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之(漢中市著名書畫家)

張敏之,漢中市著名書畫家。(1919-2013),享年95歲。陝西寶雞市人。高級工藝美術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敏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寶雞市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2013
  • 職業:漢中市著名書畫家
漢中市著名書畫家,“共和國締造者”勳章,

漢中市著名書畫家

張敏之,漢中市著名書畫家。(1919-2013),享年95歲。陝西寶雞市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曾任陝西省書法家漢中市書協副主席、陝西省政協聯誼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曾是寶雞《西北晨報》主編,為寶雞解放做了有效的輿論宣傳。他還是漢中市書協的首創人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近古稀之年擔任漢中民革書法班的教學任務。後又擔任漢中老年大學的書畫教學。以其書畫特長為漢中文化事業的發展默默奉獻。
張敏之

“共和國締造者”勳章

張敏之先生是“共和國締造者”勳章獲得者、 92歲高齡的張敏之先生。張敏之先生祖籍寶雞,後來遷居漢中,並且出任漢中市政協委員,書法家協會副會長,在美術、書法界為新中國描紅添彩。張先生講述了當年《西北晨報》為配合寶雞解放進行宣傳,以及為保衛《西北晨報》所發生的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西北晨報》是 1944年 4月 1日創刊的,是寶雞第一份進步報刊。旗幟鮮明宣傳抗日,宣傳教育,而且一出刊就是日報,成為當時陝西省出版的《華北新聞》之後唯一的一份地方日報。最早由進步人士寶雞縣教育科科長楊仁軒和愛國學生張敏之發起,採用私人參股的形式,凡參加者一人一股,一股 100元法幣。楊仁軒擔任社長,張敏之擔任業務主任。
創辦報紙的宗旨非常鮮明:“服務抗戰,服務地方教育,淨化社會風氣,宣傳淳樸民風。”經過張敏之等將近 1年的籌備,於 1944年 4月 1日正式出刊 8開 4版新聞日報。
當時由於缺少經濟基礎,報社沒有辦公場所,先後在金台觀等地租房辦報,後又搬到市區西關現在的人民印刷廠原址。
雖然當時《西北晨報》有五六十人,可是包括總編在內,編輯記者只有 4個人,一個總編,一個編輯主任,兩個編輯,總編常常要擔任外勤記者的角色。可是就是這么區區 4個編輯記者,每天都能準時編輯出旗幟鮮明、觀點新穎的日報,而且每天都要通過電台收聽當天的國際、國內新聞。雖然只有這么幾十個人,張敏之先生說他們當時的排版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他們一開始就從《華北新聞》那裡學習了鉛字鑄版技術,即先把當天的新聞稿件排成鉛字版,校對定稿之後再用硬紙版打成凹凸模版,再整塊澆注成鉛版印刷,由此避免了活體鉛字的殘缺。唯一遺憾的是當時自己不能製圖版,因此無法刊登新聞圖片。《西北晨報》發行範圍覆蓋了寶雞的“九區十縣”,包括東邊的武功、永壽、周至,最多的時候發行量達到一千多份。它旗幟鮮明地宣傳抗日、宣傳進步,讓當時寶雞地區的人民和流亡人士了解了抗日的形勢,鼓舞了士氣,讓大家看到了中國黎明前的曙光,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前途和希望。但同時也引起了國民黨政府的恐慌,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收編《西北晨報》。
最早,他們想要在《西北晨報》里建立國民黨支部,可是沒回響。因為當時《西北晨報》里擔任編輯、記者的大都是河南大學裡來的大學生,思想進步,大家都已經看到中國革命發展的趨勢,沒有人願意參加國民黨。國民黨政府沒有辦法,最後乾脆來了一個“強行收編”——由當時的國民黨第九區行政專員兼保全司令溫崇信擔任理事長,但是辦報的人員沒有變,所以辦報的方針一直在堅持。直到1948年春,溫崇信才把《西北晨報》還給原來創辦的股東們。
抗戰勝利後,張敏之先生任《西北晨報》總編輯,其間通過函授方式,接受過包括肖乾、徐遲等中國新聞界老師的指導,並接受了掩護報社共產黨員的任務。當時在《西北晨報》里擔任編輯、記者的賈培、韓文慧都是中共黨員,思想進步,當時地下黨同張敏之的接頭人特別交代,要保護這兩個同志。於是無論在工作上、生活上,張敏之都想盡辦法予以照顧,除了工作之外,其餘的一概不問。解放之後,賈培留在了寶雞,韓文慧則去了新華社。
寶雞解放前夕,共產黨地下組織再次通過關係接頭人交給張敏之一個重大任務:不但要保護好《西北晨報》里的共產黨員,而且一定要想方設法保護好報社裡的電台、編輯、印刷設備,不能讓國民黨破壞,一定要保證寶雞一解放就能順利出版報紙。就在寶雞即將解放的前一天,國民黨在寶雞的行政機關脅迫張敏之同他們一道西逃,出於無奈,張敏之踏上了西去的列車。當火車開到甘肅天水北道府時,趁車上的人都在打盹,張敏之獨自悄悄下了火車,從甘肅沿著鐵路步行七八天,風餐露宿回到寶雞,同留守的同仁一道保護報紙設備,終於保證了寶雞解放不久即順利出版了《新寶雞報》,為寶雞的解放編輯、印刷出新的歷史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