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寺(山西省榆社縣寺廟)

彌陀寺(山西省榆社縣寺廟)

彌陀寺始建於公元四世紀十六國時的石勒時期。建興四年(316年),石勒與西晉并州刺史劉琨戰於綿山、悟雲山一帶,死傷無數,石勒痛惜將士,乃設壇超度。建平三年(332年),已稱帝的後趙皇帝石勒於曾與官兵惡戰的榆社建彌陀寺,歷代多有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彌陀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榆社縣
歷史沿革,主要建築,歷史價值,

歷史沿革

有1600餘年歷史的古代石建築群彌陀寺是我國北方一個彌足珍貴的魏晉文化遺蹟,位於太行山西麓榆社縣、祁縣交界處的悟雲山深處。彌陀寺始建於公元四世紀十六國時的石勒時期。建興四年(316年),石勒與西晉并州刺史劉琨戰於綿山、悟雲山一帶,死傷無數,石勒痛惜將士,乃設壇超度。建平三年(332年),已稱帝的後趙皇帝石勒於曾與官兵惡戰的榆社建彌陀寺,歷代多有重修。
華北第一古石殿 彌陀寺華北第一古石殿 彌陀寺

主要建築

現存的彌陀寺遺存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比圓明園始建時間還要早五年。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平面布局前後四合院式,正殿面闊三間,石徹拱式建築,偏殿面闊四間,石柱石樑穿斗混合構架。後院正殿歷千年滄桑仍風骨猶存,巋然屹立,其餘各殿均已傾圮,但廢墟之上文物甚多。
榆社彌陀寺榆社彌陀寺
除八通記載寺院興衰修建及佛教東漸南播歷史的碑刻之外,雕刻精湛的獸頭、門蹲、柱石都有極高的文物價值,特別是兩尊2米見方、重達千餘斤的青石龜形辟邪令人嘆為觀止,龜背之上所負石碑已去,然插碑之槽仍歷歷在目、碩大無比,足有一米之長、近尺之深。這一巨形辟邪由整塊青石鑿成,惟妙惟肖,動感明顯。龜形辟邪的出現也指明了彌陀寺創建時間當在常以龜為辟邪的東漢前後,其名霸下,形似龜,喜負重,為“龍生九子”之一,至今仍昂首向前,欲奔青山。

歷史價值

彌陀寺建築群具有明顯的異域特色,粗獷簡約,規模宏大,視覺衝擊力極強。同時,這一千年石殿還兼備中式傳統工藝,琉璃瓦和迭石技術的採用,以及以龜形辟邪為代表的石雕、磚雕工藝,都具備了當時最先進的工藝水平。彌陀寺這一罕見的兼有胡漢異族風格的古代石建築群,反映出十六國時佛教東漸、少數民族內遷、太行山中段榆社地區出現胡漢大雜居、小聚居的歷史景象;也反映出在榆社籍後趙皇帝石勒的推動下,黃河流域開始出現民族融合趨勢的歷史真實。
華北第一古石殿 彌陀寺華北第一古石殿 彌陀寺
彌陀寺千年初露的光華深深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文物部門已對遺址上的文物予以保護收藏,並在石建築群廢墟上規劃興建彌陀寺遺址公園,以接待各方人士到此參觀與憑弔。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神秘久遠的彌陀寺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