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精細化工專家)

張生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精細化工專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生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復旦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任教。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全軍優秀教師、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總後勤部優秀共產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生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陝西鹹陽
  • 出生日期:1939.11.17
  • 職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
  •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法國巴黎南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我國手性催化技術的主要開拓者
  • 代表作品:《不對稱催化反應》等
個人簡介,個人貢獻,學術任職,受聘單位,科研成果,個人榮譽,

個人簡介

張生勇,男,漢族,中共黨員,1939年出生。1964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化學系,同年9月在南京大學高校師資班進修至1968年3月,結業後被派往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至1984年,同年5月到第四軍醫大學工作至今。1979至1982年在法國巴黎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4年再次赴法國與巴黎南大學Kagan教授合作研究不對稱雙羥化反應中的放大效應,同期任法國土魯斯配位化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現任第四軍醫大學手性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化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2001年被確定為總後院士後備人選。2012年被中國兵器工業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204所)聘為“雙聘”院士,並依託招收“高能量密度材料、功能材料合成及套用”專業方向的相關博士研究生。
張生勇張生勇
張生勇(1939.11.17—)精細化工專家。陝西省鹹陽市人。1964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化學系。1982年獲巴黎南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曾在復旦大學任教,現為第四軍醫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手性催化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先後對不對稱催化氫化、氧化、烷基化和相轉移催化反應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明了兩種合成手性雙膦配體的新方法,為將不對稱催化氫化反套用於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設計合成了10多種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劑和30多種結構新穎、易於合成的有機催化劑。利用手性催化反應實現了L-苯丙氨酸、D-苯丙氨酸以及抗癌藥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工業生產。出版《不對稱催化反應》等專著4部,發表論文153篇,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個人貢獻

張生勇,1939年出生,陝西武功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4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化學系,同年9月在南京大學高校師資班進修至1968年3月,結業後被派往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至1984年,同年5月到第四軍醫大學工作至今,2010年6月受聘為西北大學教授。1979至1982年在法國巴黎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4年再次赴法國與巴黎南大學Kagan教授合作研究不對稱雙羥化反應中的放大效應,同期任法國土魯斯配位化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現任第四軍醫大學手性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化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2001年被確定為總後院士後備人選。2009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1979年至今一直從事手性催化技術的研究,在手性配體和手性催化劑的設計、合成以及不對稱催化反應的研究中,解決了若干關鍵性問題:
(1)創立了用立體有擇的Diels-Alder反應和手性環氧化合物的親核加成反應合成手性雙膦配體的兩種新方法;
(2)通過手性膦配體與BH3的配位與解配作用,解決了膦配體在空氣中不穩定的難題,為大規模製備膦配體奠定了基礎;
(3)通過給金雞納生物鹼分子中引入-OH或-SO2-等極性基團,製備了一組在Sharpless AD反應中可回收和重複使用的金雞納生物鹼衍生物配體;
(4)通過離子交換技術把OsO4鍵合在TentaGel樹脂上製備了在AD反應中可回收和重複使用的TentaGel-OsO4催化劑;
(5)把奎寧、奎尼定、辛可寧和辛可尼定等生物鹼C9-OH改造成C9-NH2,其Rh和Ir的配合物催化劑在潛手性酮的不對稱氫轉移反應中獲得了高達93%的化學產率和95î的立體選擇性;
(6)合成了兩類共8種新型的金雞鈉生物鹼季銨鹽有機催化劑,並成功地用於不對稱相轉移催化反應中,獲得了高達96î的立體選擇性;
(7)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金雞納生物鹼有機催化劑,在不對稱催化“中斷的”Feist-Benary的反應中獲得了>91%的化學產率和高達94î的立體選擇性;
(8)率先在我國把手性催化技術用於工業生產D-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以及抗癌藥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工業生產,為我國化學合成藥和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先後承擔科技部創新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陝西省基金2項和西安市高新區院士基金1項。出版《不對稱催化反應》等專著4部,獲中國發明專利5項。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35篇(其中56篇被SCI收錄、6篇被EI收錄)。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榮立二等功1次。出版教材8部,其中主編的《有機化學》和參編的《有機化學實驗》先後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和一等獎。先後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獲國家教學名師獎。

學術任職

曾任中國化學會陝西分會有機化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陝西分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輕工協會副理事長。

受聘單位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手性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西北大學兼職教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雙聘院士”
2016年6月22日,張生勇院士受聘為商洛學院“雙聘院士”。

科研成果

張生勇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作為國內外早期從事手性技術研究的學者之一,45年來始終以手性催化技術的研究為主要方向,一直堅守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致力於新型手性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和成果轉化。在中國率先將手性技術用於工業生產,先後建成了兩條用手性催化技術工業生產胺基酸的生產線,並完成了抗癌藥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中試放大實驗,為中國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7名,出版專著4部,主編國家“十五”和“十一五”規劃教材各1部、其他教材7部(總計560多萬字),其中2部教材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和二等獎。發表論文149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論文64篇。先後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均為第一署名);申報國家發明專利8項(其中授權4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陝西省院士基金1項、攻關課題3項等基金的資助;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藥物發展獎”,“九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榮立二等功1次。
科技成果轉化重要成果
國家級新藥-肝癌導向藥物
國家級新藥-新型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
國家級新藥-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晶片診斷分析系統
基因工程重組人骨形成蛋白

個人榮譽

教學成果獎
1989年
1、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
思想政治理論課‘三基一綜合’教學法
2、軍隊院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項
醫學基礎機能學科專題綜合實驗教學法
軍事醫學學習教學法
3、軍隊院校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
學科建設的規律認識運用及成效
1993年
1、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高校系列教育評估指標系的構建
2、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大學英語“兩化、三習、四不變”教學法
3、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4項
軍醫大學臨床實習基地正規化建設與管理
構建五大實踐教學模式 確定學員德育新體系
按專業分層次的流行病學課程建設
寓德育於專業教學全過程的研究
4、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四等獎1項
部隊三年制口腔醫學專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1997年
1、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構建“三位一體”育人體系,培養獻身國防衛生事業的高素質人才
2、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狠抓五個環節,深化教學改革,培育一流人才
3、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
“兩環融合、三段實施”軍事醫學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放射影像學》光碟教材及其教學系統的研究與套用
口腔醫學形象化教學的建設與實踐
人體解剖學教學體系改革
4、軍隊級教學成果四等獎2項
外科理論課程“五位一體”教學改革系列研究
“一校兩網”開放協作,探索提高佃學效益之路
2001年
1、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
構建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新體系
2、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分子生物學網路多媒體教學系統
3、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寓創新理念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之中,大力培養軍隊衛生事業創造型人才
外科學課程組合教學模組和網路教學套用研究
4、軍隊級教學成果三等獎3項
最佳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創建醫學學生畢業前臨床能力綜合評價方案及其套用
醫學課程電視教材系列化建設
5、總後優秀教學成果1項
全方位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高標準培養新時代教學人才
2005年
1、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
教育教學信息化研究與實踐
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與實踐
軍事教育技術基本理論體系的構建與套用研究
2、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創“四新”促“三進” 鑄牢學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定信念
3、軍隊級教學成果三等獎3項
圍繞學員“三大能力”培養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系列課程綜合改革
4、總後優秀教學成果2項
醫學院校本科教學評價研究與實踐
創建有軍事特色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
2009年
1、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醫學課程信息化教學新模式的套用與實踐
2、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現代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研究與教學實踐
3、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
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
人體解剖學課程體系的改革
構建政治理論教學四大升級系統 鑄就軍校學員的軍人核心價值觀
4、軍隊級教學成果三等獎3項
生物化學課程設定及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眼科學現代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套用
以“SP、PBL、模擬人相結合”為核心的軍醫大學外科臨床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5、總後優秀教學成果1項
軍醫大學理工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教學模式的創新
科技成果獎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1項)
流行性乙型腦炎單克隆抗體治療的實驗室研究
中國十大科技新聞(1項)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飾及其催化作用研究
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3項)
微電級介入定向治療帕金森氏病
新型肝炎導向藥物研製取得重要突破
血小板T細胞活化抗原1(PTA1)獲準新的免疫膜分子編號CD226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1項)
殺滅腫瘤和HIV感染細胞的新型T淋巴細胞
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
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內臟初級傳入中樞聯繫的系統研究
國家技術發明獎(4項)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微電極邊界定位法在蒼白球毀損術治療帕金森病中的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免疫PCR新技術的建立及其在胃癌血清學診斷中的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XH-超短波皮膚整形手術儀及臨床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合成手性雙膦配體的新方法及其銠催化劑在手性藥物合成中的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22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醫學數據互動式統計分析方法體系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重組合異種骨的系列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顱腦創傷機理與臨床救治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腎綜合症出血熱病毒在人體的分布及致病機理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人原發性肝癌病因及發病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口義齒固位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消化系統生物活性物質的基礎及套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口腔頜面高速投射損傷的實驗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航空供氧裝備呼吸阻力容許界限》國家軍用標準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單克隆抗體用於腎綜合症出血熱病原學及感染動物保護作用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人粘液表皮樣癌MEC-1細胞系的建立及其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長期模擬失重下心肌功能與結構的變化及其機理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三叉神經領域本體感覺中樞通路的發現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牙髓尖周病的厭氧感染和根管治療新技術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口腔粘結技術的系列實驗研究和臨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飛行員基本心理品質的心理測量方法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體的生物學特異性、作用及臨床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燒傷後瘢痕增生與攣縮畸形的臨床整復治療及實驗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實驗和臨床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重症喉氣管狹窄成形術的臨床及基礎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方法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
神經損傷後背根節神經元遞調質和受體變化與慢性痛
流行性乙型腦炎單克隆抗體治療的實驗研究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飾及其催化作用
合成手性雙膦配體的新方法及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的研究
完全氣化的超高頻皮膚整形手術儀及臨床套用
肝癌單抗HAb18導向研究及套用
延髓內臟帶概念的提出及其結構機能的研究
酪氨酸蛋白激酶Btk在細胞內外與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的研究
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B型肝炎病毒與肝炎、肝硬變和肝癌發病關係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周圍神經損傷和修復後周圍和中樞不同時期退變與再生實驗研究與臨床套用
新型生物心臟瓣膜的研製與臨床套用
更年期綜合症發病機理及防治研究
燒傷後瘢痕增生與攣縮畸形的臨床整復治療及實驗研究
胃癌血清MG7-Ag免疫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研製及套用
醫療成果獎
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4項)
我國首例成功的活體肝部分移植
微電極引導定向蒼白球毀損術治療帕金森氏病
骨盆環區域內骨腫瘤的外科治療
套用整形外科技術於燒傷早期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