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子寨圍

彈子寨,是龍南縣的一座名寨,“國子監祭酒”、進士唐國忠的祖地,唐國忠又是楊坊唐姓祖先。彈子寨頂上和寨腳下,分別建有圍屋,上、下兩座圍屋建造明代崇禎年間,建築結構獨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彈子寨
  • 地理位置:龍南縣龍南鎮新楊村境內
地理概況
彈子寨,位於龍南縣龍南鎮新楊村境內。地處濂江河的西北岸,兩河交匯處的高坡上。距離縣城2公里。過楊坊大橋後左拐,沿水泥路300米即到。原屬玉岩鄉,今屬龍南鎮。彈子寨南面臨濂江河,因濂江河在彈子寨嶺下彎曲成潭,水深數米,三面懸崖陡壁。傳說,清順治三年(1646年),有本縣武當山下的兵痞葉之春知道這座寨仔里的人都很富裕,便帶領一夥強盜前來圍攻彈子寨。葉之春想從這寨子裡大撈一把發個橫財。然而,這座寨子裡的人,十發精明英勇。
當年,寨子頂上的圍里住著20幾戶人家,早已得知有強盜前來攻寨,圍里人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準備了許多的石頭、滾木、鐵耙,還購買了充足的火硝、鐵角。
據《龍南縣誌》載:葉之春獲得圍仔里的人做好了防禦及迎戰打仗的準備。他覺得明攻硬攻不行,難以獲勝,不如採取只圍不攻,斷其水源的方法,這寨仔圍必會不攻自破。因此,他們日夜死死守住通往取水的圍門。
葉之春對寨仔頂上圍圍困了10天,他們隔河遠遠看見圍子裡的人不但不缺飲水,還有水洗水服。就這樣,葉之春他們灰溜溜地撤走了,對彈子寨頂上圍的圍攻失敗了。
其實,圍仔里的人是用茶油、花生油澆濕衣服,遠遠看去,衣服濕漉漉的。強盜看見了,驚訝地嘆道:他們不但不缺水喝,還有水洗衣服呢!這是寨仔圍人用計退了強盜。
此圍均為唐姓,曾居30戶,120多人。
寨圍的大門、圍牆、廳廈、住房依然整齊。圍仔的廳廈門前,豎有4桿功名石碑,記載:國學貢元唐顯優,清代,軍功五品。明進士唐(名字字跡不清)。唐修康,國民黨國防部中校。在彈子寨圍廳廈門前的坪子裡豎有功名石,一直守望著彈子寨人才的榮耀。石上刻有進士、貢元、解元,令後人遺憾的是,有二柱的功名石上的名了已看不清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