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雲(深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張祥雲(深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張祥雲,男,博士學位,深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師從潘懋元教授,於1995年12月從廈門大學高教研究所調入深圳大學工作。廣東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養對象。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轉載2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15篇,1998年——2001年被CSSCI收錄12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祥雲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
科研成果,科研課題,獲獎情況,

科研成果

(一)出版合著: 1.《問題及其出路——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與楊移貽、許建領合著(全書近40萬字,本人完成約15萬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2.《高等教育學》潘懋元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3.《高等學校文理基礎學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潘懋元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4.《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家》忻福良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深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張祥雲深圳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張祥雲
(二)發表在省級以上公開學術刊物的論文 1.《教育科學研究的“知識中心”傾向評析》,《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1992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 2.《評教育科學研究中的“方法中心”傾向》,《教育評論》1992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2年第6期轉摘,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 3.《論教育研究的誠實性、競爭性與懷疑精神》,《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學會)1992年第2期(合作)。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 4.《由沉迷於“知識”走向探索“問題”》,《深圳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全文轉載。 5.《論高校對教育範疇的突破及其認識意義》,《上海高教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 6.《高等教育學科特色管見》,《上海高教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 7.《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高等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1997年第5期(合作)。 8.《走出道德教育觀念誤區——讓大學德育回到本位》,《上海高教研究》1996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合作)。 9.《鄧小平教育思想與毛澤東教育思想之比較初探》,《上海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 10.《專業改革研究:進展與前瞻》,《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合作)。 11.《由“非問題性教學”走向“問題性教學”》,《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12.《決定教師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上海高教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合作)。 13.《有效討論的類型、過程及操作要素》,《江蘇高教》1991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全文轉載。 14.《行政化、企業化、還是科學化》,《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合作)。 15.《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關照》,《未來與發展》(中國未來學會)1997年第5期(合作)。 16.《日本臨教審教育改革觀點分析與啟示》,《福建高教研究》1991年第3期。 17.《社會、教育、個人——日本教育改革觀點的三維結構及其啟示》,《高教探索》1997年第1期。 18.《理性的闡釋——珠江三角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理論思考》,《教育導刊》1997年第4期(合作)。 19.《國際高等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與我國高等師範教育改革》,《教育導刊》1996年第4期(合作)。 20.《雙學位——我國高等師範教育改革的有效嘗試》,《深圳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增刊)(合作)。 21.《深圳大學“爭創一流”的幾點理論思考》,《特區理論與實踐》1996年第11期。 22.《現代化進程中的高等教育——兼論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的未來選擇》,《深圳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23. 《創造一種存在》,《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第2期 24. 《一國兩制條件下粵港奧台高校德育的發展趨勢》,《江蘇高教》2001年第1期(合作)。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 25. 《一國兩制對粵港奧台高校德育的主要影響》,《高教探索》2000年第4期(合作)。 26.《走出“象牙塔”之後——論“象牙塔”在現代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命運》,《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全文轉載。 27.《實事求是與德育研究——答伍百洲先生》,《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3期。 人文教育理論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28.《文化·可持續發展·教育》,《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 29.《教育行動:尊重教育的內在獨特性》,《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 30.《人文學科·人文學者·人文精神——論大學人文教育的內在困難與可能》,《江蘇高教》1999年第2期。 31.《人文教育特點新探》,《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2期全文轉載。 32.《人文教育:復興“隱喻”的價值和功能》,《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 33.《人文教育的精神困境:陷入概念思維的洞穴》,《中華讀書報》2002年12月 日。被多家網站轉。 34.《語文教育:由“知識取向”到“人文取向”》,《教育發展研究》2003年第5期。 35.《走出人文教育的思維困境》,《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三)發表在論文集中的論文: 1.《潘懋元與中國高等教育科學》王偉廉主編,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一篇。 2.《高等教育論文集》潘懋元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三篇。 3.《鄧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文集》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編,1994年6月第一版,一篇(與潘懋元合作)。 4.《粵·港·澳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探討》張泰嶺主編,1997年6月第一版,兩篇(合作)。

科研課題

已完成的課題: 1.參加全國社科“八五”規劃青年社科基金課題:《高等學校文理基礎學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 2.參加國家教委“八五”教育科學重點課題:《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歷史經驗與規律研究》。 3.參加國家教委文科博士點基金項目:《大學生專業個性的實證研究》。 4.主持深圳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學問題性教學理論初探》(1998.10—2001.12)。 5.主持深圳大學基礎研究項目:《立足於現代倫理學的大學德育理論研究》(1997.10.—2002.12)。 6.主持深圳大學綜合研究項目:《大學人文學科教學方法論研究》(2000.10—2002.12)。 7.參加教育部社科課題:《一國兩制與高校德育》的子課題(1999—2000年)。 8.參加深圳市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國際性城市與高等教育》(2000—2003)。 正在進行的課題—— 9.主持中國高等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立足當代背景的大學人文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2002—2004)。 10.主持廣東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人文教育學”研究——人文學科的教育性與教育科學的人文性》(2002—2004)。 9.主持深圳市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深圳大學城發展研究》(2001—2004)。 10.主持深圳大學課題:《機遇與挑戰——深圳大學迎接WTO的戰略與策略研究》(2001—2003年。
為政府決策進行的研究: 1、 作為骨幹參與〈〈深圳市2001——2010教育發展規劃〉〉的調研和撰寫工作。 2、 作為骨幹參與〈〈創建深圳大學城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和撰寫工作。

獲獎情況

1.《問題及其出路——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與楊移貽、許建領合著,獲廣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和深圳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政府獎) 2.《理性的闡釋——珠江三角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理論思考》,獲廣東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政府獎) 3.《人文教育特點新探》,獲深圳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政府獎)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1995—2000年度)優秀論文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