眾生活得到改善,但到目前為止全村還有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困難戶96戶共306人,其中五保2人,低保戶10戶16人。由於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等制約,要想從根本上脫貧是一項較為困難的事。
為此,我們希望社會各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多關心支持我村,我們一定克服困難,努力工作,決不辜負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與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