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翥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

今存《蛻庵詩集》,4卷,詞2卷。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翥
  • 字號:仲舉
  • 所處時代:元代
  • 出生地:晉寧(今山西臨汾)
  • 出生時間:1287
  • 去世時間:1386(至正二十八年三月)
  • 主要作品:《蛻庵詩集》,《忠義錄》
人物生平,相關詩詞,歷史記載,

人物生平

少年時四處遊蕩,後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徵召為國子助教。後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張翥詩中有反對農民起義軍的內容,也有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他的《□農嘆》寫一個運送軍糧的老漢,家有老妻,無兒無女,千里迢迢把軍糧送到兵營,被打得體無完膚。他回到家中,卻見"老妻出傭食,四顧筐篋無",而官吏還來逼他去服役,他唯有"仰天哭欲死",而"醉吏方歌呼"。另外如他的《人雁吟》,寫"嘆息人窮不如鳥,何日相隨如雁歸",也包含著對人民苦難的關切。
張翥的詞不如他的詩寫得細膩而圓潤,缺乏社會內容。但也有一些慷慨蒼涼之作,如《沁園春·廣陵九日,與劉士□、成元璋泛舟邗溝》,《洞仙歌·辛巳歲燕城初度》,《鵲橋仙·丙子歲予年五十,酒邊戲作》,這些詞寓人世炎涼於豪放之中,清人頗為推崇。張翥的散文更不如詞,但他本人卻常以文自負。
由於張翥死於元亡前夕,所以遺稿多散失,今存《蛻庵詩集》4卷,詞2卷。

相關詩詞

蛻庵歲晏遣懷
小小新齋閣,溫舊毾登毛。
精神全藉酒,肋力半支藤。
蟄豸深坯戶,冥鴻巧避矰,
蒙頭衲被底,何異在家僧。
摘紅英
鶯聲寂。鳩聲急。柳煙一片梨雲濕。驚人困。教人恨。待到平明,海棠應盡。青無力。紅無跡。殘香積粉那禁得。天難準。晴難穩。晚風又起,倚闌爭忍。
水調歌頭
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詩。今歲兩逢正月,準算恰成四十,歲暮日斜時。臘彘剮紅玉,湯餅煮銀絲。
炷爐香,飲杯酒,賦篇詞。蕭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兒。天下誰非健者,我輩終為奇士,一醉不須辭。莫問黃楊厄,春在老梅枝。
清平樂
先生醉也。甚矣吾衰也。萬物不如歸去也。陶令真吾師也。籬邊菊蕊初黃。為花[準]備攜觴。只恐不如人意,風風雨雨重陽。
菩薩蠻
人隨雁雁俱南去。雁應先到憑傳語。若問錦書無。人歸不得書。歸期還信否。準在梅花後。煙樹短長亭。只爭三四程。
懷禪微刻《多麗西湖泛舟席上》懷禪微刻《多麗西湖泛舟席上》
多麗·西湖泛舟席上
晚山青。一川雲樹冥冥。正參差、煙凝紫翠,斜陽畫出南屏。館娃歸、吳台游鹿,銅仙去、漢苑飛螢。懷古情多,憑高望極,且將尊酒慰飄零。自湖上、愛梅仙遠,鶴夢幾時醒。空留在、六橋疏柳,孤嶼危亭。待蘇堤、歌聲散盡,更須攜妓西泠。藕花深、雨涼翡翠,菰蒲軟、風弄蜻蜓。澄碧生秋,鬧紅駐景,采菱新唱最堪聽。見一片、水天無際,漁火兩三星。多情月、為人留照,未過前汀。

歷史記載

張翥,字仲舉,晉寧人。其父為吏,從征江南,調饒州安仁縣典史,又為杭州鈔庫副使。翥少時,負其才雋,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不以家業屑其意,其父以為憂。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憂,今請易業矣。”乃謝客,閉門讀書,晝夜不暫輟,因受業於李存先生。存家安仁,江東大儒也,其學傳於陸九淵氏,翥從之游,道德性命之說,多所研究。未幾,留杭,又從仇遠先生學。遠於詩最高,翥學之,盡得其音律之奧,於是翥遂以詩文知名一時。已而薄游維揚,居久之,學者及門甚眾。
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書,薦翥隱逸。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尋退居淮東。會朝廷修遼、金、宋三史,起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史成,歷應奉修撰,遷太常博士,升禮儀院判官,又遷翰林,歷直學士侍講學士,乃以侍讀祭酒。翥勤於誘掖後進,絕去崖岸,不徒以師道自尊,用是學者樂親炙之。有以經義請問者,必歷舉眾說,為之折衷,論辯之際,雜以談笑,無不厭其所得而後已。嘗奉旨詣中書,集議時政,眾論蜂起,翥獨默然。丞相搠思監曰:“張先生平日好論事,今一語不出何耶?”翥對曰:“諸人之議,皆是也。但事勢有緩急,施行有先後,在丞相所決耳。”搠思監善之。明日,除集賢學士,俄以翰林學士承旨致仕,階榮祿大夫
孛羅帖木兒之入京師也,命翥草詔,削奪擴廓帖木兒官爵,且發兵討之,翥毅然不從。左右或勸之,翥曰:“吾臂可斷,筆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奪,乃命他學士為之。孛羅帖木兒雖知之,亦不以為怨也。及孛羅帖木兒既誅,詔乃以翥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學士承旨致仕,給全俸終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翥長於詩,其近體、長短句尤工。文不如詩,而每以文自負。常語人曰:“吾於文已化矣,蓋吾未嘗構思,特任意屬筆而已。”它日,翰林學士沙剌班示以所為文,請易置數字,苦思者移時,終不就。沙剌班曰:“先生於文,豈猶未化耶,何思之苦也?”翥因相視大笑。蓋翥平日善諧謔,出談吐語,輒令人失笑,
一座盡傾,入其室,藹然春風中也。所為詩文甚多。無丈夫子。及死,國遂亡,以故其遺稿不傳。其傳者,有律詩、樂府,僅三卷。翥嘗集兵興以來死節死事之人為書,曰《忠義錄》,識者韙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