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公

張治公

張治公(1881—1951),洛陽縣彭婆鄉人。1917年任西安衛戍司令,後鎮嵩軍擴編為四個師,升任第二師師長。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隨吳佩孚到山海關同奉系作戰。1925年2月25日,憨胡戰爭爆發,激戰半個月,退守黑石關。1926年1月,國民二軍岳維峻、李普臣部由汴、鄭沿隴海路西進。張治公利用紅槍會與國民二軍發生衝突的機會,兵不向刃奪取了洛陽,對紅槍會進行大屠殺。1927年5月15日,張治公同國民軍方振武交鋒,雙方激戰數日,張治公失敗,從鵝山嶺口逃往登封隱避。1927年10月,張治公下野,赴天津、北京等地遊歷。1939年回鄉,創辦維倫中學。1944年5月,日寇占領伊川縣後,任日偽白河縣縣長。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被槍決。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治公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洛陽縣彭婆鄉南衙村(今伊川縣)
  • 出生時間:1881年
  • 去世時間:1951年
人物生平,西安解圍,晚年歸隱,

人物生平

1911年張治公同天縱一起由綠林轉為反清革命志士。隨後參加攻打清政府孫店守備署,鳴皋巡防營、嵩縣城等。同年10月他收挽彭婆、白沙兩地局子的槍枝,隨天縱攻打洛陽未成,接著赴潼關參加秦隴豫東征軍任標統。東征軍在澠池、張茅與清兵交戰,張部傷亡慘重,又回嵩縣招兵買馬。
1912年,民國建立,南北議和,袁世凱繼任總統,軍隊縮編,豫西農民義軍武裝皆為編餘。後經協商,才組建為鎮嵩軍劉鎮華任統領,委任張治公為第2標標統。不久,鎮嵩軍奉命回豫西“剿匪”,他顯示忠心,將堂弟殺死。1913年他參加圍剿白朗起義軍的戰鬥,次年,白朗死後,張派人將埋葬在寶豐、臨汝交界處的白朗屍體掘出,割頭送給劉鎮華請賞。

西安解圍

1917年,胡景翼楊虎城樊鐘秀等圍攻西安,陝西督軍陳樹藩電邀劉鎮華援陝,西安解圍後,張治公升任旅長,兼西安衛戍司令。後鎮嵩軍擴編為4個師,張升任第2師師長。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他隨吳佩孚到山海關同奉系作戰,任第七路司令。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賄選總統曹錕,驅逐溥儀出宮,擊敗吳佩孚,吳逃天津,張敗退臨汝。
1925年2月25日,憨胡戰爭爆發,激戰半個月,憨退守黑石關,3月8日憨敗洛陽,張駐臨汝不發援兵。待劉鎮華許以豫軍副司令後,才出兵反擊洛陽。但很快被胡景翼岳維峻國民軍擊潰。張退往陝西白河縣。同年10月,劉趙漢口密議擴充鎮嵩軍,與吳合作。吳委任劉為豫陝甘剿匪總司令,委任張為陝潼護軍使。1926年1月,國民2軍岳維峻、李普臣部由汴、鄭沿隴海路西進。吳令張由白河縣經南陽、寶豐、臨汝取洛陽,令劉率柴雲升王鎮憨玉琨由盧氏到陝州、靈寶一帶截擊國民2軍。張治公利用紅槍會與國民2軍發生衝突的機會,兵不血刃奪取了洛陽。後,張擴大兵額,增編為9個旅,計達4萬餘人。對紅槍會進行了大屠殺。

晚年歸隱

1927年5月1日,馮玉祥改國民軍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在西安宣誓就任總司令。擬東出潼關,與武漢北伐軍會師中原。馮軍出潼關東進猛擊,勢如破竹。張多次向吳告急,吳此時自顧不暇,無兵可援。張派王友梅去武漢同國民黨聯繫,在議而未決時,張作霖陳樹藩與張治公商議。張易投奉,被奉軍任命為鎮威21軍軍長。張投奉後,被紅槍會圍攻,加之東進的國民軍的威迫,遂向張作霖求援,張派萬福麟軍一個騎兵旅前去援張拒馮。是月15日,張治公同國民軍方振武交鋒,雙方激戰數日,張治公失敗,張從鵝山嶺口逃往登封隱避。
1927年10月,張治公下野,赴天津、北京等地遊歷。1939年回鄉,創辦維倫中學(伊川縣最早辦的高中)。1943年開“公興渠”(今解放渠,仍在使用中,惠及萬人)。1944年5月,日寇占領伊川縣後,任日偽白河縣(今伊川縣轄境)縣長。1951年3月"鎮反"被槍決。
根據當地人證實了解,日本人占領洛陽那年,張治公已經64歲,被漢奸和日本人找到,被人用槍架著當了,5天的縣長。一個傾其家產建立維綸中學,修公興渠的人,家中也僅僅瓦房數間而已,怎么可能去貪圖榮華富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調查過張治公,當時數千百姓作證,張治公是被迫的,依然是國民黨的少將參議,1951年,年輕時鎮壓本地紅槍會的事,70歲的高齡被人拉到偃師槍決。晚年辦學校,興水利,惠民生,在當地口碑甚好,影響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