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交通大學原校長、中央華東局原宣傳部長)

彭康(交通大學原校長、中央華東局原宣傳部長)

彭康(1901年8月-1968年3月),字子劼,江西省上栗縣人,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革命家。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鹿兒島第七高等專科學校和京都帝國大學哲學系。1927年回國投身革命,1928年1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彭康是20、30年代滬上著名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先後翻譯恩格斯的《費爾巴哈論》、《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和普列漢諾夫的《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問題》等經典哲學著作。

1952年起任交通大學校長、黨委書記。1956年率領交通大學內遷西安,並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黨委書記。掌校期間,交通大學經歷了建國後的快速恢復和發展;為交通大學西遷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建設、發展做出了歷史貢獻。

1968年3月,彭康遭受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才得到平反昭雪。1978年6月24日,中共陝西省委在西安交大舉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會及骨灰安放儀式”,由時任陝西省委書記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康
  • 外文名:Peng Kang
  • 別名:子劼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
  • 出生日期:1901年8月26日
  • 逝世日期:1968年3月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日本京都帝國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翻譯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
    參與組建左翼作家聯盟
    中央山東分局委員兼宣傳部長
    交通大學西遷豐碑的重要奠基者
人物生平,人物成就,個人生活,人物主張,後世紀念,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8月26日,彭康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福田鎮雙源村南嶺下村。
留學日本東京留學日本東京
民國五年(1916年),彭康畢業於江西省萍鄉中學
民國六年(1917年),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實習半年日文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高中部。
民國十三年(1924年),彭康入京都帝國大學哲學系學習哲學,畢業後獲博士學位。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訊息傳到日本京都的帝國大學,來自江西的中國留學生彭康拍案而起,毅然拋棄即將到手的學位和畢業證書,趕赴血與火考驗中的上海。彭康在上海與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共同組織“創造社”,並任該社理事會理事、黨組成員。
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彭康加入中國共產黨。彭康翻譯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傳播共產主義真理,參與組建左翼作家聯盟,成為我黨在思想文化戰線的卓越戰士。這之後,彭康身陷國民黨牢獄長達7年半,英勇不屈,鬥志更堅。出獄後,彭康即奔赴戰鬥崗位,到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周恩來是副部長)第三廳(廳長郭沫若)工作,董必武親自恢復他的組織關係。武漢失陷後到重慶,後轉延安。
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15日,彭康與魯迅、郁達夫、鄭伯奇、馮雪等51人共同發起組織“中國自由運動大聯盟”。同年4月為掩護同志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蘆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加上黨組織的營救,被關押7年之久的彭康被無條件釋放。
1945年,彭康擔任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創辦的華中建設大學校長,開始投身於無產階級教育事業。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彭康先後擔任中央文委委員、代理書記、湖北省委候補委員、中共安徽省工委書記、鄂豫皖區黨委宣傳部長、淮南路西區黨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副部長、部長,華中黨校副校長、華中建設大學校長、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長、中共渤海區黨委副書記等職。
建國後,彭康歷任中央山東分局委員兼宣傳部長、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主任。
1952年,彭康率代表團赴東歐各國考察文教事業。同年11月3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任命書,彭康任交通大學校長。
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華東局組織部批覆彭康任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同年,彭康被選為黨的八大代表。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彭康積極率領交通大學西遷西安。歷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黨委書記,陝西省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等職。
任命彭康為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周恩來(交大西遷博物館珍藏)任命彭康為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周恩來(交大西遷博物館珍藏)
1968年3月,彭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才得到平反昭雪。
1978年6月24日,中共陝西省委在西安交大舉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會及骨灰安放儀式”,由當時的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人物成就

彭康是二十世紀20、30年代滬上著名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先後翻譯恩格斯的《費爾巴哈論》、《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和普列漢諾夫的《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問題》等經典哲學著作。
在彭康出任交大黨委書記和校長期間,建立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體系,建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學科體系,制訂一系列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為建立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促進交大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彭康到交大任職之際,正當學校全面開展教學改革。他積極倡導學習蘇聯的教育經驗,尊重來校工作的蘇聯專家的建議。由於改革要求過高過急,在院系調整和重組教研室的情況下倉促開課,教研室工作一度出現被動、混亂,彭康及時進行調查研究,採取各種辦法努力克服忙亂現象,逐步安定教學秩序。鑒於改革鋪開的面太廣,步伐不穩,他在校務委員會常委會上提出某些課程內容精簡、某些課程緩開、程度較差的學生免修俄文、考試測驗暫停3周等建議。他認為蘇聯的經驗與中國國情並不完全吻合,蘇聯大學是5年制,而我國大學是4年制,因此提出運用蘇聯教材、制訂教學計畫與教學大綱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既要積極採用,又要有充分準備,要求全體教師積極備課,對課程內容進行適量縮減,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和接受能力來傳授,以提高課堂效率。當他發現學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時,便果斷地中止“六節一貫制”(即一個上午連上六節課,然後吃中飯;一周共排三十六節課)的試驗,對學生作息時間作了調整。他十分尊重陳大燮、張鴻、鐘兆琳、趙富鑫等教授的教學和管理經驗,要求教務等部門根據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基本任務,制訂出適合國情的“四年教學規劃”。這樣通過一邊實踐、一邊改革、一邊調整,彭康不斷檢驗並總結出符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提出“學習蘇聯經驗,還要很好總結運用我國過去的教學經驗,特別是老解放區的教學經驗”,注意“發揚老交大的優良教學傳統”,並希望教師、幹部要“領會蘇聯教學經驗的思想性”。在當時政治氣氛下,彭康說要“發揚老交大優良教學傳統”,這是很不容易的。

個人生活

妻子:王璉(華北軍區軍政大學衛生部醫院原醫務主任)
兒子:彭城(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北京分會原副會長兼秘書)
1939年10月,在安徽廬江東湯池,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所在地,38歲的彭康與妻子王璉在戰火紛飛中迎來了他們的孩子——彭城。但當時危機四伏,部隊隨時都有轉移的可能,帶著一個剛剛出世的嬰兒是非常危險的。彭康夫妻一咬牙、一狠心,決定把小彭城送到老鄉家寄養。而他們夫妻二人則繼續全身心投入到戰鬥中。

人物主張

1955年1月,彭校長首次提出是面向教學、面向學生的工作方針。
彭康辦學箴言是“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就是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師資隊伍”。
彭康要求校園中,充分發揚民主,堅持學術自由,並提出“思想活躍、學習活躍、生活活躍”。(現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院訓)

後世紀念

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
2006年9月,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成立,以彭康老校長名字命名。是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所書院。
彭康校長銅像
200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學舉辦各種活動,紀念曾率領交通大學從上海西遷西北古城、被尊為西部大開發的“開拓者”彭康同志百年誕辰,緬懷彭康同志對我國教育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並在西安交大花木扶疏的西花園,舉行了彭康校長銅像落成揭幕儀式。
115周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2016年9月23日,彭康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座談會在西安交通大學隆重舉行。會上播放了紀念短片《光輝的榜樣 永恆的豐碑》,回顧了彭康校長奮鬥求索的人生歷程。彭康先生是交通大學西遷豐碑的重要奠基者,是開創西安交通大學千秋基業的傑出領頭人。
《彭康傳》
2016年9月,在彭康校長誕辰115周年來臨之際,西安交大計畫組織撰寫《彭康傳》,緬懷彭康歷史,傳承彭康精神。

人物評價

彭康是一位久經考驗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陝西日報評)
彭康老校長是中國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功勳人物,是西安交大的領路人。(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宮輝評)
彭康同志是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開拓者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學西遷的奠基人,用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在西北大地上譜寫了華章,為陝西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和科教興國奠定了基礎。(陝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評)
彭康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是我們上栗人民的優秀兒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獻身教育的一生,他的光輝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家鄉人引以為豪。(江西省上栗縣委宣傳部部長熊淵評)
彭康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的教育和革命事業,他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格、先進的教育思想,鑄就出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恆的豐碑,匯聚為西安交大兩甲子的輝煌。(光明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