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仁

張育仁

張育仁, 男,漢族,1954年生,大學本科,知名作家、評論家、新聞學家,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教授、特約評論員和專欄作家;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重慶分會副會長、重慶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作家協會評論委員會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育仁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4年
  • 職業:作家、評論家、新聞學家
  • 學歷:本科
作家簡介,主要學術經歷,

作家簡介

青年時期曾先後任大學生文學雜誌《課間文學》、《普通人》及先鋒理論雜誌《青年潮》主編;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主講新聞學概論、新聞評論學、新聞編輯學、新聞心理學、傳播學理論和基礎寫作、大學語文等課程;專攻中國新聞思想史、中國自由主義新聞史、抗戰新聞與文化傳播史、毛澤東文化哲學思想等。
從事寫作活動近四十多年,已發表600多萬字的散文、隨筆、雜文以及社會、文化評論和新聞評論文章,在讀者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被重慶市民稱譽為“最具火鍋性格的本土評論家”;同時被《20世紀重慶文學史》評價為“學者型作家的典範”:“一直以清醒冷峻的現代理性精神和知識分子公共意識從事社會和歷史反思與批評,其學養和良知、審美達到了較完整的統一,他的許多作品在深刻的哲理感悟和敏銳的藝術感覺中凸顯出犀利的批判鋒芒。”
1991年,因主編《重慶青年詩歌年鑑》並撰寫數萬字的評論文章》:《一個內陸城市的詩歌精神或諾亞方舟》,成為新時期重慶文學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詩歌事件;1998年,因撰文尖銳批評“中國第一文抄公”,掀起文壇打假熱潮,因而引起海內外數百家媒體的強烈關注,被文學界稱讚為“打假劍俠”。其打假事跡相繼被寫入《中國文壇打假備忘錄》、《文化口紅》、《重慶文壇打假忙》等暢銷書中;
1999年又因率先發表批評“散文大師”余秋雨“文革寫作”的尖銳文章:《靈魂拷問鏈條上的一個重要缺環》,再次激起中國文壇軒然大波,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文化事件”之首。這一事件被詳細記述在《“審判”余秋雨》、《余秋雨現象再批判》等著作當中;2007年,在全國第五屆書市活動中被重慶市民評選為“十大書評家”之一。

主要學術經歷

張育仁著述頗豐,主要的代表性學術著作有:
1994年出版的《毛澤東詩化哲學評傳》,該書已有多種譯本,被學術界評價為“毛澤東詩詞研究第三個歷史階段最重要的學術收穫;第一次從詩化哲學的角度完整、深入、獨到地揭示了毛澤東詩詞的更為幽深和驚人的文化哲學奧秘”;
張育仁張育仁
2002年又在國內推出了46萬字的《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是中國大陸學者涉足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並且率先突進這一學術研究禁區的第一人。該書很快引起了國內外知識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為歐美數十所大學和學術機構收藏,具有廣泛的社會文化影響,被學術界評論為:“中國第一部自由主義思想史,不僅視野雄闊、氣象宏大,而且追根朔源,見解精闢”;
2009年又推出了重慶抗戰史研究和重慶抗戰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研究成果:《重慶抗戰新聞與文化傳播史》,該書材料豐富翔實、觀點獨到新穎,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空白。書中指出:“抗戰時期,重慶是中國暨遠東反法西斯戰爭指揮中心和新聞與文化傳播的中心,其對國家、民族的復興以及人類的文明走向影響巨大。學術出版界評價認為,”該書對這段歷史不是進行簡單和膚淺的描述,而是將這段宏大而悲壯的歷史進程,置放在中國現代化轉型以及思想發展史和國際信息戰、心理戰的多重視角來進行學術考察,同時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及多側面、深層次的追詢和闡釋,其思考領域廣泛涉及到與新聞和文化傳播活動有關的戰時政略與戰略、戰時新聞理論與新聞政策、戰時新聞統制思想與新聞自由、戰時宣傳手段與心戰謀略、戰時文藝宣教與新啟蒙運動、戰時思想流變與知識分子情感衝動、戰時中外信息互動與知識分子‘蘇聯觀’和‘美國觀’的形成等重大學術問題,都一一作了細緻的審理和獨到的揭示。作者深刻地指出:抗戰文化運動由民族主義轉變到民主主義,並最終與全能主義威權政治產生對抗和決裂,這就是抗戰留給我們今天的最值得珍視的一筆精神文化遺產。”
此外,張育仁另外的一些學術著作和散文、隨筆集也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如《當代廣播電視新聞寫作學》、《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十六個斷章》、《被俘虜的維根斯坦》、《煉獄中的生命哲學》、《金斯伯格在中國的城市散步》、《他在自由的風中永生》、《是誰逼瘋了李敖》、《王朔的爸爸是王蒙》、《鬍子和一棵文化樹》、《莫懷戚:一個成功者和一個失敗者》等。他一直在從事“大公報與自由主義傳統”、“新華日報與中國民主化進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