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練矛

彭練矛

彭練矛,男,1962年9月生,1982年北京大學電子學系畢業,1988年在美國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

現任北京大學信息學院“博雅”特聘教授、電子學系主任、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中國晶體學會、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納米電子材料和器件研究。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練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
人物履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獲獎榮譽,科學研究,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科研項目,研究課題,其他成果,代表論著,擔任職務,院士候選,

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1978-1982:北京大學電子學系
彭練矛彭練矛
1982-1983:北京大學碩士課程
1983-1988:通過CUSPEA計畫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國家高分辨電子顯微學中心博士課程。
1988年獲博士學位
1988-1989:挪威Oslo大學物理系,博士後
1989-1990: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90-1995:牛津大學Violette and Samuel Glasstone Research Fellow
1995-2002: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99- :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長江特聘教授

獲獎榮譽

1998年獲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稱號。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8年9月30日,獲得第三屆北京市華僑華人“京華獎”。
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納米電子學材料的設計、製備;納米電子學基本單元器件物理;基於電子衍射的結構分析方法。

研究成果

系統發展了表面電子衍射和成象的理論和實驗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生長特別是半導體超晶格材料的生長過程的控制方法;發展了彈性與非彈性動力學電子衍射的一般理論,高能電子衍射的張量理論,動力學電子衍射數據的求逆方法;對一系列重要的新材料,包括Ti基生物材料,新型分子篩材料,高溫超導材料和納米碳管材料的結構和性能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發表論文120餘篇,被引用千餘次。1998年獲求實科技基金會頒發的"傑出青年學者獎"。2000年在納米科學方面的工作被列入"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第一條。 2001年被聘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納電子運算器材料的表征與性能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

科研項目

1、973計畫(重大研究計畫納米研究)項目:基於一維納米材料的新原理器件:納米碳管為基的納米器件(2006-2011,首席)
2、863計畫項目:基於掃描電鏡的原位、實時納米器件綜合測試系統的研製和納米表面修飾的原位研究(2006-2008,項目負責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納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物理基礎(2005-2008,項目負責人)

研究課題

納米材料,特別是具有納米電子學套用前景的碳基納米材料的模擬設計,製備,結構分析及物性研究;納米電子學基本器件概念,設計及製備;基於電子衍射的結構分析方法,包括圖像處理方法。
已培養碩士生2名,博士生5名,出站博士後3名。現有博士生5名,博士後2名。

其他成果

2001年納米碳管工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選入“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第一條; “亞納米碳管的穩定性研究”被選為2000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第七條。
2004年“電子顯微學基礎和納米結構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0年度彭練矛,陳清等人的“定量電子顯微學方法與氧化鈦納米結構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代表論著

1、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Microscopy, by L.-M. Peng, S.L. Dudarev and M.J. Whel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top gate complementary inverter using a singlecarbon nanotube and via a simple process, by Y. F. Hu et al., Appl. Phys. Lett
3、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 retrieval of semiconducting nanowires, by Z.Y. Zhang et al., Appl. Phys. Lett
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2Ti3O7 nanotubes, by S. Zhang, L.-M. Peng et al., Phys. Rev. Lett.
5、 St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s - how small can they be?, by L.-M. Peng et al., Phy. Rev. Lett.

擔任職務

北京大學物理電子研究所所長;教育部納米器件物理和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位分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分會副理事長; 國際晶體學會電子衍射委員會委員;國際 MICRON, Ultramicroscopy 等雜誌編委會成員。
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電子學研究所所長。

院士候選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