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諫

張諫,字孟弼,明朝赤水衛(今貴州畢節境內)人。明朝時貴州的第一個進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諫
  • 別名:字孟弼,號守約
  • 國籍:明朝
  • 出生地:赤水衛
  • 職業:進士
  • 代表作品:《望古》《陶貞白像》
  • 兒子:張恢、張慥、張恬、張遂
少有志氣,北走四川就學於劉仲珩,很受仲珩喜愛。當時正值劉忠愍奉命出使四川,仲珩帶孟弼拜見,忠愍亦非常喜愛孟弼。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中舉人,然後到京師留在忠愍門下受業。明英宗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考取進士。受行人。因母去世去職守孝三年,後官拜監察御史,出督福建銀課時,遇地方不寧,孟弼率兵協助官軍捕之,回到朝廷時,上疏請罷閩中銀課。後父親去世,又守孝三年,孝畢累遷順天府尹,因正直被貶穿州知府,後又升太僕寺卿,卒於任上,留有《望古》詩一首。
公諱諫,字孟弼,姓張氏,別號守約,世為句容人,曾祖仲明祖谷賓皆隱德弗仕,篤於孝友,父伯安以公貴。
封文林郎福建道監察御史,母孫氏曾孺人;洪武中,伯安與兄伯逵謫戍崇山,尋遷赤水,伯安讀書尚義,邊夷敬信,晚歸鄉里,人號已山遺老,公自幼穎敏,弱冠即銳志於學,初請於已山,從兄孟昭求師瀘州,至而孟昭卒,奉其喪歸,繼從何教授邦寧,於合川,何卒,公為治其後事;復從劉長史仲珩於蜀,仲珩見公年富志銳,悉以所學授之,時忠愍劉公遷振奉使,至蜀見公,深加器重,日與講論奧義,大有所得;宣德乙卯遂以禮經中雲南鄉試第二人,又明年至京,因卒業忠愍之門,正統乙未登進士第,觀政工部奉。
命修楚王墳,區劃中度,王親灑睿翰,賦詩贈之,歸拜行人,未幾丁孫孺人,憂哀毀骨,立廬墓三年,致群鳥來集,起復奉命巡四川茶禁,宿弊清革,人鹹便之;明年往陝西掌通渭王府喪禮,府中財匱,公啟襄陵樂平二王,各助麥千石及彩斃馬匹始克倏事,諸王皆賦詩為贈;比還進福建道監察御史,戊辰往咎福建銀課,時當草寇殘毀之後,民物凋敝,餘孽間作,公親率土兵接捕,賊遂解散,事竣還任江陰,有周姓者,父子以土豪被逮至京,罪應棄市,周素富人莫敢言,公獨為直其子之冤,雖譲議喧騰弗為動;景泰辛未,監禮闈試,防範嚴密,人無敢幹以私一日。
詔下令掌院事者考核御史等第,以聞掌院欲假刑名定去留,公曰,御史糾劾百司,豈徒以刑名為盡職耶,雖違其言不能用。壬申滿考,進階文林郎,蒙推恩封贈其父母如制;已而懇乞歸省,時已山尚無恙,承歡戲彩,鄉人榮之,明年已山遘疾,公旦夕侍湯藥弗離側,比卒,哀痛幾絕,及葬復廬墓三年,芝產墓旁,部使者欲聞,公力止之,南京光祿寺丞雲南陶瑢與公同鄉薦,與母妻相繼卒於官宜,空乏不能舉,公力給其子潯以扶柩還。
丙子奉敕提督北直隸學校,士風為變,丁丑朝廷悉罷諸提替官,公乞調南京雲南道,巡歷鳳陽諸處倉糧,禁革奸弊,軍民畏服,明年升河南按察副使,斷獄明允,人以不冤,又嘗分巡南陽汝寧等府,抑強扶弱,所至有聲,又嘗提替屯田子粒,修復黃河堤岸,事易集而民不勞,辛巳秋,黃河溢,壞汴城,不逞之徒乘間侵掠富民及府庫金帛,公率民兵四出掩捕,悉繩之以法,並詰責守帥縱暴之罪,事賴以寧。
甲申詔為順天府尹,先是蒞事者莫敢以部基抗,買辦科差唯唯聽命,公至累,奏減免因與諸司廷諭不已,乃上疏自劾乞歸田裡不許,乙酉京闈鄉試,先試院火,公以民力重困,宜停修造,姑營廠房以待試,丙戌,御史黃琛巡按京畿,搜公細故,公亦列疏琛過,遂俱落職,公守萊州,琛丞常山,至萊州,遇旱,遍禱於神,雨覆沾足,府縣學頹敝,東萊祠亦壞,公次第經營,悉皆就緒,戊子以太僕卿召還,公夙夜容心,攸舉職務,人有以售馬托善價者,峻詞拒之,自是乾求路絕而馬政番息,辛卯春,得疾醫藥弗效,逾三月而卒,距生永樂丙戌九月乙巳,春秋六十有六,配王氏贈孺人,繼沈氏封孺人,子男四,長恢次慥,王氏出次恬次遂,側室何氏出女四,人長遞壽,州儒學生湯鼐餘在室,公平生孝友忠信,剛方正直,治家一遵已山遺訓,閨門肅睦,教子性嚴,而有恩於朋友,交久而能敬,輕財好義,急於拯人之難而周人之匱,揚歷中外二十餘年,忠愛之心,清白之操始終如一。
至論國家大事侃侃無所忌,事有分毫利益於民者即排眾議行之,聞人之善樂於稱道,見不善則面斥之,以是多招謗怨,嗚呼,公可謂篤信自守者矣,諸子奉柩南還,將卜以是年冬十二月乙酉,葬於邑南福祚鄉義壟,原先塋之次,銘曰張氏之先世焉,孝友根本既固,枝葉益茂,乃生太僕,為人中秀,問學能勤,德業斯就,揚歷仕途,清白是守,忠君憂民,孜孜恐後,好善惡惡,是非弗謬,正直剛方,絕無僅有,句容之山,水深土厚,敕葬有墳,垂譽弗朽。《弘治句容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