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鮒

彩石鮒

彩石鮒,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1931),鯉科彩石鮒屬的一種魚類,俗稱鰟鮍,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草豐盛的環境內。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為食。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是一種適應性很強,分布很廣的野生小型魚。由於體色艷麗且容易飼養,這種魚一直深得很多魚友的青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彩石鮒
  • 拉丁學名: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1931)
  • 別稱:鰟鮍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彩石鮒屬
  • :彩石鮒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食物,野生種魚的來源,種魚育成期的飼養,繁殖,雌性,雄性,

形態特徵

背鰭條2,9~10;臀鰭條2,8~11, 縱列鱗31~34;下咽齒1行,5-5,齒面有鋸紋尖端呈鉤狀,鰓耙短小,外側6枚。外形和鰟魚皮屬很相似,但身體顯得較肥厚。頭小,口端位,無須,背前部隆起,其隆起程度介於中華鰟魚皮和高體鰟魚皮之間,側線鱗3~6片。背鰭和臀鰭無刺,外緣輪廓圓凸。鰾2室。腹腔膜灰黑色。身體上部黃褐色,下半部及腹面淺黃色,眼球上方桔紅色。鰓孔後方、第1側鱗上有1了蘭黑色大點,尾柄中部有1黑色縱帶,向前延伸至背鰭中點正下方或超過背鰭起點。背鰭、臀鰭和腹鰭呈桔黃色。上下尾葉之間有1桔紅色的縱紋。幼魚和雌魚的背鰭部有1黑色大斑點,雄魚不明顯。生殖期雄魚的吻端具兩叢白色珠星,臀鰭邊緣有鑲得比雌魚寬得明顯黑邊,在第5~6側鱗處還有1條不太明顯得淺綠色橫斑。
體高,扁薄,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3~6枚鱗片上具側線孔。生殖期雄魚的吻部具珠星,色澤鮮艷。

生長環境

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草豐盛的環境內。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為食。5月產卵。卵長圓形,產於蚌的鰓瓣中。個體小,最大不超過60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各主要水系。

食物

在飼養過程中所餵的食物以水蚤為主,每天餵二到五次不等,視當日魚群的活動情況決定(水溫在18度上下時魚最為活躍,取食也最為積極)。每次飼餵量以半小時以內能全部吃完為宜。由於鰟鮍消化食物較快,所以建議儘量少吃多餐。當魚長到3厘米以上時可以餵少量商品魚糧,但是不建議以此為種魚的主食。另外也可以餵些極碎的熟瘦肉蓉(豬牛雞等不限),但是量要細緻掌握,不要讓殘餘的肉末污染水質。鰟鮍雖然在野外可能採食大量的藻類食物,不過據我的經驗,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只要動物源性食物充足,他們一般不會採食太多植物性的食物。另外在某些地區可能不容易找到大量水蚤,我覺得動物源性主食也可以用紅線蟲或者掐碎的小蝦代替。
3、雌雄分養
和不少人的看法不同,我認為彩石的雄魚是很有攻擊性的,而且這種攻擊性從幼魚階段就開始顯露。當幼魚超過四月齡,性徵(即雌魚產卵管開始從泄殖腔口延伸至體外,而雄魚背脊上的鱗片開始出現金屬光澤)開始顯露後,雌雄間的體型差異開始日益明顯,而雄魚也開始頻繁地追逐靠近自己的其他個體,在爭搶食物的過程中雌魚開始處於普遍劣勢,為保證日後參與繁殖的雌魚體質過關,有必要從此時將雌雄分開飼養。分養後,我提供給二者的飼養條件沒有多大區別。雌性彩石性格較為溫和,一般不會攻擊其他個體;而全雄性群體中的攻擊行為隨著魚體的成長會越來越多,對此一般不需人為干涉,因為這是自然地選出個體最大,體色最艷,潛質最佳的雄性個體--也就是始終處於優勢狀態的那些個體--的過程。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和病弱個體的產生,某一數量的雄魚與相同數量的雌魚相比需要更大的空間。另外我發現將較小體型的麥穗魚等其他品種的魚放入雄魚缸也可以減少雄魚間的激烈追逐行為,因為前者分散了那些特別具有攻擊性的個體的注意力。

野生種魚的來源

彩石鮒廣泛分布在中國大陸各大水系,雖然成年的雌魚和雄魚都很好捕捉到,但是如果要以繁殖為目的的話最好從飼養那些較為年幼的魚開始,因為相比成年魚而言,它們更容易適應全新的人工環境並在其中發情繁殖。鰟鮍的幼魚與其他魚種的幼魚很好區別,因為他們的背鰭上一般都有標誌性的黑點,看上去很像熱帶魚中的扯旗。在有鰟鮍繁殖的水體中,6月到8月間,幼年鰟鮍經常集成群體在水上層或者流水口處覓食,很容易用紗網撈到。對初步捕到的幼鰟鮍要及時進行一次篩選,選擇留下那些體格勻稱,身體相對較高(即體形近於橢圓這為佳),鱗片色澤良好,無外傷,無畸形且體長在2厘米左右的魚(為保護野生魚類資源起見建議將其他魚當場放歸)。

種魚育成期的飼養

早期飼養環境
幼年時代的鰟鮍要求生活在水質清澈,含氧量豐富且有一定流動性的水體中,因此在家飼養時最好用有水泵的缸,且魚的密度不宜太大。以我的一個80*60*25(cm3)的魚缸為例,飼養10-15條5厘米以下的魚時魚群中的追逐攻擊行為最少而又不至於顯得太浪費空間。 濾水泵不必保持二十四小時工作狀態,每天開啟一二小時就可以了。另外,陽光對於魚的發育和健康很重要,魚缸最好置於每天能有一小時以上日光直射的地方;魚缸中最好種植一些高大的水草以提供隱蔽場所和少量的植物性食物。直接從野外引入的魚對外界驚擾十分敏感,因此在馴養過程中要儘量減少換水次數(這對養蚌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也不要將有稜角的硬物放在魚缸內,以免魚受驚亂竄時被刮傷。

繁殖

彩石性成熟較快,一般到出孵的次年就可以參與繁殖。如果在自然光照終年充足的地方飼養,彩石一般至白晝水溫達到18攝氏度以上就出現活潑的繁殖行為傾向。當然由於中國的氣候條件地方差異較大,因此彩石開始繁殖的時期和要求的水文條件可能有明顯地域性的差異。判斷雌雄親魚是否進入繁殖狀態十分簡單。

雌性

輸卵管由緊縮的細長針狀變成柔軟飄逸的半透明灰白色帶狀,腹部圓脹,體色顯著白亮(很多雌魚到性成熟後依然會保持具有背鰭上的黑點)。

雄性

婚裝明顯,鱗片閃亮,某些在迅速游種群中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個體甚至會呈現出瀰漫整個腹部的粉紅或者絳紅色(第一年的雄魚在越冬期間逐漸失去背鰭上的黑斑同時出現婚裝),與背部的藍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經常性地動,體態較為僵直,猶如脂鯉,追逐攻擊行為明顯;如果缸內有河蚌,則長時間圍繞河蚌遊動,並頻頻在其出水孔處向內窺視。
當親魚出現上述性狀後,應當及時分組繁殖。因為雄性彩石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所以當一隻缸記憶體在多條雄魚時它們之間彼此攻擊相當頻繁,這就會對雌魚的產卵和雌雄的配對受精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彩石將卵產入河蚌的過程需要一段相對其他魚來說非常長的時間並具有很高的動作難度,很小的擾動都會影響雌魚的排卵也會使河蚌受到刺激後閉緊貝殼,雄魚間的相互干擾將大大增進這種擾動發生的可能。另外,如果雄魚處於長期相互對峙的緊張狀態,其體力下降很快,必然影響其繁殖能力,更為糟糕的是長期緊張的雄魚會出現猛烈攻擊雌魚等非常行為。綜上,建議對繁殖期間的彩石進行一雄對多雌的配組,比例可因魚而異,建議在1:2~1:5之間。再有一點值得一提,雌魚排卵是有周期性的,整個繁殖期中每條雌魚可以排卵多次,每個周期大約10天左右,其變化可以通過產卵管的形態變化反映出來;而雄魚則一直保持著強盛的性慾,因此一雄多雌的搭配中不同雌魚排卵有先有後,可以保證大部分時間都有雌魚產卵,這樣就提高了種雄魚的繁殖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