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鵬集

張海鵬集

《張海鵬集》系近代史理論與研究文集。全書29篇,主要包括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研究,中國近代史相關理論探索思考,毛澤東歷史觀及胡繩、劉大年等史學思想研究,中日關係歷史研究,重大歷史事件及影視作品研究與評析等。《張海鵬集》內容主要涉及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許多重要問題的研究,反映了作者關於中國近代史學的巨觀思考。其出版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學習、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張海鵬集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534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4716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張海鵬集》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
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及有關問題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論及其指導意義
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沉淪”與“上升”諸問題
20世紀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的探索
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評價和方法論問題

二 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
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回顧
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對若干史實的解說
50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評析
新中國建立50年間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的討論與研究課題概述
民國史研究的現狀與幾個問題的討論

三 中國近代史研究:前驅先路
發揚呂振羽用唯物史觀探索中國歷史進程的精神
追思胡繩同志在建樹中國近代史學科中的功績
戰士型的學者學者型的戰士——劉大年的學術生涯
發揚馬克思主義在史學領域的開拓精神——紀念范文瀾誕辰110周年
試論毛澤東的歷史觀
試論胡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論牟安世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四 中國近代史:中日關係
反省近百年中日關係的歷史教訓
全球化與中日關係——歷史的回顧與現實的觀照
試論當代中日關係中的歷史認識問題——兼評《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發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問題
走向民族復興的重要標誌——論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五 中國近代史:方法論思考
略談外國侵略與近代中國的“開關”
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原則性爭論
“告別革命”說錯在哪裡?
“戊戌維新的再思考”的再思考
歷史電視劇《走向共和》宣揚什麼歷史觀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歷史學研究——以編纂大眾歷史讀物的指導思想為例
作者主要論著目錄  作者年表

文摘

運用列寧所指明的方法來分析中國近代史,我以為不能簡單地把民族資產階級當作近代中國80年的“時代中心”。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何時形成?學術界尚未作出有說服力的論證。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萌生,數量極微,甲午戰後稍有發展,力量也不大。帝國主義的瓜分危機和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實際上(而不是形式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激起了各階層人士的民族自尊心,激發了少數先進分子的革命熱情。從那時起,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開始組織起來,行動起來,以嶄新的面貌叱吒雲天,提出了推倒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方案。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出現及其政治上的趨向成熟,反映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長成,可以說,民族資產階級從這時起正式形成了。因此,從20世紀初年開始到五四運動以前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里,說民族資產階級是時代的中心,說這個階級的運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應當是符合這個時期歷史過程的客觀內容的。但是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太軟弱(包括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缺乏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堅定性和徹底性,雖然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卻並未觸動封建統治的根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沒有解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沒有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道路。當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後,民族資產階級就不能左右中國的時局,不得不從中國近代史的時代中心位置上悄然隱去,失去了繼續領導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資格。
在民族資產階級形成以前的60年裡,近代中國的時代中心由哪個階級來承當呢?如果像有的同志“從嚴格意義上”說的那樣,農民階級“不可能真正擔起時代中心的角色”。

序言

這本文選,與此前作者的兩本文選(《追求集》、《東廠論史錄》)不同,它只突出一個主題: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巨觀思考。編者從所發表的百多篇文章中選取了29篇,集中反映作者對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中國近代史的學科體系及其所涉及的種種見解,以及與此相應的若干評論與討論。其中,有6篇是在那兩本選集出版以後撰寫、發表的,有一篇是那兩個集子未選的。作者所撰寫的一些專題研究論文,不在選取之列。
這一束文章,是作者探索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一點心得。20多年來,我對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一直在進行思考,也一直在進行探索,有所得便寫成文章公諸於眾,向學術界請教。我的研究心得往往與學術界的學術爭鳴相關。作者正是在學術爭鳴的環境中,讀書、消化、思考、比較,才產生學術思想的火花,才形之於文字。作者體認到,學術在批評中求得進步,求得創新。最近一個世紀來,中國近代史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許多重要的學術進步,許多重要的學術概念與觀點,都是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取得的。最近50年來,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產生過一波又一波的探討與爭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