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桓侯祠(張飛廟(四川閬中張飛廟))

漢桓侯祠(四川閬中張飛廟)

張飛廟(四川閬中張飛廟)一般指本詞條

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古城區西街5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因張飛死後追謚為桓侯,故名。唐時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 "桓侯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桓侯祠
  • 地理位置:四川省閬中古城區西街59號
  • 俗稱張飛
  • 年代:明--清
祠堂簡介,祠堂主人,張飛簡介,主要事跡,祠堂歷史,祠堂布局,大門,敵萬樓,木牌坊,大殿,廂房,後殿,張飛武像,張飛墓,子女,交通路線,

祠堂簡介

桓侯祠張飛廟)
年代:明--清
級別: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主要組成部分:
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後殿、墓亭、墓冢,其中敵萬樓為明代建築,年代最為久遠,系“閬苑十二樓”之一。

祠堂主人

張飛簡介

張飛,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三國風雲人物了: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益德(《三國演義》稱“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嚴顏,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官拜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劉備平定益州後,派張飛為巴西(今四川閬中)太守,領軍駐守閬中達七年之久,為鞏固蜀漢政權,保護閬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馬功勞。章武元年(221),劉備伐吳,令飛由閬中率軍會師江州(今重慶),臨行前被帳下張達、范疆所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後人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桃園結義桃園結義

主要事跡

張飛,字益德,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東漢末年從劉備起兵,劉備定益州稱帝後,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范疆、張達所殺,葬於閬中,被追謚為桓侯,閬人慕張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初戰就獲勝,
嶄露頭角。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守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劉備被封為平原相,時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建安元年(196年),袁術攻打劉備,爭奪徐州。劉備派張飛下邳,自己則將兵在盱眙、淮陰抵抗袁術,雙方僵持了月余,互有勝負。下邳相曹豹是陶謙的舊部,與張飛不和,為張飛所殺,於是城中人人自危,頗為混亂。時袁術給呂布寫信,勸其乘機襲下邳,答應事成後,援助呂布糧草。呂布很高興,率軍而至。劉備中郎將許耽開門投降,張飛敗走。呂布俘劉備妻小和諸將家屬。由於形勢所迫,劉備、張飛只好暫時依附呂布,駐軍小沛。呂布還劉備妻小。劉備駐小沛,發展較快,不久便聚眾萬餘人,呂布不安,又率來攻,劉備只得攜張飛等投奔曹操,並與曹操聯合,打敗呂布。
虎臣良牧虎臣良牧
197年6月,曹操擊敗呂布,被任命為中郎將。後來劉備再依袁紹、劉表 ,最後屯兵於新野。幾年後,劉表死,曹操南下,劉備棄新野行陸路南逃,曹操派出精騎兵追了一日一夜,在當陽橋上,劉備棄妻先逃,張飛帶領二十騎拒後,張飛斷橋、立於河邊,大叫:“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赤壁之戰後,劉備奪下荊州四郡,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到南郡。
後來劉備入益州,不久與劉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荊州兵入蜀增援。到達江州,遇上劉璋大將嚴顏,嚴顏被張飛生擒,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被張飛引為上賓。大軍繼續分定諸郡縣,於次年(214年)五月推進至成都,與劉備會合。劉備成為蜀主,賜張飛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緞千匹。
張飛塑像張飛塑像
218年,曹操擊敗張魯後,曹營名將張郃率軍進入益州東北部,此地雖屬益州但向來為張魯的領地。劉備遂任張飛為巴西太守,出兵爭奪,兩軍對持五十多日。後來,張飛率精兵萬多人,邀張郃軍交戰,因山道狹窄,前後不能相救,張郃大敗,棄馬與十餘人爬山退還南鄭,張飛此戰不僅拓增劉備方領土,更使保住蜀地門戶,使益州轉危為安。張飛隨即參與攻打漢中的戰事。219年,劉備據有漢中,稱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十二月,關羽被孫權所殺。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為奪回荊州,東征東吳,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近出發時,被其麾下將領張達﹑范強(演義中誤寫作范疆)謀殺,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大叫:“噫!飛死矣。”蜀漢懷帝劉禪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張飛為桓侯。
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張桓侯廟張飛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愚蠢,在許多地方他還是相當聰明細心的!
義釋嚴顏義釋嚴顏
如,他義釋嚴顏之前。嚴顏的手下曾潛伏在張飛手下,張飛察覺後,並不是暴怒要殺那個士兵。而是在利用它。他在戰略部署時,特意高聲說:“今天抄小路突襲嚴顏!”間諜聽見,回去報告嚴顏。嚴顏率兵入小路攻打張飛發現是個假的,大驚。真張飛從樹林間衝出生擒嚴顏。
還有一個故事,可參閱《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驛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祠堂歷史

張飛鎮守閬中達7年,他保境安民,大敗張郃。張飛死後謚為桓侯,葬於閬中,“鄉人慕其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歷時一千七百餘年。張飛死後即建起桓侯祠,雖遭兵火毀壞,但累毀累建,“土宇幾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築圍牆47丈。此後還有多次續修。現在的桓侯祠為明清時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築群,占地10餘畝,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後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飛廟全景張飛廟全景

祠堂布局

桓侯祠布局嚴謹,構造別致,既有雄偉壯觀的氣勢,又幽雅精美,是一處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蹟,遊客絡繹不絕。
大匾大匾
現存祠廟為明清重建的一組四合庭院式的建築物。由大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後殿、廂房和墓冢等組成,占地30餘畝。

大門

桓侯祠主體建築均沿中軸線布局。大門為明代建築,大門正中檐下懸掛著名書法家趙朴初補書的“漢桓侯祠”大匾,內塑張飛戰馬,左右兩邊分立北宋文學家曾鞏《桓侯廟記》和清總督常明的《漢張桓侯祠》石碑,門前一對威武的石獅,肅穆莊嚴。據說原來是明萬曆四十年(1612)鑄造的鐵獅一對,抗日戰爭中日本飛機轟炸閬中時被彈片擊傷,“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今以石獅代替。

敵萬樓

跨進大門,立於眼前的是明代所建敵萬樓,樓高10餘米,重檐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雲,氣勢不凡,構造精緻,別具匠心。檐下巨大匾額上楷書“靈庥舄奕”、“萬夫莫敵”、“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國志》中對張飛“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評價,表明此樓是為紀念張飛有力敵萬夫之勇而建的創意。樓左、右兩邊木牌坊一座與廂房相連,明間檐下斗拱疊磊,構造精巧,次間分別鑲嵌著明成化年間知府李直的《桓侯靈異記》和《車騎將軍張桓侯祠》石碑兩通。
敵萬樓敵萬樓
英文在道光22年(1842)5月題寫的“靈庥舄奕”這四個字很有意思,據說很多人不知道,庥:音xiū,有保護、庇護、保佑、佑護、保衛、衛護和美好、完善的意思。舄:音xì,是古時最尊貴的、多為帝王大臣穿的一種重木底鞋,後泛指鞋。奕,音yì ,通常解釋為盛大的樣子。“舄奕”兩字連在一起使用,非常少見,意思是蟬聯不絕、光曜流行。總的來說,“靈庥舄奕”就是“神靈佑護,光曜不絕”,或者說是“深仁厚澤,綿延不絕”。

木牌坊

敵萬樓左右各有木牌坊一座。

大殿

大殿大殿
穿過敵萬樓後三十多米的小廣場,面闊五間、寬22米的大殿矗立在兩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氣勢雄偉。據說這座大殿始建於蜀漢,清道光22年重建,是祭拜張飛的主要殿堂。
中間五級踏道直上大殿,踏道兩側和明階前的石欄,雕刻著形態各異的石獅、花卉、走獸圖案,裝飾古樸典雅。殿內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張飛文像,這是清嘉慶年間追封張飛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張飛頭戴冕旒,手捧玉笏,端坐於神龕之內,豎眉瞠目,不怒而威。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草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大殿左有《重修廟記》古碑,右有張飛大敗張郃後的“立馬銘”:漢將軍飛,率精兵萬人大破賊首張都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說是張飛親筆書寫,果如此,張飛還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呢。
大殿後有廊道與後殿、墓亭相連,兩側百年丹桂、魚池與後殿室內書畫相映,寧靜幽雅,墓亭前兩根浮雕雲龍石柱,工藝精湛。亭柱一副對聯: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說他死後,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張飛被殺後,兇手范疆、張達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進身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 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雲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飛“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大殿大殿

廂房

桓侯祠左右各有廂房10餘間,均配以雕花隔扇門,左廂房為雕塑廳,內有張飛生前重要事跡的六組塑像。有“桃園結義”、“鞭督郵”、“古城會”、“當陽橋”、“義釋嚴顏”、“戰馬超”、“立馬勒銘”、“虎臣良牧”等大型群雕,是張飛生平業績的再現。祠內現存碑匾24通、名聯多副,多系名家所書,其中有果親王、李國英、熊克武、張愛萍、趙朴初、流沙河等名人手筆。從桓侯祠初建時算起,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右廂房為閬中出土文物陳列室,陳列著1000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後殿

後殿為墓亭,塑有張飛威武像,范疆、張達跪於兩側。
後殿後殿

張飛武像

亭內起一石券,內塑雄壯威猛的張飛武官像,真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猛張飛。張飛武像原為明永樂年間鐵鑄,高1.65米,“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今為泥塑。兩側塑有張達、范疆跪像。
張飛武像張飛武像

張飛墓

張飛武官像後有桓侯神道碑與張飛墓相接,墓坐北向南,呈橢圓形,東西寬25米,南北長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蔥籠,古樹參天。據說,墓上所有的樹木都沒有主幹,連柏樹都沒有,很奇怪的現象。墓左後側為兩千多平方米的園林,園內花草繁盛,竹木成蔭。
張飛的兩個女兒張飛的兩個女兒
桓侯祠左右各有廂房10多間,均配以雕花隔扇門,這些廂房是文物展覽室和群塑廳。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西廂房叫大義千古館,介紹張飛生平及其家族歷史,並有“桃園結義”塑像。

子女

張飛的長子張苞 (?-231?),在歷史上沒有關於張苞過多的記載,而在三國演義中,張苞是蜀漢中期一員重要的將領,有一子張遵
張飛有兩個女兒,可惜都嫁給了扶不起的劉阿斗。左邊是長女,章武元年(221),納為太子妃,後主(劉禪)即位,立為皇后,稱敬哀皇后,建興15年(237年)薨,葬南陵。右邊是敬哀的妹妹,建興15年入為貴人,第二年正月被立為皇后,稱張皇后。鹹熙元年(264),隨後主遷於洛陽。
東廂房叫靈庥舄奕館,配有 “鞭督郵”、“古城會”、“當陽橋”、“義釋嚴顏”、“戰馬超”、“立馬勒銘”、“虎臣良牧”等大型群雕,展示張飛生平業績。
祠內還有眾多的歷代名人碑刻匾聯,陳列有武后銅鐘等1000餘件歷史文物,展示了閬中幾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澱。

交通路線

成都北門汽車站(梁家巷)和城北客運中心等都有車發往閬中(七里新區汽車客運站),7:00~19:00 每半小時一班,行程2-3小時,票價92元/人,閬中客運站——成都40分鐘一班。(在節假日的時候,其發班時刻沒有特定的時間,一般都是去了就有車可以到的,以前是走成南高速,現在改走成巴高速,所以其行程也由以前的6小時到現在的2-3小時)
閬中(七里新區汽車客運站)到漢桓侯祠可以直接在車站外面坐公車即可達到(亦可以乘坐計程車-15元RMB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