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分享數學智慧的人

張鶴:分享數學智慧的人

《張鶴:分享數學智慧的人》主要內容包括我的數學教育理念;我對數學課堂的觀察與感悟;我對數學及數學的理解;我的教學與研究的實踐與思考。張鶴老師在《張鶴:分享數學智慧的人》中多次提到,教師必須形成不斷探索的學習習慣和研究反思能力,要經常探尋。這是一位名師成長的關鍵。

基本介紹

  • 書名:張鶴:分享數學智慧的人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231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作者:張鶴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906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鶴:分享數學智慧的人》作者張鶴老師基於數學課堂教學的種種發展性思考和實踐,是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他的思考與實踐對探索教師成長規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很有啟示。

作者簡介

張鶴,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北京市特級教師;獲第八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二等獎);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市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市師德模範個人先進。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我的數學教育理念
真正有意義的教學是觀念性的教學
當前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有意義的教學是觀念性教學
進行“有意義教學”的關鍵在教師
怎樣使數學教學充滿活力、富有意義
教師對所教的學科、對教材、對知識結構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教師的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要能讓知識的魅力征服學生
數學教學的語言要具有啟發性
課堂教學的重點要突出
備課、說課與上課
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對新課改的困惑
關於啟發式教學的爭論
對“合作學習”的冷靜思考
教學技術現代化的思考
從茶藝想到教學藝術
容人並存,自信獨守
教學的樂趣
教學的樂趣是什麼
教學的樂趣體現在哪裡
教學的樂趣會不會消失呢
美國基礎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
正確、客觀地看待美國的基礎教育
從一節高三的AP課程所想到的
美國中學生上課為什麼那么專注、投入
對教師培訓工作的啟示
附:《促進理解力的教學設計》的學習筆記
第二部分我對數學課堂的觀察與感悟
聽課感悟
對一節課的記錄及簡評
學案教學正在扼殺著數學課堂的生命力
談課堂教學的節奏
課堂的容量問題
課堂中的PPT依賴症
一節試卷講評課給我的啟示
數學課的“味道”從何而來
讓學生理解數學問題
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是什麼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學案教學”不利於理解力的培養
對於高三數學總複習的思考
從“能力”想到的
複習課質量的提升點在哪裡
不要神化《考試說明》
高三最後階段的數學複習要突破“做題保溫”的低效模式
對高三最後階段的“查漏補缺”的一點想法
高三最後階段的數學複習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高三最後階段的數學複習要給學生留出思維活動的空間
高三最後階段的數學複習要強化學生研究問題的意識
2010年高考試題隨想
從2012年北京高考(數學卷)看中學數學教學
2012年北京高考(數學卷)第8題印象
從2012年北京高考(數學卷)第14題所想到的
從北京高考數學試卷解答題第15題所想到的
對2012年北京高考試卷立體幾何考題的一點認識
關於解題教學的思考
解題教學要關注思維的共性
解題教學要能夠跳出“講題”的模式
解題教學要滲透數學的觀點
第三部分我對數學及數學教學的理解
掌握數學的思維特徵是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關鍵
函式的思維特徵
平面解析幾何的思維特徵
立體幾何的思維特徵
數列的思維特徵
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與教學策略
函式性質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三角函式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平面解析幾何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數列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立體幾何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向量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集合的研究方法與教學策略
學科觀點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函式的學科觀點
平面解析幾何的學科觀點
數列的學科觀點
數學核心知識與思維特徵的結構圖
第四部分我的教學與研究的實踐與思考
四中八年
“十一歷練”給了我提升教學理念、進行教改實驗的舞台
強化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合理運用電化教育手段,強化數學教學的思維過程
“高中理科實驗班”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主體性教育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方式的變革
基於教育信息技術的改進數學教學方式的實踐與研究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實踐讓我和教師們共同成長
附錄1學生、教師眼中的張鶴老師
附錄2《張鶴的部落格》網友評論摘抄
附錄3思考是一種品質——記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學特級教師張鶴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楊先生自稱是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自謙是落伍者。但我覺得能夠用樸實的話說出真理,就是智慧!我們由衷佩服,向這位百歲老人致敬。
現如今,做教育的人越來越多,而懂得教育真諦的人卻越來越少。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人,是對知識充滿渴望的學生,我們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們通過和教師的思維交流,理解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喜歡數學的思維方式,在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思維的邏輯性。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操作模式,或者說有幾個教學模式。因為人是活的,思維是活的,進行教學的教師要能夠在和學生思維的碰撞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而思維的交流是要靠啟發的,而且這種啟發是相互的,很多時候學生的思考同樣能夠啟發我們。所以說,正是由於這種啟發才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
啟發式教學是最適合數學教學的一種方式,因為啟發就是針對思維的!由於數學是思維的科學,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像物理、化學等實驗性學科那樣,有大量的操作性教學活動。數學的探究活動也是思維的活動,而要展開思維的活動,就如前面所說,最重要的是相互啟發!因此,從教學方式看,所謂探究式教學法,無非是從形式上給這種思維的方法下個定義,但從本質上說,並沒有掙脫出啟發式教學的框架。或者說,本質上仍然是啟發式教學。
我認為,啟發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這也正是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如此強大生命力之所在。模式化的教學則不是關注學生的發展,而是關注這種模式如何更加完美,學生包括老師成了這種模式運轉的工具。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學校的所有學科都按著一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都是在一種教學模式下展開,將會是多么可的事情。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對“合作學習”的冷靜思考
在數學課堂中,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數學是演繹“合作學習”的標準動作。我們常常能看到的是,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出了某一個問題,學生們遲疑著答不出來,這個時候老師的殺手鐧就是“那就大家討論一下吧”。於是,安靜的課堂就出現了熱鬧的景象,大家三個一組、五個一堆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特別是在國中的課堂中,場景更熱鬧一些。幾分鐘之後,剛才還疑惑的問題似乎就有了答案,一節課又順順噹噹地進行了下去。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小組討論,派代表匯報,教師作適當的點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