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公水壩遺址

2009年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發掘,迄今見到的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公水壩遺址
  • 類型:古遺址
  • 年代:良渚時期
  • 所在地點: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彭公村
文物檔案,遺址現身,測定年代,大禹治水的傳說,

文物檔案

名稱:彭公水壩遺蹟

遺址現身

這是2009年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發掘。因施工取土,彭公水壩遺址現身,但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那是個古墓。其實,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是史書上從未記載,迄今見到的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考古者在這片山嶺中發現6處人工堆築的遺蹟,如今被當地人稱作崗公嶺、秋塢、石塢、老虎嶺的土坡就是4000多年前先人堆築的水壩遺址。
這些水壩修建在幾座山峰包夾的山谷之間,先人們意圖是,用水壩將分散的山頭連成一體,形成一道長達數公里的屏障,從而達到使山洪改道的目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推測,這些水壩與良渚古城外圍的防洪治水系統有關,換句話說,是它們讓繁盛一時的良渚城免遭水患。
攔水壩頂寬現存約10-18米,底寬現存約50-80米,高約10-20米。堆築平面呈條形,剖面呈梯形。
4000多年前的人類是怎么築起水壩的呢?考古學者細究其構造發現:水壩下部用草裹青淤泥堆築,上部用黃土堆築,這種營建的方式是良渚時代高台遺址普遍採用的方法,由此也反證此水壩確係良渚人所築無疑。史前人類竟能營造連線數座山峰的大型水壩工程,良渚人的智慧再次驚四座。

測定年代

2010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將草裹泥樣品送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測定年代,結果為距今4300年左右,確認該攔水壩遺蹟為良渚文化中期營建。

大禹治水的傳說

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這位史官明確告知,這是上古傳說,他未能做歷史考證。兩千多年來,從未有人找到過大禹治水留下的痕跡。大禹果真治過水嗎,歷史上真有大禹這個人嗎?
依照傳說,大禹曾在會稽山召集部落首領開會,慶祝治水成功,部落首領防風氏因忙於治水,赴會遲到而被殺。防風氏所統領防風國就在浙江德清,意味著大禹治水若真有其事,就發生在浙江一帶。
若大禹果真是夏朝第一代王“啟”的父親,他恰巧就生活在彭公水壩修築的年代,吳志強說,隨著研究的深入,彭公水壩有望讓大禹走出神話,進入真實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